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羽瞳
東北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網約車指的是以移動互聯網為技術,將智能手機APP作為服務平臺,給具備出行服務能力的駕駛員和出行要求的客戶間構建起彼此溝通交流與保證連接服務的全新商業運行模式。網絡預約專車類服務包括專車、快車和順風車等等,是傳統用車市場的補充。網約車現在已成為人們出行選擇的熱門方式。2016年《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的出臺,體現了政府對網約車新業態的認可和支持,至此,網約車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網約車屬于新業態,目前,對于網約車的監管尚在探索時期。業界通常將它的發展過程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即自由發展階段。2010年上半年,我國首次誕生了網約車服務公司易道用車,之后隨著網約車市場的發展,滴滴專車、神州專車、百度專車等多家企業先后成立,為廣大民眾或組織提供專車服務。由于當時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出臺,政府等部門對網約車的監管呈現比較放松的狀態,網約車服務行業實現井噴式發展。
第二階段即全盤否定階段。2014年下半年,網約車遭遇了市場空前的否定,迎來了寒冬期,北京、南京、廣州、沈陽等許多城市都發布了有關私家車不得通過互聯網或者手機APP來進行非法營運的相關通知,并且對違反通知規定的人員給予了嚴厲的處罰。
第三階段是準備將互聯網專車納入到出租車管理體系中。2015年,交通部發布《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在該規定中第一次界定了“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的本質其實就是出租汽車的經營服務。2016年交通部出臺的《暫行辦法》,成功將網約車服務企業納入到出租車管理體系中,這表明網約車只要具有了出租車的經營牌照,就可以提供服務,而且對網約車的監管也參照一般出租車的監管模式。[1]
近兩年,司機侵犯乘客人身財產安全的事件頻發。眾多新聞報道了有關網約車司機對乘客實施強奸、搶劫、殺人、故意傷害等暴力犯罪行為,還有一些司機對乘客進行恐嚇、騷擾、侵犯乘客隱私權,以及網約車行業交通事故發生率較高。通過公安機關等部門的調查可以發現,許多事件的發生都是由于網約車人、車登記信息不一致現象造成的。由此可見網約車的“人車不符”現象埋藏了極大的安全隱患,是我國現階段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產生“人車不符”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各地方出臺的網約車實施細則中多將關注焦點放在車輛的牌照和司機的戶籍上,例如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就關注車輛是否有當地牌照,司機是否有當地戶籍。但并沒有過多的關注網約車司機的資質問題以及司機與車輛是否相符的問題。網約車司機只需要進行簡單的注冊,平臺審核通過,就可以為客戶提供出行服務,乘客也無法從平臺提供的信息得知有關司機或者車輛的安全指數,安全隱患無法得到有效的排除,導致網約車安全問題頻發。
網約車平臺對于司機的準入審核不到位。網約車司機的注冊程序相對簡單,只需要一些基本信息的注冊即可,司機只需要在官方網站上上傳自己的身份證件以及駕駛證件,通過審核就可以擁有網約車司機的資質,平臺并沒有設立相應的實地查驗程序,這就讓部分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通過制造虛假信息,從而獲得網約車司機的資格。平臺也并未重視對司機有關犯罪記錄和違章記錄的背景調查。司機的基本素質直接影響著乘客在乘坐網約車時的人身財產安全,過低的網約車司機申請條件,無疑給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網約車監管難題在本質上還是由于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由于我國法律存在滯后性的特點,對于共享經濟這一類的新興產業還沒有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制,所以導致不法分子借助法律上的漏洞胡作非為,致使網約車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2016年7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交通部聯合多個部門也對外發布了《暫行辦法》。這兩大文件表示政府及相關部門對網約車行業是持肯定態度的。
對于網約車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交通運輸部于2018年5月在官微上發布了《關于加強和規范出租汽車行業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下面筆者以國家出臺的這些規范性文件為依托,對政府整治網約車行業“人車、車車信息不一致”的亂象提出一些新的舉措。我們這里所謂的以政府為主體,只是要求政府間接介入,監管網約車平臺,促使平臺能夠進一步的履行義務,更加完善網約車平臺對司機及車輛的資質審核。而政府的介入并不是干預企業的運營與內部管理,只是為了構建“服務為本,規范有序”的市場規范體系,制定相關解決問題的政策,建設監管與服務平臺,進一步解決網約車“信息不一致”現象,讓網約車行業安全健康發展。對于一些行業的內部問題,政府不便出面或者尺度不好把控時,還要輔之網約車行業協會以及網約車平臺進行監督管理。
