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勝鋒
摘 要:隨著時代的快速變換,學校僅僅用來教書已經達不到成為一所好學校的要求了。那么我們該如何進一步的提高學校的教育品質呢?筆者認為可從校園文化入手,不斷拓寬學校的文化資源,推動學校特色課程的建設,把特色課程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從而提升學校的教育素養。
關鍵詞:特色課程;特色教育;發展
早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們的鄧小平先生就提出:“面向四個現代化,號召青年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形式納入基礎教育課程的三維體系中,成為了近幾年來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研究熱點之一。那么,在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發展的能力,成為當前學校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
1 特色課程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的主要功能是教書育人,其主要載體便是課程,一個好學校的定義已經不單單是只出成績就可以的了。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特色課程,最大限度地適應學生發展需要,建設開放性、動態性、多元化的特色課程是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的需求。據此我們可以參照英國夏洛特公主上的小學:托馬斯巴特西學校,夏洛特公主的課表上有戲劇、地理、藝術、芭蕾、陶藝、演講等十多種科目,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在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不求達到這樣的水平,但是我們也要力求發展學校特色課程。讓特色課程成為學校的名牌。
1)提升學生“德”的能力。“德智體美勞”中的“德育”是培養學生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通過該教育我們要培養學生使其形成具有良好品質和正確的政治觀念,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的社會主義新青年。
2)提升學生“智”的能力。“德智體美勞”中的“智育”是學校教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幫助他們拓寬眼界,技能,發展他們智力和學習能力的一種教育。比如學校可以開展“戲劇課”讓學生體會到戲劇之美,增加其文化素養。
3)提升學生“體”的能力。“德智體美勞”中的“體育”是給予學生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訓練技能,同時發展他們的體力,增強其體魄,培養他們的意志力的一種教育。比如學校可以開展“體操課”,在鍛煉了學生體力的同時,更加為其身體塑形。
4)提升學生“美”的能力。“德智體美勞”中的“美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創造力。讓學生學會鑒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學會發現美,創造美,從而提升他們的文明素質,有助于其形成高尚的情操。比如:學校開展有關“吹笛子”的音樂課程,可以讓學生欣賞音樂,體會到音律的美,并學會欣賞各個名家的作品,從而提升他們鑒賞美的能力。
5)提升學生“勞”的能力。“德智體美勞”中的“勞育”是對學生進行勞動觀念普及和勞動技能訓練的教育。通過該教育我們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不容易,讓他們形成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品質。例如:學校可以開展“植樹課”的特色課程,在進行了體力勞動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愛護環境的品德教育。
2 特色課程教育的開展
在發展學校的特色教育時,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給予孩子多元的選擇,別樣的體驗。通過特色課程的開設,從德智體美勞等領域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形成隱形的深度教育,培養學生的個性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接下來,我們以我校開展的幾項特色課程進行說明。
1)葫蘆絲“智美”浸校園。“葫蘆絲聲進課堂啦!”我們學校結合實際情況與學生的意向,開展了吹奏葫蘆絲的特色課程,把吹葫蘆絲教學引入音樂課堂中來,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吹葫蘆絲教學。可以看到,每次開課時,每位同學人手一支葫蘆絲,端端正正的坐在座位上全神貫注的跟著老師學習,葫蘆絲在他們的口中,時而宛轉悠揚,時而又清脆透亮。
學校除了開展葫蘆絲特色課程進校園外,還創設了葫蘆絲特長小組,將葫蘆絲與現代音樂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傳統音樂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特長小組帶動全體學生學習,讓每位學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吹出優美的葫蘆絲曲。同時,每學期還搭建施展藝術才華的舞臺,既培養了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與實踐能力,豐富校園生活;又激發和培養了學生的興趣特長,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吹響藝術教育的號角。
2)足球“德體”強校園。葫蘆絲聲撒遍校園,足球踢出精彩人生。我們學校除了開展葫蘆絲藝術特色課程教育外,還十分注重學生的體育課程,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為全面落實陽光體育計劃,學校以足球特色為目標,將“足球課”全面納入正規教學課程中去。
學校根據每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年齡和生理特點。分年級組織學生進行足球課程訓練,將足球融入到體育課程教學中去,提高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興趣。在體育課中,對學生進行有關足球技能和知識的教育,讓他們懂得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在進行體育教育的同時貫穿德育教育。在比賽中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培養學生敢于拼搏、積極樂觀的心態。在經過多年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后,學生們會足夠了解足球知識,掌握足球技能,培養了良好的意志品質,學校會形成濃郁的校園足球氛圍,并且學生也會在各種比賽中成績斐然。
為了更好的推動學校的足球教育,我們學校在未來將加強與足球中心和俱樂部的合作,并將投入大量資金聘請高水準的教練來提高學生足球技術,培養其穩定的心理素質,增強其競賽能力。同時,也將會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的足球人才。
3)書畫“德智”溢校園。“書畫藝術進校園,翰墨飄香潤心田。”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學校也同時培養學生對書法、美術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立書畫特色課程,系統培養學生的美術書法專業知識;堅持每天中午半小時書法練習時間,全校師生齊練書法,同時,開展美術書法創作大賽、手抄報比賽,及時把師生的書法作品展覽在學校文化長廊里,以供全校師生觀摩學習。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書寫和繪畫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可以讓全校師生慢慢領悟書畫中的佳境,獲得美的熏陶。
3 特色課程的創新舉措
在開展特色課程教育時,教師也將同學生一起參與進去,實現教師作用的“最大化”。我校在教師配置上依循以校為本的理念,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教學特長,使教學指導工作專業化、精細化,讓教師也參與到學生的特色課堂學習。比如在葫蘆絲表演課上,老師和學生共同表演;在足球課時,教師參與進來,與學生團結拼搏,爭奪勝利;在書畫課上,教師同學生一起進行書畫練習,與學生攜手合作創意美術手工,比如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學生與老師合作出作品,參加創意大賽等等。通過師生合作,增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使老師與學生更加親密。
人人手持葫蘆絲,吹奏清脆婉轉的樂章;個個踢起足球,領略體育競技精神;手持畫筆,體會藝術之美,手拿狼毫,揮灑肆意人生。多元化特色課程仍在繼續,我們仍需不斷探索和改進,為學校的特色課程建設增添更豐富的色彩。
總之,學校以特色課程為抓手,推進學校特色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趨勢。進行特色課程的建設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特色課程融入學校特色教育,使學生學習更具計劃性、科學性和規范性,不但提升了學校品位,更重要的是在特色課堂中滲透德育、智育、美育等多元化教育,使教育潤物無聲。
參考文獻
[1]羅錦茹.以特色課程為抓手,推動學校教育品質的提升[J].師道:教研,2017:19.
[2]張維忠,唐恒鈞.以課程頂層設計為抓手的學校特色化發展路徑[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5(5):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