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樾莉
江蘇中慮律師事務所,江蘇 南京 210000
當事人收到《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后,如不服應及時主動向環境行政機關提出聽證申請。其中《環境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第五條規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作出以下行政處罰前,需告知當事人具有申請聽證相關權利,在此環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需組織聽證:(一)擬對法人、其他組織處以人民幣50000元以上或對公民處以人民幣5000元以上罰款的;(二)擬對法人、其他組織處以人民幣(或者等值物品價值)50000元以上或對公民處以人民幣(或者等值物品價值)5000元以上的沒收違法所得或者沒收非法財物;(三)擬處以暫扣、吊銷許可證或其他具有許可性質的證件的;(四)擬責令停產、停業、關閉。
同時,申請聽證應注意時限規定。就環境行政處罰聽證來說,當事人申請聽證代理律師需自其收到《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之日起3日內,向擬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首先,律師應圍繞聽證行政行為合法性、合理性進行陳述,并要求與案件相關證據在聽證中出示,經質證后確認。各方均有權提供證據。
其次,在質證中,律師應注意質證圍繞證據三性(即真實、合法、關聯性)完成,并依據證據具體效力與效力大小提出質疑、說明與辯駁。若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等需提供證據原件或原物;視聽資料應在聽證會上播放或展示,并在進行質證后認定。對行政機關認為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而不公開出示的證據,應說明理由,并記入筆錄。
再次,充分研究聽證案件所涉法律依據。
律師承辦環境行政處罰案件主要法律依據為《行政處罰法》第五章第三節、《行政許可法》第四章第四節、《環境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環境保護行政許可聽證暫行辦法》。在實體上,律師在代理聽證案件時,應認真審查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的內容,研究是否存在告知書的違法行為,研究行政機關的處罰決定是否具有法律依據。
當事人某學校租賃案涉房屋用于開辦學校,后收到環保部門《行政處罰事先聽證告知書》,明確某學校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十九條之規定,環保局擬據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之規定要求某學校限期整改并罰款。
本律師參與代理該案后,首先審查當事人有無違反《條例》第19條行為。并提出案涉房屋系開辦學校,建筑面積遠小于50000m2,依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無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未違反《建筑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19條之規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目錄》中對于學校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類目進行明確的規定,據管理名錄第四十條第113項規定,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及以上的學校或者有實驗室的學校(生物安全實驗室隱除外),應填寫環境影響登記表。本案中,案涉場所面積遠低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學校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筑面積的要求,故根據管理名錄的規定,開辦學校并不需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報告表。
本律師據此認為當事人未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十九條之規定,不存在《行政處罰事先聽證告知書》中違法情形。最終,環保部門采納本律師觀點,根據變更后處罰依據,將罰款金額從20萬元降低至5萬元。
據白皮書介紹,2018年,全國法院受理監察機關提出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共1737件,同比2017年上升33.21%;受理檢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13件,檢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76件,檢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公益案件1248件;社會組織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65件,同比2017年上升12.07%;受理環境資源刑事一審案件26481件,同比2017年上升16.51%;受理環境資源行政一審案件42235件,同比2017年上升7.35%。
本律師所執業的江蘇中慮律師事務所代理了很多環境資源案件,并于2018年成立了“江蘇中慮環境保護律師調解中心”,這是華東地區首家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人民調解組織,是經南京市司法局批準的公益性社會組織,主要職能是依法接受司法機關、環保等行政部門以及當事人委托,調解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類糾紛,中心的設立彌補了華東地區環境資源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的又一空白。并于2019年6月5日,也是第48個世界環境日,與河海大學法學院聯合成立了環境司法研究中心。
綜上,律師積極參與代理環境資源案件的行政處罰聽證案件,既有利于提高了當事人環境保護意識,也使得環保部門執法、辦案的公開、透明度進一步提高。同時,與日俱增的環境案件亦呼喚專業的環保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