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萍 吳佳寧
廊坊師范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也被稱為暫緩量刑,指的是被告人已經觸犯了刑法,按照法律程序由法院判決其構成法院,按照法律規定應該對其適用刑罰,但考慮到其社會危害性較輕等因素,對其暫不執行所判處刑罰,給予一定的考驗期,待考驗期滿決定是否執行所判處刑罰。
在我國刑法中,緩刑的適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條件,其一,特定的刑種。只有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才能有資格適用;其二,較輕的社會危害性。要綜合被告人的悔改表現等判斷不對被告人判處刑罰不至于危害社會,說明其社會危害性非常輕;其三,特殊身份條件。即如果被告人是累犯不能適用緩刑,是犯罪集團首要分子也不能適用緩刑,對其犯罪身份有特殊的要求。
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統計數據發現,僅10年以來,全國法院在案件中適用緩刑的案件量不斷增加,總量達到近200萬件,大量的緩刑的適用,對于廣大被告人人權的保障,經濟和社會價值的實現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緩刑的適用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緩刑適用量大
從中國裁判文書網統計的結果看,我國法院適用緩刑的案件數總量非常大。近10年以來,總案件量達到了1945884件,大量緩刑制度的適用,讓我國刑法中的緩刑制度功能發揮到最大化。而且,緩刑適用案件數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增幅較大。以近5年的數據為例,2013年全國法院適用緩刑7.6萬件,2014年適用緩刑35.5萬件,2015年23.4萬件,2016年40.2萬件,2017年42.7萬件,2018年1-10月份26.5萬件,從總體上看,法院適用緩刑的案件數逐年增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從統計數據上說明該制度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緩刑適用范圍廣
從統計的數據分析,緩刑適用于各類案件,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中,按照關鍵詞分類,緩刑分別被適用于交通事故、交通肇事、人身權利、人身損害賠償、故意犯罪、過失犯罪、非法經營、尋釁滋事、合同詐騙、挪用公款等等。說明我國緩刑適用的范圍非常廣泛,不僅適用于過失犯罪,還適用于故意犯罪。而且在一些刑民交叉的案件中也大量適用,刑民交叉類案件有2.2萬件適用了緩刑。適用范圍廣也說明了我國緩刑制度發揮作用廣泛。
3.基層法院適用多
從法院的層級來看,適用緩刑的法院主要是基層法院。在所有的194萬件案件中,最高院適用緩刑的案件102件,各高級法院適用緩刑的案件數6575件,中級法院適用案件數15.6萬件,其余17.8萬件都分布在全國各地縣區基層法院。這一方面是與案件的性質、級別管轄有很大的關系,另一方面也說明基層法院在緩刑適用占據絕對大的比例。但是基層法院案多人少,基層法官能力素質還有不足,在緩刑適用中準確性、合法性、公正性等有待進一步考量。
1.司法適用力度地方差異大
在上文提到,2010年以來,我國司法實踐中該制度的司法適用量較大,但是同時,該制度的司法適用存在地方性差異的問題。從中國裁判文書網得到的數據來看,涉及經營者承諾案件量最多的是浙江省,有17.9萬件,而涉及該制度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區,僅1384件,兩者相差1327.9倍。排除地方經濟發展、司法發展水平不均等要素,我國緩刑適用情況存在地方適用差異大的問題。
2.同案不同判現象
在法律規定中,我國關于緩刑僅幾個個法律條文,而且該法律條文還過于籠統,因此給法律適用造成了比較大的障礙。這也造成了我國涉及到經營者承諾制度的裁判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從具體案例分析看,案由均為聚眾斗毆罪,A地法院認為,犯罪情節輕微,可以適用緩刑;而B地法院認為,該類案件因為嚴重威脅社會公共安全,故不能適用緩刑;此外,C地法院則認為,由于聚眾斗毆的社會影響比較惡劣,依法應該判處3年以上的有其徒刑,不能適用緩刑。案情相似的案件,在不同的法院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裁判結果,會影響制度的穩定性功能,也會有損法院的公信力和既判力,最終會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有必要進行完善修改。
從我國目前來看,法律的修訂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法院的自我調適,解決裁判標準不統一的問題。首先,可以通過最高法院發布相應的司法解釋,細化經營者承諾制度的相關法律條文,解決因為條文不統一而導致的裁判標準不統一問題。其次,還可以通過省高院發布相應的指導意見的形式統一裁判標準。上下級法院是業務指導關系,在緩刑適用裁判標準不統一的情況下,可以由省高院發布相應的指導意見,就容易引發裁判標準不統一的法律條文、爭議點進行解釋明確,進而保證裁判標準的統一性。最后,還可以由中級法院通過會議紀要等形式,明確區域內的裁判標準。大部分的案件都在中基層法院,裁判標準不統一的現象大部分存在于中基層法院,因此,可以通過召開專業的條線會議,就相關爭議性問題進行討論,最終形成會議紀要,就一些有爭議的問題通過紀要的形式確定下來。當然,這種會議紀要的形式有時效性,也只能暫時解決區域內的裁判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不是長久之計。長久之計還是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近些年來,我國各級法院開始注重典型案例對于司法審判的指導作用。雖然我國的案例沒有英美法系國家的判例具有直接引用的效力,但是在裁判標準的確定,在裁判方法的指引,以及在裁判爭議問題的協調上,典型案例都發揮出積極的作用。我國當前緩刑適用還存在裁判標準不統一,地方適用差異大的問題。通過發布典型案例或者參考性案例,有利于解決上述問題。從當前來看,我國各地法院加大了典型案例的整理、發布速度和質量,關于緩刑適用也可以采取這種方式予以解決。
其一,加強對類型化案件的考核。法院一旦有健全的審判管理制度,每一類案件就會有相應的考核權重系數,為了加大對某一類案件的司法適用力度,可以適當調高該類案件的權重系數。例如,針對緩刑適用,可以在審判管理中適當調高該類案件比重系數,進而增強法官審理案件的積極性,進而加強對當事人權益保護。其二,針對疑難復雜案件,發揮專業法官會議作用。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入,我國各地法院開始建立專業法官會議,主要就是處理有爭議性的疑難復雜案件,有爭議性的案件主要包括法律適用困難等問題。緩刑適用法律規定籠統,在不能及時修訂法律時,可以在法律適用中,多將該類案件提交專業法官會議討論,進而形成相對專業的結論,保護當事人權益。
緩刑制度能實現懲罰犯罪的同時兼具保障人權的功能,因此緩刑制度的正確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刑事法律的逐步完善,緩刑制度在司法實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緩刑制度適用也越來越規范,但是隨著實踐的發展,案件量激增,一些缺陷還是不同程度的存在,最主要的表現為地區適用差異明顯,裁判尺度的不統一。筆者認為,針對地區差異大、裁判制度不統一的問題可以結合司法改革的大背景,從加強質效考核、建立緩刑適用典型案例、統一裁判尺度等角度來逐步規范緩刑的適用,從而使緩刑制度最大化的發揮其應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