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麗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協商民主文化從本質上看,就是在協商主體的互動過程中,長期培養起來的被人們所認可的文化。協商主體的活動是建立在其健康、平等、獨立人格的基礎上的。一個沒有健康人格、沒有獨立和平等意識的人或組織是不具有協商民主的能力的。即使參與了協商,也是無效協商,因為他不能為達成積極的共識做出任何貢獻。協商民主是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組織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政治舉措。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國家法制應為個人和組織健康獨立人格發展提供寬松氛圍和法律保障。
協商民主文化從目標上衡量,就是協商主體運用公共理性通過有效協商,達成共識。協商民主雖然提倡傾聽不同意見,進行充分協商,但是協商的目的不是滿足每個人或組織的不同訴求,而是協商主體從公共利益的角度,為了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訴求而服務的。任何為了滿足個人或小組織的私利而損害公共利益的協商都是不被認可的。因此,協商的目標不是為了去滿足少數人的特殊訴求,而是在包容和理解不同訴求的前提下,協商主體著眼于公共利益的保護,最終取得大多數人一致同意的共識。
從實踐的運行效果看,協商民主文化就是維護協商成果的付諸實踐。協商民主是一個系統工程,為了完成一次有效的協商,需要各組織的配合、主持和民眾的參與。因此,在協商之前,協商地點的選擇,協商人員的構成,主辦方都要花很多精力進行協調。有效協商獲得的協商成果來之不易,促使協商成果在實踐中有效運行是協商各方都翹首期盼的。現實中為了完成目標,進行的形式主義的協商不是我們的討論范圍。因為此種協商是為協商而協商,目的不是為了獲得協商的有效成果,而是為了展示所謂的協商過程,至于結果,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
和合文化主要是指人際關系中和諧相處理念。和即和平,合即求同。和合就是一種對于矛盾處理的方法論指導。當然,和合并不是消除矛盾、消滅異端的意思,而是指面對不同的觀點和意見的包容和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觀點指出,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任何事物都不存在矛盾空檔期。在面對矛盾時,中國人向來注重和諧,對于沖突和爭端傾向于在法律許可的條件下協商解決,不到萬不得已則不會對簿公堂。
中庸思想的實質就是把握一個度。過猶不及,矯枉過正都是失度的表現。如何才能做到適度,中國人有著偉大的智慧。把握好一個度就像是一個人在平衡木上如何做到平衡穩定。我國的體操藝術博大精深,尤其的平衡木上運動,需要運動員掌握好平衡。中庸實際上就是思想領域的平衡和適度。做事不走極端,交流不慍不火,慢條斯理,對待矛盾盡最大可能平息和調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的偉大智慧:要用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抓住兩點論,反對一點論。
我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存在了兩千多年,對民眾的活力起到了壓抑的作用。但是歷代統治者都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般在每個朝代的前期,都知道輕徭薄賦、體恤民情。開明的統治者會在可允許的范圍內聽取一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他們雖然強調專制,但是也認識到廣開言路的重要性和廣納先賢的必要性。這種民主因子為我國協商民主文化的培育奠定了基礎。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由于黨員人數少,工人階級力量弱小,共產國際代表極力促成國共合作,消滅北洋軍閥。毛澤東一向注重實際斗爭,因此,對于當時背景下的國共雙方的合作做了很多的貢獻,由于他的出色表現,國民黨重要領袖汪精衛對其表示贊賞并委以重任。中國共產黨員也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幫助改組國民黨,并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國共合作期間,中國共產黨在消滅北洋軍閥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抗戰時期,面對日本的挑釁,國民政府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應對策略。中國共產黨則順應人民要求抗日的呼聲,首先舉起了抗日的旗幟。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東北,華北創建了敵后抗日根據地,發動群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除了抗擊日寇的侵略,中國共產黨還要應對國民黨發動的五次圍剿。再加上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紅軍無奈只能進行轉移,開始了長征。長征過程中,紅軍人數銳減,但是,紅軍力量卻經過鍛煉變得更強了。西安事變的發生,使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千載難逢的重要機遇。然而,中國共產黨卻出人意料地放棄的反蔣的口號,擁護蔣介石,聯合國民黨,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對抗日寇。即使在抗戰中后期,國民黨制造摩擦時期,中國共產黨仍堅持合作,反對分裂,用政治協商的手段與國民黨接觸,大大地擴張了自己在民主黨派和人民群眾中的正面影響。
