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芳 劉曉平
西安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8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至關重要。作為保障農地分配利用的依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健康有序流轉對農業的發展發揮著重大的影響。目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中伴隨著很多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法律規范發揮效用。
1.產權主體缺失。我國實行的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雖然農民理應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享有主體地位,但實際上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小組代表、村委會行使農村集體所有權,未具體規定怎樣行使以及如何分配相關的權益。他們又是基于誰的利益,能否做到為廣大農民的利益考慮,阻礙了市場交易的正常進行。
2.流轉方式單一。目前,在中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存在互換、轉讓、入股、轉包、出租等多種方式,但基于整體情況,農地流轉主要采用轉包和出租方式,而新型的形式比如入股非常少。廣大農民的思維和習慣以及土地流轉市場的發展狀況導致了各種流轉形式之間的較大差距。
1.流轉市場體制殘缺。當前,雖然我國已逐步建立起土地流轉市場,但該市場具有不規范性,首先,運行條件的發展具有不成熟性,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環境公平性、中介機構的專業化等都有待完善;其次,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系繁雜過程,歷經很多程序,如確定流轉方式、平等地協商、簽訂流轉合同、進行登記,這在我國現階段都需補充,相應市場體制的缺失會導致較大的投機性;再次,中介機構管理存有不規范之處,不能及時傳播土地的供求信息,實現不了流轉市場良好運作;最后,在價格機制方面缺少較規范的定價標準,通常進行協商定價,而在這個過程中,農民自身知識淺薄、經濟條件限制等因素,都會對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造成一定的侵害。
2.流轉登記制度不完備。從2011年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探索和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登記制度,發展幾年之久,依然還有很多地方未落實。且有很多問題,比如承包地的權屬不明晰、實際測量和原有的登記面積不符合。而土地實現流轉之后的登記制度更是嚴重缺乏,導致不能及時查詢農地的流入以及流出狀況,信息更新期限過長和信息過時,這些都亟需解決完善。
3.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只有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合作醫療,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的相關建設發展慢,且保障標準較低,而農村土地擔負著生產生活、醫療保障等各種不可或缺的功能,依然是農戶安身立命的根本。加之我國不斷出臺國家惠農政策,土地潛在價值升高,農戶對農村土地的依賴程度不斷上升,這勢必會影響農村土地的流轉速度。
1.明確產權主體。從法律層面明確我國農村土地的產權關系,使廣大農民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享有主體地位,并且保障農民能夠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愿地依據多類流轉方式實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范、有序流轉。嚴格地審查相關人員,加強對行使權利的監察,嚴格監督代為行使權利的整個過程。提高廣大村民的認識水平,增強主體意識,讓農民真正地意識到自身才是土地所有權的主體。
2.加強資源配置,實現規?;洜I。眾所周知,傳統的農地耕作方式具有分散性,很難形成規?;洜I,再加上較低的產能效率,壓制了農村土地的利用效率,為了改變農地的經營模式,使適度規模經營對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驅動效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們需要順應所有權、承包權以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要求,加快完善農村土地流轉的相關經營制度,放活土地經營權,鼓勵農戶以土地入股、代耕代種等多種形式長期地流轉土地,實現農村土地的多元化流轉,而且要結合不同地域的差異和特點,因地制宜地逐漸引導農村土地實現有序、健康流轉,從而優化配置農村土地資源,使農地適度規模經營和勞動力的轉移程度、城市的發展水平等相適應。
1.完善市場相關機制。首先,從價格機制角度,廣大農民有權制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價格。要健全資產評估制度,與農地的使用價值多因素相結合,確定比較合理的價格,從而保障流轉市場能夠合理地運行;其次,從市場交易角度,完善中介服務機制,確保土地流轉朝著公平、自愿的方向順利進行。成立土地交易所并且健全信息流轉的平臺,收集、整理農地各方面的流轉數據和信息,依據類別、價格等標準建立數據庫,之后和土地流轉的登記機構進行數據互通,使相關人員能夠隨時查詢各種農地流轉供應、需求方面的情況,充分了解市場的走向,從而提高流轉的效率。農地價格實現公平合理,有利于推進農地流轉依法有序進行。
2.完善流轉登記。基于對合同的認同,更加地看中流轉土地在登記方面的法律效力,加大力度保護已登記流轉人的合法權益。建立流轉的登記機構,對登記的主體、客體、程序、準則、糾紛處理等予以明確,根本上保障農戶的權益。建立流轉登記信息數據,方便人們及時查詢流入和流出相關信息,順利推進農地流轉。
3.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首先,加大在財政幫扶方面的力度,并且保證穩定的財政投入,對醫療和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予以擴大,簡化報銷的流程,真正讓每個農戶從保障制度中受益,提升廣大農民對社會保障制度的信任度以及滿意度,讓他們打消各個方面的顧慮,剝離土地和社會保障功能,降低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增強其流轉的意思。其次,對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改革,完善我國政府部門管理職能。政府部門在開展管理工作時應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管理和監督并行,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有序進行。同時,轉變傳統理念,基于宏觀調控,逐漸建立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力爭為農民在科技、金融等多方面提供全面的服務、指導,從改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外部環境角度,促進流轉工作的優化、創新。
中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內容,相關部門應該從多角度制定并落實相應的完善措施,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有序、健康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