甄菲菲
西藏大學政法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2013年3月初,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以下簡稱治邊穩藏)的重要戰略思想,作出“堅定不移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積極構建維護穩定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確保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指示。
在2017年10月份,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對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發展要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來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的格局。
對于地處祖國西南邊疆的西藏來說,這一重要論述是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做好西藏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也有利于建設團結、富強、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西藏。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提出的理論依據、時代背景、現實條件及決定因素對于充分理解這一論述的重要性尤為凸顯。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基本原則是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世界上各個國家在地域、歷史、文化和民族特點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想要解決民族問題并沒有統一的政治制度模式,面對很多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核心觀點,我國制定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族區域自治政策貼切我國國情,順應歷史趨勢和人民需求。“治邊穩藏”重要論述對于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鞏固邊疆治理有重要指導性意義。
馬克思主義指出,民族關系的發展生產力是決定民族關系內容和民族關系特質的主要因素。伴隨著時代更迭發展,社會制度不斷轉換,民族關系的特征、表現形式以及發展趨勢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及內容。我國領導人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合理運用馬克思民族關系,經過不斷總結與摸索,提出了適合我國“治邊穩藏”的重要論述,把堅持民族平等、民族發展及民族融合的政策貫穿到論述當中。
在唯物史觀理論中,邊疆是歷史的產物,是歷史范疇。但同時,邊疆與主權國家和國家利益密切相關,是一個政治概念。
作為邊疆民族地區,西藏擁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西藏從古至今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領土,西藏的發展穩定與人民生活的安康關系到整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戰略論述,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內涵。這一思想體現了我黨對中華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深刻體悟,對中國現實國情和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歷史與現實的統一,有效治理邊疆地區與中心地區的平衡發展,是歷史的要求,也是現實的覺悟,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在治國理政上的具體體現和運用。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這將在很長一個階段決定著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位于祖國的西南邊陲的西藏,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國家安全屏障,其在黨和國家的全局工作中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較為落后,人才資源缺乏,在全面建設小康過程中任務較為艱巨。
在中央的歷次工作會議中,西藏一直處于核心地位,黨中央和全國人民都深切關懷西藏的各族人民和各項事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領導班子更加重視西藏發展,“治邊穩藏”重要論述的提出反應出黨對西藏的關懷和重視,要加速推進西藏地區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要確保能夠到2020年西藏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穩步推進西藏地區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這過程中有著非常艱巨的任務,并且意義重大。
民族宗教問題與邊疆社會治理一直是我黨重視的決策問題。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針對民族宗教及邊多民族地區邊疆問題進行多次重要講話和部署。西藏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態、文化和外交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治理,就是為我國安全穩定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邊疆地區是我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相鄰的部分,它關聯到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因此,務必要保證邊疆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才能穩定國家行為體內部及國家行為體之間的局勢。
“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必須放到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上來,把實現社會局勢的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作為硬任務,各方面工作統籌謀劃、綜合發力,牢牢掌握反分裂斗爭主動權。”實現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和維護社會穩定是目前西藏工作的重要目標,三者之間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和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一直作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基礎點,是當今西藏社會特殊矛盾的地位所決定的。根據區情,西藏的主要矛盾和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一致的,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于美好生活需要同目前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兩者之間的矛盾,但是根據西藏地區獨有的地理位置和情況,決定了它自身的特殊矛盾,就是必須堅持維護穩定是硬任務和第一責任的要求,擔負起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做好反分裂工作的重大責任。
從國家視角來看,邊疆治理就是要守住邊境線,管好所屬領域。主要是對領土及主權的重視。邊境秩序的發展與鞏固來源于邊疆地區的有效治理。發展對于一個地區來說,可以影響到當地的安全穩定及人民生活現狀,所以要特別重視發展的內涵。
西藏位于我國西南邊疆,地處青藏高原,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外接印度、尼泊爾、不丹和緬甸等國家,內連新疆、青海、四川、云南四省區,是我國重要的安全屏障和生態屏障,擁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治邊穩藏”論述尤為重要。
西藏是一個多民族相融合的地區,這里藏族占據大約90%左右,除此之外,還包括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民族以及夏爾巴人等。西藏是我國的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之一,自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以來,中央政府對西藏自治區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和措施,極大推動了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升了西藏人民平等和自治權利的實現。同時,西藏也是一個宗教氛圍很濃厚的地區,這里的民眾有80%左右都是信封藏傳佛教的。因為特殊的地域因素,“治邊穩藏”的戰略思想能夠為這一地區的民眾提供平等、團結、和諧的生存環境。
西藏地區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的,除此之外,西藏各組人民同以十四世達賴為代表的分裂勢力之間矛盾的特殊性也為西藏地區的發展帶來了不穩定因素。西藏地區的穩定是發展和前提和基礎,如果長期處于分裂和斗爭環境中,西藏的發展就無從談起,所以為了創造一個安全穩定和睦的社會環境必須要努力解決這個特殊的矛盾。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視西藏問題,提出“治邊穩藏”重要論述的一個重要決定性因素。
綜上所述,習近平總書記“治邊穩藏”重要論述的提出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和因素,這一論述是當下指導新時期西藏各項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就讓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不斷推進西藏地區的各項發展,緊緊牢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此為指導,促進西藏地區長足發展,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為西藏地區的繁榮穩定注入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