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摘 要:茅臺酒的故鄉仁懷市,擁有獨特優質而豐富的旅游資源,但仁懷旅游一直不溫不火,仁懷如何才能走出一條旅游興市的旅游業發展道路,值得深思。只有解放思想,才是破解仁懷旅游發展難題的關鍵所在;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下活仁懷旅游業發展這盤大棋。
關鍵詞:旅游產業 發展路徑 仁懷市
中圖分類號:F5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1-00-01
一、仁懷旅游發展的資源和優勢
一是區位優越。仁懷地處黔川渝結合中心,距遵義市區70公里、距貴陽市區200公里、距重慶市300公里,是黔中經濟圈與成渝經濟圈攜手的最佳紐帶。蓉遵高速、212國道貫通全境,截至2019年8月,茅臺機場已開通22條航線,通航32個城市,規劃建設的瀘遵高鐵穿境而過,為旅游出行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保障。二是資源獨特。全市平均海拔880米,降雨量971.9毫米,年平均氣溫16.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60天,無霜期311天,仁懷具備發展綠色康養旅游產業的自然條件;同時,特殊的生態、氣候、土壤和微生物群,使仁懷成為釀造“國酒茅臺”等優質醬香白酒不可復制的唯一區域,是仁懷發展工業觀光旅游獨特條件、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的。三是文化多姿。醬酒文化突出:早在漢代所產枸醬酒被漢武帝贊稱“甘美之”,1915年茅臺酒榮獲巴拿馬金獎,享譽海外,走向全球。如今在17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50多家酒企競相發展,醬香無限風光盡在仁懷。長征文化經典:紅軍長征“四渡赤水”轉戰仁懷,用茅臺酒解乏療傷,再出奇兵,鼎定乾坤,仁懷被列入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二、仁懷當前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不缺資源,缺創造性利用。我們有獨特的資源優勢,不怕與任何地方比“寶”。但相對先進地區“無中生有”做旅游,我市大量優質資源還處在閑置或低效利用狀態。許多景區景點的人文經典和故事沒講出來,景區鮮為人知熱不起來,端著“金飯碗”等飯吃,許多景區是白天裝太陽、晚上裝月亮,就連獨享著全省唯一的一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區,這么好的一塊金子招牌,但市場也是不溫不火。二不缺名氣,缺核心吸引力。仁懷美譽度很高,醬酒文化品牌影響力也不差,但很多外地人慕名而來,卻感到“看景”不如“聽景”。從茅臺文化到文化茅臺,從醬酒文化到文化醬酒,仁懷雖然一直都在著力構建“中國國酒文化之都”的四梁八柱,致力于講好醬酒故事,但游客來了后一直沒能浸潤在仁懷醬酒文化的感受和體驗中,仁懷沒有成為天南地北的“酒鬼”向往“朝圣”的地方。三不缺要素,缺精品化塑造。旅游“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都比較齊全,但高端化、精品化程度不夠。比如“天釀”等演出項目,與杭州“宋城千古情”、嵩山“禪宗少林”、西安“長恨歌”相比,缺少震撼力;比如旅游紀念品,要么是“千年不變”的老一套,要么是從小商品市場批發的“地攤貨”,難以讓人產生消費欲望等。我們的旅游發展,仍停留在粗放式發展的初級階段。四不缺概念,缺管用實招。我市旅游業發展中的一些矛盾問題,看上去是資源利用、體制機制、工作方法等問題,但“根子”在于思想觀念。習慣于把旅游看作“偏旁部首”,覺得不像抓工業、上項目那么有效,思想停留在過去,看不到趨勢和變化。所以,解放思想,才是破解難題的關鍵所在,深化改革,才能下活旅游業這盤大棋。
三、仁懷市旅游發展的路徑思考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決策部署,我們具備了大發展的“天時”;我市資源得天獨厚,旅游發展漸入佳境,應該說占據了“地利”;全市上下人心思上、心齊氣順,到了“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時候。
一要放權于市場主體。旅游業的進口和出口都在市場,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運用市場運作方式,加快推動旅游由政府主打向市場主體轉變。遵義市第十一屆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桐梓召開,觀摩點全是社會資本在投入,除了必需由政府投資的公共基礎設施外,政府沒有去包攬,而是依靠市場主體建設,實現了全景式打造、全產業發展、全社會參與、全方面轉型的目標。但是仁懷現目前發展的諸多旅游項目,都是政府在主導、政府在唱戲,最后做的都是“花錢賺吆喝”的生意。旅游要發展,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會議搭臺、經濟唱戲”,政府要做的就是搞好生態、建設、營商、服務環境,要讓政府回歸本位、讓企業成為主體。
二要注重于核心打造。醬酒仍然是仁懷最具特色、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發展要素和潛力所在,我們要立足自身核心競爭資源,順利文旅融合發展的時代趨勢,依托悠久的酒文化資源和雄厚的白酒工業產業基礎,將“為世界名酒產區旅游樹立新地標、為‘醉美生活打造新領域、為區域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抓手、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新名片”作為發展的四大使命,整合茅臺酒鎮、茅臺學院、國壇酒莊等項目資源,拓展“商養學閑情奇”旅游要素承載服務能力,增加體驗式、浸潤式旅游業態,構建起酒旅融合核心產業,借酒興旅、以旅促酒,讓愛好醬酒的“酒鬼”都向往中國酒都,帶著“朝圣”的心而來,歸去時已是醬酒人,進一步釋放白酒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效能。
三是創新于業態提升。近幾年來,仁懷雖然集中力量打造了魯班生界“苗山人家”鄉村旅游、喜頭云樂新村、三合新山村等美麗鄉村度假游,也推出了五馬荷塘月色休閑園、壇廠“神采八卦園”、魯班隆堡生態園、蒼龍花木年華農業生態園等農旅結合項目,但一些地方都是修修路、刷刷墻、劃出個采摘園、開上個農家樂,“帽子”一戴就萬事大吉,缺少了對農耕文化體驗式的打造,缺少夜游經濟點可以讓游客住下來、留下來,缺少上檔次的鄉村民宿與精品酒店讓游客可以在仁懷煮一壺老酒、洗盡人生鉛華,我們要以500 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把鄉村旅游與體驗、采摘等休閑觀光、科普結合起來,打造休閑農業與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同時,康旅融合如今可以說是仁懷旅游發展的一個空白點,如何深耕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僅因勢利導,更要順勢而為,下大決心把康養產業做起來。
總之,新時代仁懷旅游發展,要圍繞打造赤水河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的目標,放權于市場主體,注重核心打造,優化產業布局,創新業態提升,充分整合資源,優化系統配套,才能真正走出一條獨特的仁懷旅游發展的陽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