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偉強
摘 要:以微博、 微信等為主要傳播媒介的“微媒體” 迅猛發展,社會由此進入“微時代”。微時代的到來,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也給基層黨校的黨性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縣級黨校結合微時代的特征,與時俱進,創新和改進黨性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以適應“微時代”發展的需要,積極提升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是當前基層黨校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課題。
關鍵詞:微時代 縣級黨校黨性教育 挑戰 對策
中圖分類號:D261.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1-0-01
高速的信息傳播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交往方式。加強黨性教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是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培養干部,要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1] 這就要求縣級黨校的黨性教育必須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有效提升縣級黨校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是當前縣級黨校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課題。
一、“微時代“定義”及其特質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以微媒體作為傳播平臺,以短小精悍作為外在形式,以小見大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 “微時代” 快速發展,發展中有著以下特質:
1.信息傳播交流的大眾化和碎片化
“微時代” 信息交流,人們通過“微”形態和“微”行動表達自我,利用微平臺,無“微”不至,突出了微傳播的草根性和平民化特質。信息碎片更加洶涌泛濫。零散復雜的信息環境,讓不少“微”信息前后沒有關聯性和邏輯性,這也進一步導致了信息在人際溝通傳播當中的碎片化表達。
2.表達內容的不確定性和開放性
隨著互聯網傳播技術和渠道日趨進步,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人們的思維方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人民日報在《反思新媒體三大弱點》中指出微內容的弱點:從思維方式到價值觀念,傳播內容呈現出快餐式的文化內容,直接反映表達內容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
3.信息交流的高效性和去中心化
微時代的到來,信息以“短平快” 傳播方式快速顛覆了傳統的傳播模式。社會大眾可以借助微平臺發布個人的生活狀態,張揚自己的個性,正如新浪微博的宣傳語:“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兒”。傳播活動逐漸呈現出“去中心化”的特征,逐漸形成群體或者個人間“多對多”的交互傳播模式,群眾都可以是信息的發送者和接收者。
二、微時代縣級黨校黨性教育面臨的巨大挑戰
1.微時代的開放性和便捷性對縣級黨校黨性教育的教師素質構成挑戰
“微時代”的信息傳播具有開放性特點,這對縣級黨校黨性教育的教師隊伍提起了很大的挑戰。相對于傳統的黨校教育而言,一方面基層黨員干部獲取信息渠道日趨多樣化,使得學員對基層黨校教師的要求日益提高。信息渠道的不斷拓展,教師與學員之間的不均衡性,使得教育者的信息獲取和技術優勢被嚴重削弱[2]。另一方面,縣級黨校教職工隊伍建設不合理,成為制約微時代基層黨校黨性教育提升發展的重要因素。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師隊伍的專業類型多為政治人文類的老師,同時基層黨校老齡化的教師隊伍,對微時代多種新生技術掌握和應用都存在較大的欠缺。
2.微時代的互動性和交流性對縣級黨校黨性教育方式構成挑戰
傳統黨校的黨性教育主要通過教師講授對基層黨員干部進行集中灌輸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學員無法能夠與教師進行及時有效溝通。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很難得到基層黨員干部的積極反饋[2]。
在微時代里,社會大眾的參與意識與表達欲望被大大激發,信息的傳播方式更是日新月異,引發了連鎖式的傳播效果。
3.微時代的及時性和碎片性對縣級黨校黨性教育方式構成-挑戰
互聯網時代迅猛到來,便捷性信息發布,微平臺擁有的關注、轉播、評論及“互粉” 等功能,影響著社會大眾的心理、情緒和情感狀態。過往黨校的黨性教育主要是課本和講座講授為主,教育內容遠遠會滯后于互聯網時代信息的更新速度,基層黨員干部對內容更新和傳播方式的要求日益變化。縣級黨校的黨性教育的教師隊伍和學員隊伍都還沒有完全適應撲面而來的碎片化信息浪潮,對黨性教育工作的預見性和控制力構成了挑戰。
