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亞
摘 要:吸煙是導致中國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疾病負擔率、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危險因素。吸煙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防控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重要議題。深刻的認識煙草的危害,堅決杜絕吸煙,正確積極戒煙十分重要。
關鍵詞:煙草 吸煙危害 戒煙
中圖分類號:R4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1-0-01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煙草生產及消費國,吸煙已經成為我國當今最大的公共衛生和健康問題。自1984年以來,男性吸煙人群一直維持在高水平,25歲以上男性吸煙率超過60%,女性吸煙人數也在逐漸上升,吸煙率的增高,導致二手煙暴露情況也相當嚴重,接近55%非吸煙人群目前正遭受著二手煙的傷害[1]。有研究顯示,目前因為吸煙所導致的慢性疾病人群逐年增多,因為戒煙困難使疾病加重而致死亡人群升高,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吸煙引起足夠重視。
一、香煙點燃后產生大量的致癌和有毒物質:
1.煙堿是其中一種,也叫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經,讓吸煙者成癮依賴,有研究顯示,1g尼古丁能導致300只兔或500只老鼠死亡,給予人靜脈注射50g尼古丁可致死。
2.氮化物、醛類:對呼吸道具有明顯刺激作用。
3.氰化物、胺類、重金屬:可造成嚴重毒害作用。
4.甲基肼、苯丙芘、鎘、砷、氨基酚以及放射物質:研究已證實以上物質均有致癌作用。
5.一氧化碳:可減低紅細胞運輸氧至全身,導致全身各器官組織缺氧。
6.焦油、甲西醛、丙酮等具有致癌作用。
二、吸煙對人體的危害
1.對呼吸系統的危害:吸煙可導致多種呼吸系統慢性疾病,長期吸煙致支氣管粘膜纖毛受損,從而影響呼吸道正常的清除功能;吸煙還可導致呼吸道粘膜下腺體肥大增生、使粘液分泌增多,堵塞細支氣管,導致支氣管功能受損。
2.致癌作用: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誘因,吸煙者患癌的風險比不吸煙者高很多倍,煙霧中的致癌化學物質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降低了正常免疫細胞功能,減弱對腫瘤細胞的清除能力,從而導致癌癥的高發。
3.對心腦血管的影響:吸煙是許多心腦血管的危險因素,尤其是對高血壓、冠心病的影響最為明顯。香煙燃燒后產生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吸煙產生的有害毒物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周圍血管和冠狀動脈產生收縮、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導致血流減慢,造成全身各組織器官缺氧,尤其是大腦和心肌,從而誘發心律不齊,增高猝死風險。
4.對消化系統的影響:煙霧刺激消化道,增加胃酸分泌,加重潰瘍風險。尼古丁可使幽門和食管下括約肌張力降低,極其容易導致慢性炎癥及反流性食管炎。
5.其他:尼古丁具有殺傷精子以及影響人體內分泌的作用,女性在妊娠期吸煙可嚴重影響胎兒正常發育,吸煙的女性可導致月經紊亂、自發性流產等。
三、大力宣傳,杜絕吸煙,積極戒煙
1.正確認知煙草、積極宣傳教育:煙草危害的宣傳教育應從小開始,通過教育進課堂,從幼小開始防止吸煙。將吸煙的危害及研究結果寫入各部門教育教材中,并將煙草的危害內容正式寫入國家醫學教育體系[2-3]。通過社會媒體大力宣傳煙草的毒害作用,讓患者充分認識煙草對自己及他人的危害。
2.制定禁煙制度:制定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制度,違者罰款,張貼禁煙標志,類似飛機、動車上吸煙,將被納入“失信人”名單。
3.堅定戒煙:關鍵是要有戒煙決心,決心不足大多會中途而廢。家人需要多給予戒煙者關懷和鼓勵,加強患者戒煙信心,并輔助成為戒煙監督者。
4.控制環境:避免去吸煙人多的場所進行娛樂社交活動,想吸煙時,用一些零食來代替吸煙,別人敬煙時,態度誠懇堅決拒絕。
5.科學戒煙:短時間戒掉吸煙非常困難,也很不現實的,尤其是對老煙民而言。應給戒煙者一些時間,逐漸慢慢減量,最后達到徹底戒煙目的。
6.醫學幫助:國內醫療機構已經開展了專業戒煙治療,可撥打戒煙熱線或者到三甲醫院戒煙門診就診,尋求專業化戒煙咨詢和幫助。
總結
吸煙有害健康已經成為不爭的醫學結論,吸煙是全球極其嚴重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多個研究證據顯示吸煙的危害性以及防控吸煙的必要性,鑒于以上,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煙草控制作為首要工作目標,人類各界均應該積極幫助推動煙草的控制。
參考文獻
[1]王辰.呼吸與危重癥醫學[M]2010-2011.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1-18.
[2]鐘南山,王辰.國家研究生教育規劃教材:呼吸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73-578.
[3]王辰.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教材:呼吸病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15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