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飛 胡衛紅 秦 嶺
湖北省紅安縣檢察院,湖北 紅安 438400
在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過程中,應堅持以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理念引領檢察工作。主動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切實增強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成為湖北每一名檢察人員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定不移的服務和保障長江生態文明建設。要更加注重結合檢察辦案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動力轉換,深入推進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行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充分運用法治手段保護了創新創業主體的合法權益,激發創新活力。
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檢察機關首先應在第一時間掌握區域內生態環境破壞,侵犯創新主體知識產權、財產權、及經營權等違法犯罪的信息。因此,一是要與相關部門建立工作銜接機制。要與環保、水利、森林、科研機構、創新主體等建立工作銜接機制并通過開展走訪、調研、巡查等方式及時掌握、收集影響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信息和生態、創新領域犯罪線索。二是要建立創新、綠色檢察數據信息庫。應主動對接行政執法信息共享平臺,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延伸服務高質量發展檢察法律監督的“觸角”,強化生態信息的收集功能。通過信息共享平臺、案件移送以及司法監督等制度,有效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之間的相互銜接。要加大與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的聯系力度,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創新產業聚集區和科研院所的建設實踐和分布特點,因地制宜開展各類“小專項”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工作聯系和協作,完善信息交流、法律咨詢、案件通報制度,有效運用信息共享平臺開展監督。
(一)依法打擊破壞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刑事犯罪。一是要抓住打擊重點。應注重加強對長江經濟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的司法保護,充分發揮批捕、起訴職能作用,堅決打擊盜伐濫伐林木、非法采礦以及“黑砂場”“亂排污”“亂捕撈”、亂捕濫獵野生動物、污染水源、大氣、土壤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要重點圍繞保護長江經濟帶各類企業知識產權,嚴厲打擊侵犯、阻礙創新發展的犯罪行為,鼓勵和保障企業大膽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重點針對技術成果轉化、產業轉移等知識產權保護的新特點,組建專業化辦案團隊,將進一步加強司法辦案協作,有效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著力促進和推動以科技創新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二是要提升震懾力度。關注創新主體、創新成果、創新資金、創新環境,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依法保護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為創新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寬容審慎的政策環境、充滿活力的區域環境。上級檢察機關可采取掛牌督辦等方式,為基層辦理創新類和生態類案件排除阻力,提升打擊震懾力度。三是要及時介入偵查。建立重大疑難案件及時介入偵查、引導取證機制,依法快捕快訴。
(二)依法嚴懲破壞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職務犯罪。生態環境領域犯罪背后通常隱藏著行政執法人員瀆職,甚至收受賄賂充當“保護傘”等職務犯罪。轉隸之后,檢察機關依然是反腐主力軍,各地檢察長仍然兼任當地反腐敗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要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依法嚴懲破壞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背后的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和其他腐敗犯罪。對這些犯罪給長江經濟帶環境保護造成的危害,要深挖嚴查,與有關部門一起下大氣力制裁并減輕損害。公訴部門應堅持將打擊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領域職務犯罪作為工作重點,重拳出擊,肅清滋生破壞高質量發展犯罪的權力土壤。
(三)不斷增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保護合力。檢察機關要緊緊依靠黨委領導、人大監督和政府支持,加強與執法司法機關的協作配合,強化長江經濟帶跨區域檢務協作,完善落實案情通報、案件備案等機制,充分發揮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檢察室和工作站作用,提升線索發現和處置水平。服務和保障地方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有機農業和生態環保產業,嚴格執行生產、工藝、產品、安全、排污等標準;服務和保障地方培育壯大綠色康養、生態旅游、醫療服務等大健康產業集群。堅持推行長江經濟帶生態檢察、綠色發展、創新驅動發展工作年度報告制度,及時向黨委、人大報告,聽取意見建議,爭取理解支持,不斷強化檢察機關辦案力度。探索設立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檢察機構或者專門辦案組,積極落實“捕、訴、監、防”一體化工作機制,提高檢察辦案整體效能。加強與公安、法院和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等部門的溝通聯系,落實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聯席會議、文件會簽、信息共享交流、案件會商通報等制度,形成環保領域司法執法的工作合力。
牢固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立足法律監督憲法定位,做到監督不代替,到位不越位。抓住影響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積極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以問題為導向,部署開展針對性強的各種專項監督活動,不斷加大監督力度、拓展監督廣度、增強監督精度。