由于監管主體涉及的問題眾多,牽扯的部門也比較多。所以可以由交通運輸部牽頭,各地方交通運輸、工商、公安、網信、銀行以及市場監督等眾多部門積極配合,相互協調,在監管方面更加重視事中與事后的監管,并將各部門力量聚合,確保網約車行業穩定健康發展,保障出行客戶的安全。
政府應加強監管,在必要的時候出臺相關的法規文件等。與此同時,政府監管還應當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依法行政。對中央提出的有關依法治國的要求堅決落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對網約車進行全面管理和監督,對網約車服務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按照現有法律法規要求進行監管,不新設立行政處罰措施。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對于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聯合監管,例如不經許可進行網約車運營的行為、泄露信息行為、逃漏稅行為、不當競爭行為、支付結算不符合規定、線上和線下人員、車輛信息不符等。
三是堅持分級分類。按照平臺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嚴重程度,以及具體落實整改的情況,采用程度不同的措施來應對,例如部門約談、禁止發布信息、下架APP、停機整頓等。
四是堅持上下聯動。構建起全方位的聯動機制,加強部、省、市等相關部門以及網約車平臺企業經營地和注冊地管理部門的相互配合,構建起上下聯動,縱向和橫向大面積覆蓋的綜合性監管機制。
結合行業特點,根據法律法規,制定行業規則,采取有效的可行性措施,盡可能管理和規范行業發展。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大膽創新,制定出具有信息化特色的監管方法,讓監管更加高效。健全協作機制,在大數據背景的支撐下,實現行動的協調,資源和信息的共享,讓網約車行業能夠更加安全健康的發展。
網約車平臺必須全面提升網約車司機資質審核標準。《暫行辦法》對網約車司機的資質提出了嚴格要求,司機需要在取得駕駛證后并有三年以上駕駛經驗,通過考核后,才能夠獲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并且沒有危險駕駛記錄、酒后駕駛記錄、吸毒記錄、交通肇事犯罪記錄,還要在連續三個記分周期中,不存在記滿12分的情況,沒有暴力犯罪記錄等等。[2]但在實際操作中,網約車平臺也只是對駕駛證進行了線上的形式審查,審查程序也流于形式,為未來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對于網約車平臺來講,首先就是要其嚴格執行《暫行辦法》中對于網約車司機的資質審核要求,在行業協會的監督下,對新加入司機的資質進行進一步的實質審查,排除未來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其次,就是對已經加入到網約車服務行業的司機重新進行嚴格的排查,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司機要予以清除,排除已經存在的安全隱患。而且,平臺除了《暫行辦法》列舉的基本應當審查的犯罪行為外,還要對司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進行審查,比如一些患有心理疾病或者有嚴重暴力傾向的人就不能讓他們進入到網約車司機的隊伍中。另外一些有巨額欠債或其他不穩定因素可能會對乘客造成人身財產安全威脅的人,可以給予他們司機的資格,但是要限制他們進入網約車服務行業的時間,要在他們還清債務或消除不穩定因素一段時間后再進行申請,并且經過更為嚴格的實地審查個人情況后,酌情考慮是否給予其服務資格。最后,平臺需要構建起健全的售后服務制度,讓乘客可以在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網約車司機侵害的第一時間向平臺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3]總之,因為網約車行業相對特殊,有著司機數量龐大、個人信息龐雜、牽涉社會面廣泛等特點,所以,對于司機資格的審核需要小心謹慎,不能疏忽大意。
網約車和乘客應該是互利共生的關系,而不是站在各自的對立面。針對目前整個網約車行業出現的大量“人車、車車信息不一致”的現象,政府必須要有所作為。在整個網約車行業發展與問題并存的情況下,政府要以《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加強和規范出租汽車行業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的通知》為依托,進一步貫徹和落實這兩個規范性文件中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理念,盡快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規范和監管網約車行業的安全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