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思
摘 要:伴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微信平臺在高職院校日常教學中開始得以應用。本文以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學為例,進行了微信平臺傳播中國傳統禮儀道德規范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目前高職傳統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將微信應用與高職傳統文化教學的具體做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微信;高職;傳統文化教學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流中形成的傳統文化也更加博大精深,而人們的綜合素養和傳統的歷史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同時傳統文化也能體現國家進步的程度。然而現在社會中仍然有些人道德品質較差,缺乏自身禮儀的修養,不尊重長者,不愛好幼小,目無王法,這樣的人的出現難免會導致社會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伴隨著當今網絡信息的發展,微信平臺則起到了良好的監督作用,利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更好的流傳開來。
1 微信平臺傳播中國傳統禮儀道德規范出現的問題
高職教育中加入微信平臺能科學的幫助學生更好的處理人際關系,也能更加遵守道德法規。眾所周知,微信的人際關系往往都是熟人間創建的,通過網絡的形式把現實中的人們聯系在一起,因此,如果在微信朋友圈中對我國傳統文化禮儀進行宣傳,相信必會有顯著的提升。在當今的網絡信息化環境中,微信以一匹黑馬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眼前,通過微信來對文化禮儀進行宣傳有一定的好處,然而也有不利之處,例如一些虛假的言論一旦傳播出來就會引發恐慌。自媒體的發展在寬松的網絡環境中如魚得水,因此難以辨別真假,加之傳播傳統文化的可能是個人,但是也有可能是一個團隊,發帖者自身的文化水平,懷揣的目的就會導致大量虛假信息的傳播,也就是說運營者的良莠不齊是導致監管難的主要原因。
2 高職傳統文化教學現存問題分析
2.1 更新教學模式速度慢,缺乏創新意識
教學隸屬于思政,而其不但存在于高職院校,對于一些高校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其應用的教學方式都比較陳舊,沒有根據時代的變化而及時更新,在課堂上教師們按照書本上的模式進行講解,只是為了能通過考試,對于重點內容進行劃記,考試不會考的則未有提及。因為教學的方式太老舊,學生們對于思政課堂有強烈的排斥心理,而思政本身是為了匡扶思想,提升素質,是與年輕人的心理相符合的,然而實際的課堂卻并非如此。教師們往往以填鴨式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考試,但是實際應用過程中卻束手無策,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和現代人學習的方式格格不入,因此也會導致學生厭學。現如今的社會環境早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知識內容方面也需要更加深刻的理解,然而教學的方式還止步不前,沒有通過全新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就是工學融合,而在傳統文化的教學方面更是未能充分顯示。
2.2 學生思想受到多元文化的巨大沖擊
當今的網絡信息發展速度巨快,學生們被多元化的思想所影響,因此會有無法平靜內心的現象,長久以來,中國人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認為節約簡樸是高尚的品質,然而因為更多的外來文化的加入使得學生們的思想發生了改變,這樣的變化并非是主動的,大多數學生的節儉思想被壓制,比較突出的就是拜金主義以及奢靡之風的盛行。站在我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思想是非常危險的,使人們的生活過于奢靡腐朽卻還沉浸于其中。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這樣的思想在網絡上愈加推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家的炒作,其嚴重的影響著學生們的思想,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是剛剛步入成年人,其三觀還不夠健全,同時加入更多的文化的影響,思想方面就更難以形成成熟的概念。
3 基于微信平臺的高職教學實踐方法
3.1 推送的內容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關聯
高校中通過微信公眾號來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宣傳有重要的作用,站在目前的情況看來,信息的推送量方面還顯著欠缺,未能形成正面的傳播效應,為了能更好的促進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并且從中收益,管理者就一定要創建專門的公眾號,同時要以獨特的視角來對傳統文化進行解析,做出符合自身風格的傳統文化節目,定期推送文章,這些文章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符合學生心理,才能讓更多的人查閱,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果。例如,有些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就以此為平臺推出文章《在某校,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其中的內容和大學生的友誼有緊密的聯系,通過此文章來傳播中華傳統的友誼,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方式,并且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來闡述也不會讓人感到厭煩。
3.2 微信平臺為教學活動提供信息資源和傳播途徑
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團隊為了能更好的工作,就必須要將平臺和受眾聯系在一起,并有互動,其中的文章要引起話題,供人討論,同時也要將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從而使虛擬的內容變得現實化。增強平臺和受眾的互動性,可積極提升參與率,進而提升閱讀量,間接增加宣傳傳統文化的效率。例如,團隊在為某課做教學課件,這樣教師就能在網絡上設置預習內容,課后復習的重點等。在課堂上展開關于微信平臺的話題,創建更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全新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使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會使年輕人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積極加入其中,因此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使其能夠深刻的認識到傳統文化的意義。因此教學的內容方面要把堅定學生學習的思想作為基本目標,增加對古代名人傳記及哲學等方面的深入探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使其有更加健全的人格。
3.3 運用創新思想,構建新穎的資源形式
微信運營團隊在制作教學課件時也要注意對內容進行甄別,制作前要認真的計劃,在材料方面要豐富多彩,通過全新的思維方式,創建全新課堂,發掘出年輕人和傳統文化的結合點,通過對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來增加傳統文化的傳播。在傳播的過程中加上詼諧幽默的語言能使文章更加優美,也可以通過對封面進行設計來使所有宣傳的內容更加言簡意賅,從而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接受程度更深。很多傳統文化顯得過于古板,對于這樣的內容則要適當進行整改,在以主題不變的基礎上來使文章更容易理解。
3.4 運用微場景展示技術,增加高職學生對文化的熱愛之情
將微信作為一個平臺來為學生們推出微場景展示,其主要的優點就是有更加唯美的視覺感受,從而可以使學生對此更感興趣。例如在展示傳統文化禮儀的過程中通過此項技術可以使內容更形象生動,也能激發受眾的興趣,此項推送則可以通過鏈接或者是二維碼的方式。高職院校的微信公眾號要積極增加影響的作用,其要對師生產生一定的吸引力,更要使其有長久的吸引力,還包括對傳統文化推崇的態度。
4 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職教學過程中通過微信平臺不但要創建公眾號,同時也對團隊有所要求,必定是達到相關專業技術能力的人才能勝任,而在當今的技術要求下,教育事業也需大量的資金來予以支持,創建更加專業的團隊,引入更專業的人才,使中華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中通過微信公眾號傳播的更加深遠。
參考文獻
[1]張智慧.基于微信平臺視角探討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話語與茶文化關系[J].福建茶葉,2019(5):130-131
[2]白銀菊.微信在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0(5):157-158.
[3]張喆.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探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8(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