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要】目的:對于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壓力與倦怠感進行研究。方法:本次對2019.6-2019.12期間精神科在職護理人員進行抽取40名,命名分析組,另抽取非精神科40名,命名參考組,對兩組護理人員實施工作壓力源、工作倦怠量表(MBI)及艾克森人格調查表(EPQ),比對調查結果。結果:分析組護理人員壓力源、MBI評分、EPQ評分,將分析組與參考組進行比對,情感衰竭、患者護理、外向評分差異性均較弱(P>0.05),去人格、成就感、情緒穩定性、精神質、護理工作、專業職業壓力、資源與工作環境、時間及工作量分配、人際關系管理等指標可以看出差異性(P<0.05)。結論:精神科護理人員普遍存在較大的職業倦怠感,需要針對護理人員倦怠感原因實施對策進行改善。
【關鍵詞】精神科;職業壓力;倦怠感;調查
【中圖分類號】R19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2-0026-02
【Abstract】 Objective: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burnout of psychiatric nurses. Methods: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9, 40 nurses in the psychiatric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nd named as the analysis group, and another 40 non psychiatric nurse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work stressors, job burnout scale (MBI) and eykson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were implement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patient care and extroversion scores were weak (P > 0.05), depersonalization, sense of achievement, emotional stability, psychoticism, nursing work, professional occupational stress, resources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time and workload alloc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etc The difference can be seen (P < 0.05). Conclusion: psychiatric nurses generally have a greater sense of job burnout, which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view of the causes of nurses' burnout.
【Key words】 psychiatry; occupational stress; burnout; investigation
職業倦怠指的是工作人員無法從容應對工作壓力而產生的不良心理情緒。研究中發現,在醫護人員中職業倦怠情況經常發生,由于我國居民對于醫患關系及健康需求逐漸提升,導致醫患工作人員數量無法滿足現階段的醫療服務的需要,進而導致護理人員及醫生存在較大的工作壓力及工作負荷。在精神科中,護理人員的工作較為特殊,護理人員需要對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困擾進行有效掌握,同時具備面對暴力行為以及突發行為的應對能力,因此在精神科中的護理人員出現職業倦怠的概率更高,因此需要對于精神科護理與職業倦怠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幫助精神科護理人員減少職業倦怠感,提升工作熱情及工作效率。并為其進行工作壓力調節,使精神科護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抽取在職時間為2019.6-2019.12的精神科護理人員,人數:40名,另抽取非精神科護理人員人數:40名,入組護理人員均同意參與此次研究,參考組:男性、女性護理人員人數分別為17、23,工作時間3-30年,平均17±13(年),大專15人數、本科18人數、中專7人數,年齡區間23-51歲,年齡平均36.5±14.6(歲),分析組:男性、女性護理人員人數分別為12、28,工作時間2-29年,平均15±14(年),大專16人數、本科20人數、中專4人數,年齡區間26-46歲,年齡平均34.4±1.6(歲);分析兩組護理人員一般資料,組間資料數據存在相似性,對比后無顯著統計學差異性,因此,統計學意義表示:無(P>0.05),可將兩組護理人員作為本次對比研究對象。
1.2 方法?采用調查問卷針對本次所有參與研究人員實施調查。入組研究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工作倍怠量表(MBI)填寫,并通過艾森克人格問卷(EPQ)及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量對護理人員實施研究。問卷數量為80份,實收有效問卷80份。MBI量表中主要為去人格化、情感衰竭及成就感,評定項目22項,每項目分為5個等級,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5分表示高度符合,分數越高表示工作倦度越強。工作壓力源量表主要包含5個項目,又細分為34個小項目,每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制度,1級表示無壓力,4級表示壓力極高。EPQ問卷為社會、生活、意識、自我及感情的肯、否定,條目88個,問題回答僅為是、否,是:0分,否:1分。
