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馬智容
昆明醫科大學康復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當前高校里的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宣傳部、團委及學生工作部等,但實際上,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滲透的相關組織體系不健全且尚需完善,缺乏統一性、系統性、整體性,這與組織體系的不健全具有高度一致性直接導致相應制度的整體性差和缺乏系統性,體現在多數高校社團、學籍的管理方面涉及宗教事宜。大多學校在防范和抵御宗教滲透工作基于以上制度管理體系,均以內部文件形式呈現,群眾基礎不扎實,師生大多不給予關注,但在比較重要細節的方面,如關于黨團員具體紀律、工會活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規范教師行為、學術規范等管理制度中,防范境外宗教滲透方面較少有針對性、具體規定。綜上所述,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滲透能力不足,相關組織制度體系不健全。
高校學科建設中的科研工作各項指標成為競相追逐的目標,科研強校口號下的績效管理作為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績效管理不斷豐富完善的同時,基層建設略處于底層。在高校的基層組織中,如學生班級、學生團組織、黨支部、教研室等工作,由于基層建設重視度不夠,評價指標的偏頗,工作高要求完成必需的教學及科研任務,而學生工作只要不出事就行。目前,師生每周的政治理論學習、學生班級活動、黨團活動雖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積極開展舉行并落實,但有些學校組織形式多于內容,重視社會實踐,如校外的參觀、見習考察體驗等,教師政治學習活動形同虛設。當然必要的社會實踐是需要的,老師也應重視科研多動,若所有的基層活動都流于形式,在基層組織中人們將難以思想溝通,不能很好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基層的戰斗堡壘作用也將難以發揮有效作用,這就必然為境外宗教滲透埋下隱患。
大學生群體是一個開放創新、充滿活力、興趣廣泛、富有激情、社會責任感的年輕高知識群體,大學生心理方面好奇心強、思維敏捷、思想單純、較情緒化,正處于青春期,身心發育不太平衡,心理方面缺乏成熟的認知能力,可塑性較強,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等方面尚未定型且需強烈正確的引導。由于外界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知識面逐漸擴大,視野豐富,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覺醒,主體性、創造性、主動性、能動性逐漸增強,善于更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由于國際化在文教事業逐漸滲透,國際合作帶來的商品化浪潮中,大學生群體容易被吸引、青睞并追逐外來的文化產品,也容易接受外來文化產品所包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境外宗教滲透不僅傳播宗教文化,也傳播西方發達國家價值理念、心理機理、圖式文化、生活方式、生活機理等,即文化中的“精氣神”,使高校大學生群體在思想觀念深處發生潛移默化的轉變。正是由于大學生群體身心的獨特性,境外宗教滲透打著文化交流與對話的旗號,通過對心理迷茫、經濟困難大學生進行“幫扶”,使他們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無論在綜合性大學還是專業性較強的大學教授專業中,均屬于基礎性的學習學科,除該專業自有的招生外,大多以公共大課的形式呈現,大多數學生對該方面的學習不夠重視,僅為考前劃重點、背考題作為學習結果的書面證明。不僅如此,縱觀大學的課程參與情況來看,思想政治理論學方面的授課情況來看,請假、曠課人數明顯多于其他公共課程或專業課程,這不僅在于學生學習的態度,授課教師的態度也尤為重要,有的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較少實質化滲透相關教育,或以純理論死板灌注,或以講故事打醬油混時間,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自上而下不夠重視,學生教師更是如此,昆明某高校校長受國外發達國家文化思想、教育體制影響,大力縮減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課程課時才增加專業性課程的學習,只注重學校的專業性發展,嚴重忽視思想上的教育,這種做法嚴重影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成效,更影響了學校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
中國的大學生群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習目的性較強,進入大學也同樣如此,只關注自身專業性,學院相關的思想政治表現證明也是流于表面、千篇一律,均無特殊情況出現?,F在在校的大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大學期間的學習主要以找工作或考研為主要目的,大多精力集中主干學科上,馬列主義理論知識普遍比較薄弱,相關學習也僅為考試,這就導致大學生自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重視程度較低,同時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思想上,有些學生主觀意識不夠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讀書的目的就是畢業之后有個好工作,他們存有講功利、圖實惠、走捷徑的學習觀和就業觀。至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它跟專業技能是兩個學術領域的東西,對以后自身前途發展沒有多大關聯。甚至在不好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下,有的學生中流行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具體表現為追求奢侈、高檔消費并作為一種時尚,吃喝玩樂混日子,對理想無所追求,凡事跟著感覺走,得過且過,缺乏正確的價值判斷;有的甚至遲到、早退、曠課、打游戲和通宵網上聊天加網戀,舉辦講座不愿來,不感興趣的課不愿意去聽,不好好學習卻熱衷于搞家教、小生意、搞推銷等。
在行動上,態度不端正,不愿意學、厭學等。高校所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的選擇是經過相關專家共同研討并按照教育部的規定精挑細選出來的。部分學生由于自身興趣因素,對此類課程采取了能少則少、能逃則逃的學習態度,即使礙于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能省、不能逃,上課的時候也是心不在焉,要么看專業書、背英語、看小說,要么玩手機、講小話影響課堂秩序打發課堂時間,要么出神發呆,期末全靠臨陣磨槍死記硬背然后“60分萬歲”。筆者隨機抽查了某大學的一堂《形勢與政策》課的情況,應到學生130人,實到學生90人,到課率是69.2%;90人中有15人在睡覺、45人在看其他書籍,認真聽課的學生只占到課學生數的33.3%??梢?,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難以落到實處,基礎越來越薄弱,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就變得越來越貧乏,大學生自覺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滲透的能力嚴重受阻,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的充分發揮。更嚴重的是部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理解,甚至是情緒上產生叛逆與對峙。
對于在思想政治理論實質性滲透教育學習過程中,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動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思想傾向,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對所學的專業有正確的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政治素質與專業知識兩者間的雙向促進作用與關系,糾正不良行為和不良嗜好。有的學生不領情依然我行我素,這既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工作難度,又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更影響了學校培養學生整體的素質。
綜上所述,造成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滲透存在問題主要集中于相關組織制度體系不健全、績效管理及基層建設側重點單一、大學生群體自身因素影響、思想政治理論尚需實質化滲透教育等方面,當然相關原因不僅限于上述提到幾個方面,如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網絡的飛速發展,信息交換的便捷,對外學術交流的頻繁及對外合作辦學的開展,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多樣社會思潮的影響,價值觀的混亂等,無疑也為境外宗教滲透提供了便利條件與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