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磊 盧 珂
昭通學院管理學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①亞里士多德提出:“法治應該包含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是法治的本質要求,而具備法律意識則是服從法律的前提,因此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云南作為多民族省份,少數民族有1564萬多人,民族問題在我省相當復雜,我省在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有很多困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云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在新形勢下,如何有效開展主流意識形態宣傳,保證我省民族宗教領域的穩定,為我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思想保障,應成為當前和今后我省在主流意識形態宣傳教育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全民守法的要求和提倡下,以對少數民族群眾進行法治宣傳教育為著力點,通過法治宣傳教育讓少數民族群眾學法尊法、守法用法,進而打開局面,灌輸主流意識形態,這對于推動我省全民守法,促進各族人民團結進步有重要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植根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勵精圖治的偉大實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不斷保障各族人民的權利和自由。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宗教信仰自由、進行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自由的公民基本權利,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制度等通過憲法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確認和保障,并隨著我國法治理論和法治體系的成熟而不斷完善。同時,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祖國榮譽、利益的公民基本義務,自主、自辦、自傳的宗教政策和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又告訴我們每一個人,信教應與愛國相結合,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平等的一員,都有責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把這些制度和理論的來龍去脈宣傳清楚,對于培養民族自信、民族認同和民族歸屬是非常有幫助的。
十八大報告首次以12個詞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有密切聯系。富強、文明、和諧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石;自由、公正是法的價值;平等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應有之意;誠信是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也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友善是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的升華。從法律的角度去理解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達到同時又進行了法治宣傳教育的效果。
少數民族群眾在我省總人口中占有相當比例。對這部分人進行法治宣傳教育,讓其形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識,并以此為前提去認識宗教,這對于我省以四個全面為引領,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有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
對于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性,中央和省委領導的認識是很清醒的。在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增強各族群眾法律意識”;在云南省民族工作會議上,省委主要領導也要求,“以法治方式來處理民族問題、協調民族關系,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把民族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務能力,筑牢邊疆民族地區和諧穩定、長治久安的法治根基。”但是,我們對少數民族群眾法治宣傳教育重視程度還是不足。頂層設計上,沒有對少數民族群眾法治宣傳教育的規劃;具體設施上,缺乏明確的工作制度。有的地方只是對少數民族群眾進行愛國愛教的宣傳教育,而沒有進行遵紀守法的法治宣傳,這不僅不利于普法,還使得愛國愛教宣傳教育缺乏法律意識的支撐和保障。
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在缺乏頂層設計和具體工作制度的情況下,很多普法部門各行其是,沒有有效整合宣傳資源,形成合力。而對少數民族群眾法治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門聯動才能起到良好效果。
很多地方沒有區分法治宣傳教育的受眾,“摟草打兔子”,在進行大眾化普法時順帶進行信教群眾法治宣傳教育,并且宣傳教育形式單一,效果不理想。
一是要區分法治宣傳教育的受眾。對不同習俗、不同信仰、不同語言文字的民族進行宣傳,手段和方式應當不同。二是專門針對少數民族群眾制定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規劃和工作制度,明確宣傳目的、宣傳內容、工作要求、宣傳紀律和負責部門。三是培養一批既懂宗教知識、民族知識又懂法律知識的宣傳人員。四是把傳統宣傳方式和網絡、媒體等現代宣傳方式相結合,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法治宣傳教育。五是借鑒政治理論宣傳的成功模式,如“百姓宣講團”、“五用模式”等,從少數民族群眾中培養一批政治立場堅定、愛國愛教、遵紀守法的百姓宣傳員,以點到面進行法治宣傳教育。
當前,有的少數民族群眾把宗教信仰和國籍對立起來,有的少數民族群眾只知宗教教義,而不知國家法律,這都是不正確的。宗教無國境,但宗教信仰者有國籍。一個合格的宗教信仰者同時也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公民。法律、道德和宗教規范都屬于上層建筑。宗教的本質是引人向善,這是很高的道德要求,而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②。只有遵守了最低限度的道德,才有追求引人向善的高層次道德要求的條件,信仰宗教要以遵紀守法為前提。這是我們在對少數民族群眾法治宣傳教育時必須要灌輸的理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應該認識到,對少數民族群眾進行法治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工程,需要循序漸進、徐徐圖之,方能“日積月累,久久為功”。用春風化雨的方式,才能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如果急功近利,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這是我們對信教群眾進行法治宣傳教育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 注 釋 ]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中國外文出版社,2014:138.
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中國外文出版社,201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