1.3?觀察指標?本次治療效果判定指標:兩組護理人員實施工作壓力源、工作倦怠量表(MBI)及艾克森人格調查表(EPQ)結果。
1.4?統計學方法?本次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壓力與倦怠感研究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處理分析,采用()表示工作壓力源、工作倦怠量表(MBI)及艾克森人格調查表(EPQ)各項評分,使用t進行數據檢驗,P<0.05對比數據差異大,有意義。
2?結果
2.1?工作壓力源比對情況?組間對比顯示:患者護理情況兩組之間差異性較弱(P>0.05),護理工作專業、職業壓力、資源與工作環境、時間及工作量分配、人際關系管理各項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護理人員工作倦怠量表(MBI)具體情況比對?分析組情感衰竭與參考組進行比對,顯示無意義(P>0.05),成就感、去人格與參考組進行比對,統計學數據結果比對有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護理人員艾克森人格調查(EPQ)比對情況?艾克森人格調查情況顯示:分析組與參考組外向評分進行比對,顯示無意義(P>0.05),情緒穩定性、精神質進行比對結果顯示有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職業倦怠會影響精神科護理人員的離職意向、心理健康程度及工作的積極性。精神科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較大,但對于職業倦怠感與工作之間的關聯性仍未存在明確的因素分析。本次對于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及職業倦怠情況進行調查,精神科護理人員工作倦怠的影響因素為對于護理人員的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內容。精神科護理人員出現職業倦怠情況普遍是由于護理人員出現較高的情感波動,由于精神病專科患者中普遍存在暴力行為,同時在封閉、緊張的護理環境中容易產生護理人員的資源性心理耗竭,在馬力[1]的研究中發現,低年資的女性護理人員當中,職業倦怠情況的發生率更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護理人員需要在工作及家庭中承擔角色,缺少對于護理工作的耐心,同時,由于護理人員無法適應工作環境,會產生較大的工作壓力[2]。精神科護理人員由于護理難度較大,無法對其行為進行控制及預測,因此,導致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存在較大的精神壓力。精神科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方面存在較大障礙,同時由于精神科患者存在社交功能障礙,部分家屬不理解及配合護理工作,導致護理人員由于家屬的指責及質疑等加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另外,在張丹楓,黃勁松,吳玉蘭[3]的調查研究中,男性精神科護理人員發生職業倦怠情況的發生率更高,可能是由于男性會存在較大的家庭壓力及社會壓力。因此,在對于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倦怠影響因素的研究中與工作壓力之間的關聯性尚未明確[4-5]。對于同樣大小及同樣性質的壓力而言,人群不同出現的壓力也有所差異,職業倦怠感情況也存在不同,但在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研究中發現,工作壓力會直接導致護理人員出現職業倦怠,壓力較大會使職業倦怠程度加重。在影響因素調查中還與應對方式、社會因素及人格特征相關,因此,可以通過為護理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使其降低職業倦怠感[6-7]。
本文研究顯示,精神科護理人員與非精神科差異性指標為情緒穩定性、精神質、成就感、去人格、護理工作專業、職業壓力、資源與工作環境、時間及工作量分配、人際關系管理等,因此以上指標可能為影響精神科護理人員出現職業倦怠感的因素。
綜述,精神科護理人員與其他科室護理人員相比存在較大的工作壓力,因此產生職業倦怠感的概率更大,因此需要加強對與精神科護理人員的精神需要,實現工作量的有效管理,使精神科護理人員能夠具備良好的工作狀態。
參考文獻
[1] 馬力,蔡春鳳,林國榮,胡曉華.精神科護理人員良心壓力與職業倦怠感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人員進修雜志,2020,35(08):693-695.
[2] 彭靜,魏江輝,鄭麗華,蘇海桓.巴林特小組對精神科夜班護理人員職業倦怠的影響研究[J].全科護理,2019,17(29):3682-3683.
[3] 張丹楓,黃勁松,吳玉蘭.精神科護理人員離職傾向影響因素及對策[J].當代護理人員(下旬刊),2019,26(08):11-13.
[4] 王莉,管竹華,王冬梅,張海娟,王佳.巴林特小組心理干預對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倦怠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24):95-96.
[5] 紀桂英,謝曉燕,邢麗.精神科住院護理人員易發生的安全問題與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0):118-119+122.
[6] 劉賀.團隊心理教育培訓對手術室護理人員職業倦怠感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09):83-85.
[7] 盛麗萍,許秋靚.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壓力與倦怠感的調查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08):115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