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富瑤
長春財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權和產權保護制度也逐漸興起。本文首先對刑法平等原則進行分析,然后在分析刑法平等原則在企業產權法律保護上的具體體現,最后再對刑法平等原則上企業產權法律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和策略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首先在適用對象方面,刑法的行為主體和憲法的行為主體是不同的,憲法的行為主體是全體公民,而刑法的行為主體是享有刑法規定的權力和義務的人,在刑法的內容中主要是對禁止性義務進行規定,所以刑法平等原則的適用對象主要是違反了刑法法律法規的人。
其次刑法的適用范圍可以包含定罪平等、量刑平等和行刑平等三個方面。
另外刑法平等性原則與罪刑法定原則相比較而言,前者強調罪行與犯罪主體的關系,后者強調罪行與犯罪行為之間的關系,具體解釋為對于任何犯罪人都要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進行處罰,無一例外,對于沒有犯罪的人則禁止進行處罰。
最后從刑法的功能上來看,刑法對于任何犯罪分子都是一視同仁的進行處罰,對于沒有犯罪的公民都是一視同仁的進行保護,以免其受到侵害。
2007年我國出臺了物權法,在民事基本法中首次建立了物權法律制度,提出了物權平等保護原則,為企業產權保護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礎。2016年的時候我國出臺了《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在此律法中對產權制度進行了明確規定,指出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對企業產權進行保護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結果和要求。在平等原則的基礎上對產權保護制度進行完善,有利于保護我國的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不受侵犯。從這個規定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家要想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既需要發展和鞏固公有制經濟,又需要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在法律面前,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一樣,享有平等的原則。
2014年的12月,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于依法平等保護非公有制經濟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以司法指導的形式來促進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依法保障非公有制經濟。并且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也在2016年的2月份頒布了《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保障和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的法文條例,條文中有指出檢查院在堅持平等原則的前提下依法履行法律監督的職能,使得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案件中同樣保持平等的待遇。
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我國加大了對公有制經濟的保護力度,對非公有制經濟采取區別對待的態度,這種觀念深入人心,致使非公有制經濟在立法和司法中不能得到充分的平等待遇和保護。
首先在立法保護方面,如果侵犯國有經濟利益,則判為有罪,且獲罪門檻低,罪責大,如果要處刑需要從重處罰。但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利益則不為罪,獲罪的門檻低,罪責輕,如果要處刑則可以從寬量刑。例如在刑法中就有規定,只有國有公司、企業或者事業單位的利益受到侵犯時,使得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失時才會構成犯罪,而那些集體的、私營企業的利益受到侵害則不能構成犯罪,這就導致非公有制經濟在立法方面存在不平等待遇。
其次是在市場準入方面,雖然在2013年修訂的《公司法》中將民營企業的最低資本限額規定取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但是因為沒有對虛假出資和虛報注冊資本罪等規定進行修改,導致民營企業在登記的過程中會因為這些問題而存在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不利于企業的正常注冊成立。
最后是在企業經營和融資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由于產權保護政策不平等的原因造成民營企業家很容易被定罪,尤其是非法經營罪中關于開放式入罪的設置使得民營企業構成犯罪的風險提高。另一方面我國的《刑法》中對非公有制經濟吸收公眾存款罪中有規定,將那些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都作為犯罪處理,在這規定中就突出了對傳統金融管理體制的維護,但是沒有遵循現代金融市場的基本運行規律,因此就極大的增加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風險率。
非公有制企業的產權刑法保護方面存在著罪名分散、同樣的犯罪行為不同的處罰、以及同樣的罪名不同的處罰的問題,使得非公有制經濟的產權保護不能與公有制經濟享有同等的權力。因此需要對此類相關的條款進行修改,建立更為完善系統的企業產權保護體系。可以對“公司財產”進行重新定義,從市場的角度來重新定義保護企業財產權的法律內容。同時也可以將以下這些內容,例如:為親友非法牟利、職工失職行為以及企業私分公司資產等行為進行犯罪化的處理。不能因為企業的不同性質就對這些罪責進行區別化的對待。
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需要在刑事保護方面進行統一對待,在立法方面需要對同等犯罪行為進行罪行規范的平等化對待。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需要對集體私分資產的行為進行分析,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企業的財產利益,而且也打破了企業資產原有的分配原則,是屬于非法行為,但是在現在的法律中,只有對私分國有企業財產的罪行有所規定,沒有對私分非公有制財產的罪行進行明確規定。其次在對待貪污罪、職務侵占罪以及挪用公款等罪行上應該進行均衡,需要把主體范圍擴大到所有的類型的企業主體中,包括國有經濟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實現立法保護上的平等性。
例如,在面對非公有制企業中職工非法挪用資金的罪行以及職務侵占罪等應該有等級上的區別,有輕重緩急之分。對于那些罪責輕的罪犯,可以在對案件實際情況考察過之后為罪犯尋求免刑的途徑。根據司法解釋中的規定可以對民事糾紛案件進行無罪化的傾向,這樣就可以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財產權案件中的民事糾紛中的出罪標準進行明確的規定。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產權保護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現階段我國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已經對企業產權保護問題有所規定,在刑法中也表現出了平等化的傾向,但是在實行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無法對非公有制經濟進行有效保護,因此國家需要在立法、司法以及執法方面將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進行落實,在堅持平等的原則上對企業產權進行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