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 劉楊
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的學科。對學生的知識、實踐、思維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他的操作十分復雜,學生短時間內很難掌握,并且在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本來就少,學生的具體實踐機會就少,學習的也就十分的吃力。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技術,與信息技術課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且具有相對的優勢。
關鍵詞:微課 初中信息 教學
一、微課程的應用優勢
(一)是新課程標準的體現
微課程的應用能夠根據教學重點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在課堂內容及方式的設定上更具針對性,更符合新課程標準下要求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隨著近幾年微課程應用的不斷廣泛,該教學模式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但在信息技術方面應用可借鑒經驗較少。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在應用微課展開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更需要針對學生的切實學習需求以及教學重難點,合理設置微課內容,而不是照搬照抄經驗。
(二)提升教學效果
微課的應用更適應于學生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初級專業知識,對知識點的講解更為細致。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學生在課堂重點上把握的更明確,在有的放矢下思維緊跟教師。同時,應用微課教學的過程中無形中樹立了學習目標,學生對本節課程的重點內容展開深層次學習,可有效提升課堂有效率。
(三)有利于提升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面對一個班級的學生難以做到管理上的面面俱到,因此不少學生在計算機課程上思維并不活躍,對知識點的興趣程度不足。由于計算機課程在課時安排上并非每天存在,該課程重要程度也不及中考科目,因此學生的重視性明顯不足,應用微課展開教學時課程的吸引力更充足,更容易滿足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及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究欲望。由于微課程的占用時間較短,因此在講解信息技術知識點時可隨時開展重點知識點的深層講解和對知識點的回顧,讓學生在學習進度上合理安排。
二、現階段微課教學的問題所在
(一)信息量控制不當
微課的應用應選取重點知識點展開針對性講解,而非在微課過程中綜合講解。目前微課的應用年限并不長,不少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希望將更多知識融入其中,反而失去了講解的重點,讓學生無法了解學習目標,導致對微課內容的理解程度不足。
(二)課堂時間限制
由于微課教學需占用課堂時間,因此在具體實施上微課的講解耗時并不長,學生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了解專業知識點的含義及應用。換言之,雖然初中生的學習自控能力明顯提升,但由于微課的教學時間限制,不少學生在一知半解下無法達到知識點的實際應用,在操作過程中問題百出,久之影響學習信心。
三、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前準備
由于微課教學在時間及課程內容上的限制性,教師必須在了解學生所學重點內容以及難點內容的基礎上合理設置微課教學內容,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分解學習任務。微課的制作提倡以網頁形式來完成,通過信息化網絡,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備課過程中,微課中應用的各類元素不宜過多,以免影響課堂重點。通過網頁形式呈現的微課程應考慮到超鏈接網狀結構,實現學生自主操作下的個性化跳轉,并以網頁為容器吸納更多素材。學生在自主操作微課程教材時可根據自主需求實現鏈接跳轉,在網絡的交互性下反饋學習情況。
(二)課堂導入
由于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視程度的不足,多數學生在這類課程上并不會投入較多精力,因此學習效率明顯偏低。將微課程融入信息技術教學首先應注重課堂導入階段的吸引力,讓學生形成足夠的關注程度,最大化提升學習興趣與動力。課堂導入階段應將微課程的視頻內容配上背景音樂或花絮,讓學生更容易融入教師創設的導入情境之中。例如在學習多媒體作品設計相關知識點時,由于多媒體設計涵蓋的知識點內容較多,微課程應選取重點知識點詳細講解,編輯微課視頻。例如針對制作PPT、插入視頻元素、插入音頻元素等知識點,應選取其一作為微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及導入內容。
(三)課程制作要點
微課程的主要特點在于授課時間短且知識點覆蓋范圍小,可將微課看作對某一知識點的詳細、深入講解,課程更適合解決核心問題。教師在微課程的制作上應短小精悍、突出重點,建議在五分鐘至十分鐘左右即可。微課的教學資源除了微視頻外,還應涵蓋微練習、微素材、微講義、微課件等多種學習資源,讓學生更方便的根據自身學習難度及需求選擇適合的素材展開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降低教學的重難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體,教師為指導,在教課里以作業機動為主,其他訓練模式為輔,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能力與素質,鞏固信息的收集、處理、改造、傳播、存儲、使用的普遍措施與方法,來推動其他學科的進步,使信息技術變成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