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燕 朱家俊 翁金富
1.瑞金金劍司法鑒定中心,江西 瑞金 342500;2.南昌市公安局青山湖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技術中隊,江西 南昌 330029;3.南昌市公安局青云譜分局刑偵大隊,江西 南昌 330001
隨著我國法制體系的不斷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導致人們的損害認知得以提升,其一方面是司法實踐活動當中經常出現的民事問題,另一方面是非常繁雜的實物鑒定問題[1]。因此,法醫在進行傷殘鑒定工作中應以科學、嚴謹、公平、公正的態度處理好每一個環節,確保鑒定意見的準確性,維護司法權威,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2]。文章結合筆者工作經驗,對傷殘鑒定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供同行們參考、斧正。
在2016年的時候,我國公安部門與司法部門之間加強合作頒布了《新殘標》,并且在2017年初的時候得以實施,與此同時,傳統《道標》已經在2017年3月份的時候被廢除。因此,現階段,《新殘標》與《工標》變成了人體傷殘鑒定的兩個主要標準[3]。
不同的技術標準由于使用范疇與研發目的之間存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性,表明在設計具體條款的時候要有所側重與關注。涉事雙方往往會傾向于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鑒定標準,導致鑒定糾紛,這也給法醫在傷殘鑒定工作中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必須審慎對待,做好相關鑒定標準的選擇工作[4]。
在《工標》當中表明,處理職業病人員以及工商事故的實際傷殘鑒定情況,應重視工傷事故過程中受傷位置的損壞以及經常出現的職業病種類等[5]。發布《新殘標》的大背景與各類涉及人身傷害的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與附帶民事賠償案件審理的需要以及《侵權責任法》的實施密切相關,重要目的在于逐步統一各類人身損害賠償,故其在使用范圍當中的闡釋主要適用在人身致殘等級鑒定方面,沒有對其適用范圍進行規定,也就是說在工作人員的工傷之外出現的其他部門損傷導致致殘的相關鑒定,不管是刑事案件、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意外傷害案件,還是非工作人員工商案件當中的鑒定傷殘情況都要使用《新殘標》,將其當做相應的標準,這樣才能有效防止違反司法情況的發生,全面提高司法權威,對我國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證[6]。
《新殘標》在總則部分對“殘疾”進行定義,主要是人類機體器官出現功能障礙或者是破壞的時候,個體難以在當前的臨床條件下保證正常工作與日常生活,并且丟失了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7]。相關鑒定原則主要是把損傷治療的實際成效或者是結局當做是基礎依據,對人類機體器官或者是功能情況進行準確評價,合理研究以及分析殘疾和損傷之間存有的因果關聯性,與此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鑒定工作[2]。鑒定時間主要是在原來出現損傷的位置在其臨床治療成效得以穩定之后展開相關鑒定工作,此原則被稱作是醫療終結。其主要指的是通常情況下臨床醫療原則要保證其成效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也被稱作是臨床癥狀的不斷消失[8]。
因此,在《新殘標》當中,鑒定時間通常情況下主要是在外傷出現的三到六個月時間當中,其最為理想的時間主要是在六個月的時候,如肝、脾等腹腔臟器破裂修補的,可在臨床癥狀好轉或消失后(一般在外傷后3個月)進行鑒定[9];特殊類型如顱腦外傷遺留精神智能障礙的,應至少在外傷后6-12個月方可進行鑒定;但是,對于個別難以達到醫療終結標準者,法醫可視具體情況在傷情基本穩定時實施鑒定,切不可機械照搬,延誤最佳鑒定時機,如四肢長骨骨折內固定術后,原則上應在內固定物取出后數月且經適當的功能鍛煉之后(至少外傷后12個月)方可進行鑒定,但是由于恢復時間太長,不利于司法審判活動的進行,法醫可視具體情況自由裁量,如內固定物并不跨越肢體大關節,其是否取出一般對致殘程度等級的鑒定結果影響不大,可以在骨折斷端對位對線良好、骨折線消失或者模糊的基礎上選擇適宜的鑒定時機。對于年老體弱者不宜將固定物取出來,要選取相應的時間進行傷殘鑒定等級的評估,但是不可以自作主張殘生之后的相關治療費用,這樣可以保證案件的全面處理,使受害人能夠及時得到賠償。