(一)強化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刑事訴訟監督。加強刑事立案監督,防止公安機關有案不立、有案不移、有罪不究、以罰代刑等問題。加強偵查活動監督,重點監督糾正公安機關非法取證、違法使用強制性偵查措施等偵查違法行為。緊盯長江經濟帶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破壞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案件立案、偵查等重點環節,積極部署開展專項立案監督、偵查監督活動,確保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領域及創新驅動發展領域刑事犯罪得以有效追訴。
(二)強化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民事行政監督。充分發揮民事行政檢察監督職能,綜合運用抗訴、檢察建議、支持起訴、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等多種手段,促進相關職能部門和執法人員依法履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監管和保護職責。大力開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堅持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領域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整治什么問題,不斷拓展監督廣度、增強監督精度。民行部門還應有針對性的部署開展的“凈空、凈水、凈土”行動,推動治理長江經濟帶城市黑臭水體、工業廢料超標排放、畜禽養殖污染等污染空氣、水和土壤的“老大難”問題。督促職能部門取締違規排污的“黑作坊”“黑工廠”等,搬遷嚴重影響飲用水源安全的碼頭,促進長江經濟帶城區水環境治理。應在區域內森林保護、退耕還林、水土保持、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涉林領域開展“小專項”法律監督活動,積極構筑全方位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屏障。檢察機關還應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區域內稀土、黃砂等礦產資源和河流水土保護工作,遏制非法采礦、盜伐林木等犯罪高發態勢。
(三)強化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行政執法監督。現階段,行政執法依然是生態治理的主要手段。檢察機關應通過發出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行政執法部門依法履職。如,專門針對長江經濟帶范圍內化工廠、家具廠整治,長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重點環保項目開展專項調查工作。在調查研究基礎上,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補植復綠檢察建議,督促相關部門履職盡責。
(四)開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公益訴訟工作。站在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的溝通聯絡,進一步整合辦案資源,完善工作機制。以公益訴訟為契機,強化民事行政檢察工作,助推轄區生態環境的恢復與治理。要牢牢把握“公益”這一核心,重點辦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和資源領域公益訴訟案件,注重發揮訴前檢察建議功能,依法審慎做好起訴工作,推動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確保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一)要懲防并舉加大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保護力度。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應堅持打擊與預防結合,做到懲防并舉。一是開展高質量發展犯罪專題預防。結合辦案中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生態環境保護專題預防和警示教育活動,促進源頭治理。二是在重點區域設立檢察聯系點。在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有林場、國家濕地公園等地設立檢察聯系點,或行政執法巡回檢察工作室,并積極開展巡回檢察工作,及時發送檢察建議。
(二)深入踐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恢復性司法理念。一是要注重探索修復模式。在長江經濟帶森林、水、大氣、土地、礦產等資源領域,探索生態司法保護和修復模式,在嚴厲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的同時,積極督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相關單位通過給付貨幣、補植復綠、土地復墾、增殖放流、河道疏浚、放流增殖、污水處理以及復綠管護、替代性修復等方式修復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并作為依法不批捕、不起訴或量刑建議的依據,努力實現辦理一個案件,修復一片生態的司法保護效果。二是要注重跟蹤修復效果。對已辦理的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案件,檢察機關應采取不定期專項檢查、監督相關職能部門履職等方式復核修復效果,防止生態修復補償流于形式。
要推動形成人人呵護青山綠水、珍惜碧海藍天的良好社會氛圍。認真落實“誰司法誰普法”責任制,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檢察機關保護長江經濟帶發展全過程,努力激發全社會共同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的熱情和動力。強化檢察機關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工作宣傳,依托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組建“檢察名嘴”宣講小組、編印宣傳冊以及到案發地組織公開庭審等方式,傳遞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檢察聲音,講好服務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檢察故事,普及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法律法規和常識,增強群眾法治觀念和生態意識,為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高他們的知曉度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