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因
摘 要:校對工作是陳列展覽當中一項基礎而又細致的工作,貫穿于展覽的策劃、設計、展示和評價的全過程,關系著展覽的整體效果和最終呈現。展覽組織者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精心挑選隊伍來做好展覽的校對工作。
關鍵詞:毛主席遺物;展覽;校對
2018年,為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25周年,創新展廳展示方式,滿足人們對文博事業的更高要求,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舉全館之力對專題陳列“風范長存——毛主席遺物展”進行了提質改造。2019年2月,改陳后的“風范長存——毛主席遺物展”以全新的面貌正式對外試展,為廣大觀眾近距離感受主席遺物、領略偉人風范提供了一扇優質窗口。接下來,本文擬對該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校對工作進行簡述,以供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1 高度重視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扎根在偉人故里——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的家鄉,是全國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國唯一一家系統展示毛澤東主席生平事跡、思想和人格風范的紀念性博物館,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教育性。這也就意味著,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所從事的每一項工作都必須講政治、有成效、無差錯,舉辦陣地展覽更是如此。因而,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的陳列展覽中,有一項連續而又細致的工作十分重要、不可忽視,這就是校對工作。它貫穿于整個展覽的策劃、設計、展示和評價的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關系著展覽的整體效果和最終呈現。所以,做好校對工作是陳列展覽的基礎環節和必要前提。在“風范長存——毛主席遺物展”的籌辦過程中,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本著無死角、零差錯的原則以及對展覽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從下到上對展覽的內容、形式和空間設計等方方面面、各個細節進行了反復校對。無論是陳列部、編研部、宣教部等業務部門的普通員工,還是相關負責人、分管領導和館領導等,都積極參與了展覽的校對過程。為了進一步保證展覽內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提高政治站位,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還特別邀請了上級主管單位的領導和業界專家進行了專業指導,從而使展覽得以以最佳面貌展示在觀眾面前。
2 精心組織
精心組織是順利實現陳展目標、完成展覽工作的基本保證。在“風范長存——毛主席遺物展”策展之初,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就對展覽的各項工作進行了任務分工,明確了責任歸屬,并且落實到了個人。比如,整個展覽項目的工作由館領導班子統籌、指導,內容校對由編研部牽頭組織和負責,形式、空間設計的校對由陳列部負責把關,北京清尚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其他相關業務部門等則協同配合。如果我們把展覽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么校對人員就好比是辛勤的啄木鳥,要把樹上的蟲子一只一只捉出來。因而,精心組織校對團隊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展覽的成敗。在“風范長存——毛主席遺物展”的校對工作中,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各部門聯合發力,組成了專業的校對隊伍。例如,在展覽內容方案電子稿的校對過程中,編研部除了組織全部門員工對文本進行了多次校對外,還專門邀請文化產業管理部、宣教部當中具有英語學科背景的員工對展覽的英文翻譯進行了詳細校對。對于他們發現或存疑的問題,編研部負責人及時反饋給中央編譯局的譯者予以確認和修改。又比如,在展覽的制作稿校對中,編研部又從宣教部、技術部抽調了懂英文的同志和編研部全體職工一起進行了詳細校對,從而在本館的能力范圍內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展覽中文、英文校對的水平和質量。
3 認真校對
開展校對工作,首要前提是明確校對的范圍和對象。一般情況下,只要是展覽涉及的任何對象,都必須納入校對的范圍,包括文字、圖片、實物、符號、排版、格式、設計等。在明確校對范圍的基礎上,“風范長存——毛主席遺物展”的校對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電子稿校對階段,即內容組和形式組先分別對自己負責的內容方案和形式設計方案進行校對和修改,然后在接下來的內容與形式磨合過程中,雙方相互溝通、配合,對展覽內容和形式設計方案做進一步的校對和完善。在這個階段,校對工作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一個人、一臺電腦有時也可完成一次校對。第二個階段是制作稿校對階段,即將展覽上墻前的定稿打印出來進行校對,目的是確保制作稿的正確性和準確性。在這一階段,內容組組織專業團隊分成四個小組進行集中校稿,同時另配兩個設計人員。一個小組由兩個人組成,其中一人懂英文。每個小組以館方提交給設計公司的文本定稿為藍本,采取一唱一和的方式對制作稿進行校對,重點注意制作稿是否與之前提交的文本定稿保持一致,展覽在政治性、客觀性、準確性等方面是否存在差錯,以及文字表述(尤其是專有名詞、固定搭配)、圖文排列、體例格式是否規范等。對于校對中發現的問題,校對人員應及時反饋給設計人員修改,待修改完成后,校對人員再一次進行校對,一般經過幾個回合后便可完成校對。形式組則負責對展覽的整體設計和風格把關,包括色調、字體、字號、間距、展品位置、展線順序、藝術手段的運用、材質等。校對完成后,各校對人員對負責的部分進行簽字確認。第三個階段是展廳校對階段,即對已經上墻的展覽進行校對。這也是展覽面向社會公眾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在此階段,校對人員依據制作稿的定稿,采取通覽、略觀和細看相結合的方式,時不時到展廳校對版面,做到及時查缺補漏、糾錯改錯。這一行為一般要持續到展覽開放后才算告一段落。如果開展后還有新的修改,那么相關負責人又將開啟新一輪的校對模式。簡言之,沒到撤展的最后一刻,展覽的校對工作仍然在路上,在“校—改—校”中不斷循環。
4 經驗啟示
一是要有團結合作的觀念。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此次“風范長存——毛主席遺物展”的校對工作能夠順利完成,不僅得益于全館各部門的聯動配合和支持,而且也得益于具體工作組之間的相互協作。二是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校對工作好比是繡花,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細心和恒心的工作。尤其是展覽的校對工作,它比起文章的校對,更加龐雜和繁瑣,不僅要校對文字,還要校對圖片、實物、藝術表現形式等。這就要求校對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一絲不茍、嚴謹周密的工作作風,能夠靜下心來,戒驕戒躁,逐字逐句進行校對。三是要有專業擔當的隊伍。紀念館的展覽政治性強,體量大,涉及面廣,因而對校對人員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我們在選擇校對人員時,必須注重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相結合,選擇耐心細致、勤勞肯干,具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并具有一定文字功底、交際能力和校對經驗的人員參與校對工作。這也是保證校對工作質量和速度的基本前提。四是要有精益求精的追求。自古以來,許多歷史名人都非常重視校對工作,像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開國領袖毛澤東,文人魯迅等,他們在出版著作前都會對著作進行反復校對。他們這種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校對精神,是值得后人學習和借鑒的。所以,在今后展覽的校對工作中,展覽工作者應該樹立精益求精的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校異同、校是非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對錯誤的感應度和辨別力,善于從字里行間、圖文設計中發現錯誤,并及時修正錯誤,做到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字字落實。只有這樣,紀念館的展覽才能以更加完美的姿態展現在觀眾面前,也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傳承革命文化的重任,適應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