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就堅持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方針。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在假和談陰謀敗露后,發動了不得人心的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除了在軍事上進行積極的反抗外,在政治上也進行了廣泛的宣傳,致使國民黨陷入了全面的包圍中。除了解放區掀起轟轟烈烈的參軍參戰,保衛共產黨的行動外,國民黨統治區域也建立了反蔣的第二條戰線。一直想要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中間黨派也向共產黨靠攏,最終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建設新中國出謀劃策。至此,形成了一直發展到現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
新中國建立后,在完成歷史遺留任務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開始了新民主主義的過渡時期。朝哪個方向發展,走哪條路成了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現實問題。在中國的資本主義力量相當薄弱的客觀條件下,在國際敵對力量的重重封鎖下,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提倡農業手工業的互助合作,對于資本主義的工商業則采取了和平贖買的方法,既要限制資本主義的比例,又要發揮民族資本家有知識,懂管理的優勢,教育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其中體現的仍是協作共贏理念。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并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提出了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和具體部署。具體部署中,“一帶一路”所凸顯的工商共建合作共贏的外交理念受到了各國的普遍歡迎。可以說,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適應國際環境的和平發展要求,為推動世界向前發展做出了突出的中國貢獻。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應珍惜且推進其在新時代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自己是誰,往哪里去,那么他就沒有生命力,就會亡國。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個中國人都要牢記自己的文化底蘊。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提倡和平共處,不固執己見。中國人一向都表現寬容,能容納不同文化。金庸先生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體現出中華民族對于少數民族不同習慣和文化的包容,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就是少數民族,大清朝的歷史也是中原人寬容的象征。新時代,習近平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就是對古代民本思想的創造性發展。我們的人民立場: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始終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堅持的初心和使命。深化在中國人的骨髓里的不出頭,不走極端,與人友好,和平相處是協商民主文化的精髓。對此,我們應大力弘揚。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來就告訴我們要分清敵友,團結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反對少數的敵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抗日和建設的不同時期,都要做好各項宣傳工作,告訴大家,朋友有哪些,誰又是敵人。在革命時期,地主就要打到,在抗戰時期,地主就要團結。抗戰時期,蔣介石就要團結,但是在解放時期,我們就要打倒,解放全中國。這種靈活的統一戰線政策是我們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我們與人民充分協商的習慣、精神和品質使我們獲得人民信任的主要原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制度的建設和實踐就是繼承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堅持的協商精神,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要調動人民群眾的各種社會的組織的協商積極性,保障人民的協商權利,廣泛聽取不同意見是推進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和科學化的重要途徑。
說到底,協商民主文化的培育還是要落實到人。協商制度建立了,各項保障具備了,如果沒有具有獨立意識、平等觀念的人或組織,都是枉然。頂層設計的再好,沒有人民的積極科學參與,制度就是擺設,而且會導致形式主義泛濫。因此,我們國家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從家庭,社會、國家各個層面為培養有思考能力的、具有平等意識的、富有公共理性文化的擁有大局意識的人和組織提供寬松的氛圍和培訓的途徑。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杜絕專制獨裁,要給予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和設計人生的自主決定權。遇到問題,應提倡協商,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放棄家長制作風。家庭的民主作風會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社會活動和事件如果能由家庭培育起來的一些具有自主意識和協商氣質的人或組織解決,將是一件幸事。國家機構和政府機關如果在一種具有濃厚協商氛圍的社會中,將自動放棄一言堂的官僚習慣,為協商民主的推進起到保障作用。政府應該在教育、政策方面充分體現協商民主的特點,久而久之,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良性循環。協商民主文化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