三、加強 “ 微時代”縣級黨校黨性教育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1.樹立黨性教育“微觀念”,加強縣級黨校的“微力量”
縣級黨校的教師團隊需要與時俱進,及時提升自身素質。積極適應“微時代”帶來的新要求,將“微時代”的正面價值和積極理念主動納入教育思想,自覺深入微時代網絡應用實踐,需要把教師素質的提升作為縣級黨校黨性教育的第一要務,按照“培訓先行、分級負責、按需施教、講求實效”的基本思路,逐步加強教師隊伍的信息知識和技能培訓,注重提高教職人員的微素養和對網絡的操控能力。
增強縣級黨校黨性教育“微力量”,迫切需要逐步建立一支掌握現代教育理論與技術的師資和行政后勤管理隊伍。在微時代的背景下,縣級黨校受限于地域資金,既缺少精通網絡技術又懂黨校教學的復合型人才,教師隊伍老齡化趨勢嚴重,知識更新受限,行政后勤人員缺乏網絡電子設施的管理運作能力, 大大制約著微時代縣級黨校黨性教育的快速發展[3]。
縣級黨校逐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調動黨校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把網絡信息技術的掌握情況作為黨校教職員工個人評價考核的重要內容,通過考核推進教職工學習的積極性。
2.建立黨性教育“微平臺”,推進縣級黨校的 “微教育”
“微時代”背景條件下,縣級黨校搭建以“微”媒體為載體,組織部門、宣傳部門、專職教師、基層黨員共同參與的交互式微平臺。
2.1建立縣級黨校的微博公眾號和微信公眾號等微平臺。由縣級組織部門牽頭組織,協調安排。縣委黨校根據專業和個人情況,安排專職教師對點掛包聯系鄉鎮,鄉鎮(街道)安排大學生村官擔任各單位微媒體的管理員,或者安排村兩委成員兼任,對管理員進行微媒體操作的專業培訓, 建立由黨校老師、各鄉鎮社區管理人員組成的黨員教育聯絡QQ、微信群。各基層黨員注冊關注微平臺,逐步改變傳統的課堂“直接灌輸式”的教育方法,營造多元化的傳播氛圍,使教育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不局限于黨課教學,可囊括社會熱點,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利用“微”平臺有序傳播,可以把最新資訊與黨性教育理論有機結合起來。
2.2微平臺定期舉辦線上“微黨課”,并由縣委黨校職教師團隊負責,將集中面授和網絡“ 微黨課”相結合,定期以圖文并茂、視頻的形式發布有關黨性教育的相關內容。讓基層黨員能夠隨時隨地學習黨的相關理論知識,全方位的選擇師資力量,建構以專家學者、先進人物為一體的教育資源庫。在日常教育活動中,邀請省、市委黨校專家教授、縣內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到基層課堂就中央、省、市精神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難點、熱點、焦點緊密聯系起來,同時針對當前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難點問題進行講解,邀請先進典型人物分享個人事跡,同時錄制授課視頻,做好微黨課的內容傳播;以“微文學”“微視頻”“微征文”“微圖文”等形式展示,充分利用“微手段”便捷、互動性好的優勢,增強黨員主體參與黨課的吸引力,開辟黨員教育新空間,拓展理論學習新渠道,從而提高基層黨員黨性教育的效果。
3.增強黨性教育“微動力”,融入基層黨員的“微生活”
縣級黨校必須緊跟時代發展要求,吃透國家相關的綱領方針,將“微時代”下的基層黨性教育工作納入日程安排。教職工隊伍必須本著三貼近原則,培養應變能力和創新精神,熟悉并主動運用“微應用”,利用微應用的“關注”“評論”“轉發”等功能,傾聽學員的心聲,了解學生日常學習需求的集合點,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充分發揮微渠道在基層黨員黨性教育中的作用,利用微信、微博、QQ等微應用建立縣級黨校主體班支部群,融入基層黨員的“微生活”,實現以課堂傳播、人文關懷和自我教育為主的全方位滲透式教育。
通過黨支部建立的微群,每次召開組織活動時,由縣級黨校教師設計發布基層黨員喜聞樂見的“微話題”,每個黨員通過實名注冊的群身份交流發言,形成一對多、多對多的組織生活新形式,借用微工作中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載體的支持,開展豐富多樣的“微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高組織生活的參與度。逐步探索出傳統黨性教育與微時代黨性教育的相結合方式,既牢牢抓住傳統黨性教育,又依托傳統黨員教育開展微時代黨性教育。根據實際,黨員層次,有結構、有步驟的把新的黨性教育形式融入到傳統黨員教育過程中,最終實現基層黨性教育線上線下互動結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做好新形勢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N].學習時報.2010-10-26.
[2]時光. 新媒體條件下加強縣級黨校教育工作初探[J].沈陽干部學刊.2013,15(3):47-48.
[3]李景田.黨校教學要把黨性教育落到實處[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