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警察在履行職責和執行工作時可能會面對突發狀況,需要借助具體的、特殊的、具有強制性的手段予以制止、約束和打擊。國際警長協會將警察武力定義為:“警察用以迫使不服從的嫌疑人服從所必要的手段的總稱”。這樣的定義界定了武力使用的實行方,實施對象,對象的行為特征等。
在我國,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我國現行的法律中沒有對警察武力給予明確的解釋,而是以具體的“口頭警告”“徒手控制”、“使用警械”“使用武器”等行為代替,如:《人民警察法》第十條規定:“遇有拒捕、暴亂、越獄、搶奪槍支或者其它暴力行為的緊急情況,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第十一條規定:“為制止嚴重違法犯罪活動的需要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使用警械”。警察的武力使用往往是一種動態過程,就是依法合規地處置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對其進行有效控制。
在我國,警察使用武力的法律依據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以下簡稱《警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監獄法》、《槍支管理法》等。武力使用是國家賦予人民警察的一項權力,依法使用是警察武力使用的根本原則。習近平同志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政法干警要把法治精神當作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行者。”警察的武力使用不能逾越法律規定的范圍。
警察武力使用的比例適宜原則是指警察使用武力的等級要與違法犯罪嫌疑人的抗拒程度相匹配,具有法定的比例,一般而言,警察在處置事件時往往實行“+1”原則,即警察武力等級要比犯罪嫌疑人武力水平高一個等級。
警用武力等級要與對抗水平處在對應等級,在現實執法過程中,人民警察在達到有效控制的基礎上往往采取對犯罪嫌疑人傷害相對較小的手段。警察武力使用處置事件往往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新聞,一方面,人民警察要保證事件的有效控制和處置,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另一方面,社會則需要看到人民警察“人性化執法”,人民警察武力使用既要合乎法律規定,又要避免使用過當。
我國監獄警察執法活動主要為維護監區安全穩定,教育矯正犯罪分子,監獄武力使用主要有徒手控制、警械具控制、警用武器等種類。合法合規的武力使用有利于保障人民警察自身、其他罪犯的人身安全以及公共財產安全,也有利于監管改造的順利進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加強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推動國家安全工作實現從分散到集中、遲緩到高效、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變革。我國監獄工作總體向好發展,正處于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階段,監管煥然一新,但是個別監獄仍然存在監管不力、武力使用不當、觀念陳舊等問題。
環境因素是監獄警察武力使用面對的重要因素,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組成。一方面,監獄環境相對封閉,容易觸發群體事件。另一方面,監獄內各種環境相對固定,罪犯一日生活生產活動具有一定規律性,并且受監獄警察的監管。人為環境是監獄警察武力選用的重要因素,從人數上來說,面對不同數量的罪犯,處置方案是完全不一樣的。
個體因素主要指監獄警察和罪犯雙方,包括的多種情況,如:個體身高、體重、身體素質、警察技能掌握水平、罪犯反抗程度等。警察和罪犯這兩個群體個體都存在較大差異,面對不同對象則需要選取不同的武力等級和方式,不能一概而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監獄法》、《槍支管理法》賦予監獄人民警察武力使用權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項事業呈繼續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各項法律也不斷修訂,民警和罪犯合法權益得到更有效保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外相比,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中對監獄警察武力使用規定較為籠統和模糊,缺乏細致規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監獄警察執法行為,導致了監獄警察使用武力法律依據不夠,底氣不足,這就容易造成了監獄警察武力濫用和不作為。
武力使用規范是指以法律法規為依據,細化武力使用等級,形成武力使用規范。針對監獄具體情況,把可能出現的情況分類,有利于增強警察對武力使用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執法效率,有利于監管秩序良性發展。
細化武力使用條例,明確每一級武力使用的等級,使警察執法有法可依,規范執法。由于監獄執法環境的特殊性,按照沖突雙方身份分類,按沖突人數區分武力等級,確定武力等級和增減條件。
目前,我國監獄警察執法主要依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人大常委會制定,于法律的層次規定了監獄人民警察武力使用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屬行政法規,于1996年1月8日國務院第四十一次常務會議通過施行,一方面,《條例》細化了警察執法,另一方面,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警察執法環境和民眾維權意識等情況不斷發展,我國監獄武力使用相關法律法規立法層次較低并且比較滯后。
鑒于此,根據罪犯沖突人員、人員數量、反抗強度,細化武力使用標準,形成武力使用的具體規范,針對監區可能出現的沖突情況,制定警告-徒手控制-警械具具-警用武器具體使用規范,幫助民警處置情急情況時直接“對號入座”簡化武力選用過程,制定小組戰術方案,制定重大獄情預案。對武力使用進行規范,利于警察科學執法、文明執法。
致命性武器作為警察武力使用的最高等級,一是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二是在必要時候給予嚴重違法犯罪份子有效打擊。還要更新監獄武器裝備,加強一線民警非致命性武器裝備配發。非致命武器是指依法安全使用時能使人員暫時失去抵抗力而不剝奪其生命或者使裝備、設施和設備失去功能的專門武器。非致命性武器可以迅速制止繼續違法犯罪活動,為警察執法提供有力保障,從人性角度而言,還能保護犯罪分子生命安全,不會對周邊人群造成恐慌,非致命性武器有利于提高警察執法積極性和合法性。
警用武力訓練應遵循實戰原則,貼近實戰就要不斷強化技能訓練,提高民警警務技能的水平,因此,建立監獄系統人民警察武力使用規范,建立監獄系統人民警察警務實戰基地,實行統一培訓,實行“逢晉必訓”原則,開展針對性培訓,按照統一標準組織教學。切實提高監獄人民警察警務技能,更新執法理念,提高監獄警察執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