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紅
摘 要:作文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學生認為作文難,難在無話可寫;教師認為作文難,難在不從下手。作文是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體現,小學作文教學應該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深入探析影響學生作文難的問題,科學、正確的運用作文策略,來創新作文教學,讓學生從寫作中獲得樂趣。
關鍵詞:小學作文;兒童觀;創新策略
寫作文是學生語言綜合知識的“輸出”,也是考查學生觀察力、言語實踐力的重要途徑。當下的小學作文教學并不樂觀。學生寫作內容主次邏輯不清晰,寫作缺乏真情實感,寫作素材單一,作文教學評價不規范等問題突出。聚焦這些問題,與教師的作文觀有較大關系。小學生年齡小,對寫作對象缺乏應有的全面認識。教師在推進作文教學時,更應該立足學生實際,樹立正確的兒童觀,以兒童的視角來把握選題,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指導。
1 教師要端正兒童觀,讓作文指導順應學情
教師在推進教學目標中,要確立以生為本理念。在小學作文指導時,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兒童意識,要確立兒童觀,從兒童的視角、立場來觀察學生作文,指導學生作文。教育家陳鶴琴強調“24小時”觀察兒童,通過對兒童的細致觀察,了解兒童的動作、語言、情緒、學習、美感等內容,為深刻認識兒童奠定基礎。同樣,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也要觀察學生,對學生校內生活、校外體驗進行觀察,來優化作文指導策略。文學家冰心,帶著對兒童的熱愛,通過對兒童的指向性觀察,成就了很多兒童文學作品。如《離家的一年》、《小桔燈》、《陶奇的暑期日記》等等,都向我們展示了性格迥異的兒童形象。在詩歌里,《我的秘密》、《雨后》等等,也都將童年的趣事進行了生動講述。在《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里,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冰心對兒童的愛。可見,教師在作文教學實踐中,要走進兒童,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感和體驗,設置順應學情的作文主題、作文要求,引領學生去觀察生活,表達生活。南京師范大學劉曉東博士提出:“向童年致敬,向兒童學習”的教育觀,他建議教師要將自己轉變為“兒童”,從兒童視角來展開學生教學,抓住兒童的注意力。與兒童對話,就是要教師能夠以多維的思維互動模式,與學生展開交流,設身處地從學生立場來想問題,解決問題,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教師只有與兒童進行真正對話,教師只有與兒童展開平等交流,才能贏得兒童的認可,才能推進作文指導全面展開。陶行知也提出“解放兒童”教育觀,我們要尊重兒童的成長規律,以兒童視角來展開作文教學,順應學情,有的放矢,讓作文課成為學生喜愛的課堂。
2 梳理學生作文困惑,把握寫作指導重點
小學生作文中,困惑主要表現在:一是目標模糊,寫作內容缺乏邏輯性。作文課堂,教師為學生預留充足的寫作時間,但學生卻無法有效利用,不知道寫什么,對寫作主題視野無法打開,感到束手無策。學生對寫作目標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徹,使得寫作思路一塌糊涂,自然就缺失了言語邏輯性。如寫作主題“我的書包”,教師在寫之前,讀了相似的范文,然后講解幾點寫作技巧和要求。之后交由學生自己去創作。很顯然,題目設定未能兼顧學生的自身體驗,導致學生寫作趣味淡然。二是學生寫作缺乏真情實感。小學作文,要關注兒童的思想、情感,要引導學生有感而發,從寫作中表達學生的真情實感。但在很多時候,學生作文多為模仿范文寫作,而發自肺腑的語言很少。小學生語言詞匯量積累的少,對自我情感的表達有限。如果作文主題過于刻板,反而束縛了學生寫作思維。如“我最愛的人”寫作主題,很多學生從范文理解入手,編故事、借鑒情節,根本未聯系實際生活,更難以做到真切表達。三是學生習作素材單一,缺乏想象力。小學階段是閱讀的啟蒙期,也是讀寫結合的關鍵期。在平時,要關注學生閱讀,積累學生閱讀量,開發學生想象力。但很多時候,小學閱讀停留于嘴上,很難有效落實。如此以來,學生對作為就無法產生寫作熱情,自然缺乏新意。四是教學的評價不到位,主觀性太強。作文教學離不開評價,在小學作文評價中,教師的評價又多陷入主觀窠臼。小學生掌握的語言、詞匯量有限,對言語組織、邏輯關系、寫作探究缺乏深刻性,教師在評價時,要給予合理的鼓勵,對寫作中的不足要進行矯正,要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3 注重寫作策略指導,做到有的放矢
小學作文創新教學,關鍵在于寫作策略的科學指導。結合當前小學生作文實際,在策略選擇上著重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把握寫作主題,做到提綱挈領。小學生寫作文,往往是寫著寫著就偏離了主題。教師在作文課上,要明確寫作主題意識。對于確定主題的作文要求,學生要圍繞主題羅列寫作框架,把握提綱挈領,讓學生的思路清晰起來。然后,對照提綱,進行細節內容的豐富和填充。如在主題“淘氣的弟弟”寫作指導時,我們要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生活中弟弟為什么要淘氣?都有哪些淘氣的例子?讓學生分別將這些實例羅列出來,然后再進行詳細的講解,確保寫作內容與主題相對應。二是鼓勵學生養成寫草稿的習慣。小學生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作文在寫的過程中,思維與情感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教師結合寫作要求,可以讓學生先做好寫作準備,整理自己的寫作思路。接著,圍繞寫作思路展開講述。在寫好作文后,要對作文進行二次、三次修改,讀一讀哪些句子有無不通順的地方,查一查哪些字詞用的不恰當,有無錯別字等等。通過對初稿的修改、完善,讓學生培養良好的打草稿習慣。三是明確作文修改清單,讓學生自主修改。作文修改清單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條件,在小學生作文指導中,借助于修改清單,讓學生對照作文內容,進行細節校正。哪些地方要具體寫,哪些地方要略寫等等,來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技巧。四是強調學生換位思考。在小學生作文中,因思維相對單一,對問題的表述、寫作的視角,都藉由自我出發。看似一氣呵成的文章,但其中很多語言句子的表述存在語法邏輯錯誤。教師在作文指導時,要讓學生明白換位思考,要從寫作的角度,讓學生認識“作者”與“讀者”的關系。教師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換位思考,告訴學生如何在遣詞造句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何讓讀者從文章中獲得真切的感受。五是加強作文練習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寫作素材。作文課并非單純的寫,更要思考。在作文指導時,教師要通過寫作準備,讓學生把握提綱挈領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方式,讓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在正式寫作時,鼓勵學生對初稿進行修改、自我評價;引入修改清單,來規范學生用語,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4 結語
小學生作文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樹立兒童觀,激活學生寫作興趣。在寫作課堂上,可以融入直觀、生動、多樣的多媒體,對寫作主題進行展示和強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在學生情感激活上,要鼓勵學生以生活化表達為方式,從生活體驗中來選取素材。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山川河流自然風光;走進閱讀,捕捉心靈的感動。鼓勵學生多參與生活實踐活動,如文體活動,動手體驗等。讓學生在觀察、實踐中豐富寫作素材,加深認知印象。
參考文獻
[1]臧衛衛.讓學生學會自然表達——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路徑[J].小學教學研究,2019(15):6-8.
[2]梁艷,鞠微.淺談小學生作文指導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8(3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