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摘?要】目的:研究在失眠癥的臨床治療中中西醫結合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接受治療的失眠癥患者10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進入我院接受治療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其中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用艾司唑侖治療,觀察組患者則在艾司唑侖應用的同時結合奔豚湯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失眠病癥改善情況以及相關臨床治療指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0%,高于對照組的74.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入眠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效率評分、睡眠質量評分、睡眠障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失眠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結合中西醫進行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高睡眠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失眠癥;睡眠;睡眠障礙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2-0092-02
失眠癥作為影響睡眠的一種常見睡眠障礙,也稱作睡眠維持障礙,其臨床表現主要為睡眠時間少、睡眠淺以及疲勞難消除和體力恢復較差,病情較為輕緩的為入睡困難,而在睡醒后難以繼續入睡,嚴重者則出現徹夜難眠,患者在白天多會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困倦、健忘、心悸病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帶來很大影響[1]。本研究對一段時間內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失眠癥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應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對此做相關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接受治療的失眠癥患者10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進入我院接受治療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其中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分別54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齡在35~72歲,平均年齡為53.1歲,患者的病程在1~9年,平均病程3.6年;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齡在35~74歲,平均年齡為52.5歲,患者的病程在1~10年,平均病程3.8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例以及病情嚴重程度和病程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本研究內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艾司唑侖治療,每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2mg,觀察組患者則在艾司唑侖應用的同時結合奔豚湯進行治療,奔騰湯每天服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2],對比兩組患者的失眠病癥改善情況以及相關臨床治療指征。患者的臨床資料效果根據其失眠病癥改善情況和睡眠時長分為臨床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3],其中臨床治愈為患者的失眠病癥均全部消失,同時患者的睡眠時長能夠維持6h以上,睡眠質量較好,并且精力旺盛;顯效為患者的臨床病癥基本消失,睡眠質量也有所改善,其睡眠時間有明顯的增加,睡眠深度也有顯著的恢復[4];有效則為患者的臨床病癥有部分減輕,但是其睡眠時長增加不足3h,患者依然有部分精神倦怠病癥;無效則為患者的睡眠相關指征沒有任何改善[5]。其治療有效率為臨床治愈、顯效和有效的比率之和。
1.3?統計學處理方法?數據分析應SPSS20.0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的組間對比分別進行t檢驗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的評估標準。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0%,高于對照組的74.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入眠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效率評分、睡眠質量評分、睡眠障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失眠病癥的臨床患病率較高,其致病因素復雜,主要有生理、心理、遺傳三大類因素影響。有研究報道顯示其發病率超過30%.失眠癥的常規治療是采用一些抗精神病類藥物進行治療,但是患者很容易出現藥物依賴,并且在撤藥時患者甚至出現反跳性失眠病癥,因此失眠癥急需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改善患者的病情狀況[6]。在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主要結合安眠藥無進行治療,但是安眠藥物的長期使用會導致患者出現藥物依賴、和記憶力下降病癥。由于目前失眠癥病癥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認為是由于內外環境的異常而導致患者的生物鐘和睡眠誘導區以及覺醒誘導區出現異常,從而導致患者出現上行系統的激動以及皮質部位的抑制,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睡眠和覺醒異常。中醫認為失眠癥與機體的功能紊亂和陰陽失調密切相關,其發病時伴隨有脾腎虧虛、肝郁胃失病癥,不同的發病機理有所不同,患者也會出現不同的失眠病癥,并且其伴隨有心神失養、腦髓失養病癥。在失眠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結合奔騰湯進行治療,其方劑中包含當歸、川芎、芍藥對患者進行臟腑調理,黃苓和生葛根則主要起清熱解煩作用,半夏和生姜則主要對降逆進行調整,另外結合川楝子進行心煩調理,龍骨和牡蠣則對患者進行神志調整治療,另外結合甘草進行調理,黃連清火,黃芪和白術進行健脾補氣,柏子仁期安神作用,另外茯苓進行益血補氣安神治療。多種藥物的混合調理保持陰陽平衡,并且對患者進行精神調理,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0%,高于對照組的74.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入眠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效率評分、睡眠質量評分、睡眠障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失眠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結合中西醫進行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高睡眠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廖靜,熊炬.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58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2,23(10):1655-1656.
[2] 萬毅.基于訪談法對天王補心丹治療心陰虛失眠的定性研究與臨床觀察[D].中國中醫科學院,2013.
[3] 曹琛,劉巧蓮,陳惠林,徐蓮薇,張婷婷.滋腎平肝結合情志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癥的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1,54(04):680-682.
[4] 李嬌,楊萬章.中西醫結合治療失眠癥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1(01):40-42.
[5] 曹向忠.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3(14):228-229.
[6] 楊偉霞,杜婕瓊,區佩霞.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單純西醫治療失眠癥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04):33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