傷病關系是法醫臨床鑒定界的永恒話題。《新殘標》中表明,在損傷和原來病痛共同存在的時候,要全面探究殘疾以及損傷之后出現的因果關聯性[10]。在損傷導致殘疾現場出現之后,確定因果關聯性之間存有的差異性,將其闡釋成主要、完全、次要、沒有以及同等等方面的作用,在明確損傷現象沒有作用的時候,不需要對損傷導致殘疾的等級進行鑒定,只需要依照具體殘疾情況明確其等級即可,與此同時表明損傷及其殘疾存有相應的因果關系,不可以展開含糊處理,這樣的情況對傳統法醫學觀念進行了顛覆,對某些因果關聯性要進行傷殘等級的鑒定,與民事賠償過程當中的“蓋然性”觀念相符[11]。
筆者認為,雖然《新殘標》中明確規定了傷病關系處理的具體方法,但是未對損傷參與度的表述原則與方法作出具體規定,給予了司法審判人員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容易造成混亂。因此保證損傷程度鑒定標準的出臺至關重要,其可以合理規范損傷等級,并且保證實踐操作手段的統一展開,有效縮短司法人員的裁量權利,改變各行其是的現狀,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12]。
在《新殘標》當中表明,受傷人員在和兩處及其以上的殘疾程度等級相符的時候,在具體鑒定建議當中要明確標出殘疾程度,也就是說存在一處損傷致殘的即應評定一處殘疾,存在多處損傷致殘的則應鑒定多處殘疾。《新殘標》最終未采納“晉級原則”的規定,故相關鑒定人員不需要考慮怎樣明確最后的殘疾等級,也不需要對實際賠償情況提出建議。
同時,在《新殘標》當中表明,相同位置出現了殘疾現象,不可以使用本標準當中的條款展開鑒定,在《道標》當中這樣的規定也比較多,主要指的是性質和位置一樣的殘疾情況,只能夠將其確定成一處傷殘,不可以進行重復鑒定工作。比如,人類機體的腹部位置出現損傷情況導致小腸部位出現穿孔,針對這樣的情況要展開修補手術,但是如何對此損傷情況進行傷殘定級非常重要,在有關胃腸道定級標準當中,腸主要指的是人類機體腹腔當中的全部腸段,所以如若被鑒定人的小腸位置出現了兩處穿孔,但是在相同的位置上,不可以將其定位成兩處傷殘。
使用舉例手段沒有辦法闡釋全部傷殘情況,因此,在《新殘標》當中表明,如若沒有把導致傷殘的因素歸入到該標準當中,要依照傷殘的具體情況,根據相關附錄規定,根據傷殘具體條例,明確出現傷殘的程度。基于此,有關人員在運用“比照原則”的時候務須十分謹慎,遇有類似案件時應充分討論,由具備較高技術能力與豐富實踐經驗的鑒定人把握應用,切忌濫用[13]。比如,足弓破壞有關條例指的是骨性足弓,但是韌帶與肌肉等在足弓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足底組織在出現嚴重損傷之后,要經過皮瓣進行移植,導致足弓軟組織出現了嚴重破壞的現象,能夠根據足弓的實際破壞情況進行致殘等級的明確。
筆者認為,法醫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是目前我國司法鑒定領域最大的問題所在,很多地區尤其是基層縣、市級的司法鑒定機構的工作人員,未經過專業的法醫學教育和法醫臨床鑒定培訓,缺乏相關鑒定資格和技術職稱以及職業素養低下,往往造成鑒定意見錯誤,導致鑒定糾紛。因此,作為一名法醫,必須接受系統的法醫學專業教育以及法醫臨床鑒定的業務培訓,不斷學習新的技術標準,規范檢驗鑒定操作,總結工作經驗,同時還必須學習法律條文,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充分認識鑒定意見的錯誤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工作中應以科學、嚴謹、公平、公正的態度,嚴格按照司法程序辦事,最大化地減少或避免失誤。與此同時,筆者建議司法機關應完善司法鑒定管理制度,設立監督管理制度、質量評價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等,提高司法鑒定的權威性。
傷殘鑒定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準確可靠的鑒定意見為司法審判工作提供堅實的保障。因此,法醫在工作中應不斷學習相關技術標準中的各項規定,領會精神實質,與時俱進,規范操作,提高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做到謹小慎微、認真細致,才能提升司法鑒定的實踐能力與水平,保證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