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翎
摘要: “會話教學”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新版教材中的會話教學具有情景生動、主題性強、整體性突出、注重生活化等特點。根據教材的這些特點,為使學生更積極、能動地參與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并在活動中能“有話可說、有話會說”,教師在教學活動時可以立足單元主題,引導學生開展“主題式”會話訓練,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關鍵詞: ?新教材 小學高段 主題式 會話教學 生活化
一、引言
我們都知道會話教學對于學生形成口語表達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等具有重大影響。然而會話教學一直以來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難點,尤其是新版PEP教材中的會話,與之前的老教材相比,程度提高了不少,且更加注重學生對于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因此很多教師會感到無從入手或難以把握,有的教師甚至把會話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然后講解、分析、翻譯詞句,把會話分解得支離破碎,既枯燥又不符合會話教學的理念。對于小學英語會話教學而言,教師應先了解新版教材體系特征,明確會話教學目標,從情景的整體板塊入手, 找準單元主題,突出學習重點,創設主題式、生活化情境,將學生要學的對話融入一定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交際。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探究,引導他們經過對不同單元主題的學習,使學生更自覺、更有效地進行英語交際活動,從而提升英語綜合會話能力水平,真正體現出會話教學的目的。
二、小學英語會話教學現狀分析
1.重情景、輕主題
在現今的小學英語課堂上,很多教師為了教學新的語言點,總是創設多個情景來堆砌課堂,使得教學情景即多又散。讓學生從一個場景馬上跳到另一場景,很不利于學生整體理解對話。
2.重詞句、輕對話
現在大部分教師都習慣于在會話教學前先處理一些新詞匯和句型,以此分解難點和掃除語言障礙,這無可厚非。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孤立地操練會話中的詞匯和句型,沒有圍繞會話主題創設生活化的情景,對生詞和句型的處理耗時又太多,會話學習遲遲展開又匆匆結束,這樣的教學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3.重表演、輕效果
很多教師認為讓學生在課堂上會表演會話就代表學生掌握了新知,而常常忽略如何引導學生圍繞話題進行交流。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只會照搬對話中的句型完成表演,其語言運用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
二、高段主題式會話教學策略分析
新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每篇會話都有一個完整的情節,教師教學時要注重整體教學理念,從讓學生整體理解和掌握會話內容入手,用話題這一主線把對話中的語言知識點串連起來。為此,教師可以引入“單元主題式會話”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自主體驗與研究來進行會話學習,從而提升英語學習的“質”。
1.明確主題,共打基石
在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到熟悉教材內容,明確每一單元的主題以及教材以何種表現形式闡述主題,然后根據主題為學生設置合理的學習任務要求,其關鍵是要結合主題對學生在會話方面的能力培養提出合理期望: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對話所體現的主題含義,并應用于日常生活當中。《PEP新教材》的安排以話題——功能——結構——任務進行劃分,每個單元擁有一個相對固定的主題,每個主題都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便于學生充分的理解學習內容并運用所學知識。
(1)教師有備無患
《書經》上說:“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作為教師,不論其專業水平多高,對教材多么熟悉、經驗多么豐富,在思想無比活躍的學生面前,都必須認真備課才能走上講臺。更何況對于當下的新教材,更應做到有備無患。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U1 Whats he like?時,從主情境圖上顯而易見可以看出這一單元是對人物特征的描述,但是由于五年級是新教材,學生對于這一單元中涉及的新人物不是很熟悉。因此在學習之前,有必要讓學生對這些人物有系統性的了解,這時教師就必須事先做好準備工作,設計相關的PPT,讓學生能直觀的了解。
另外,對于本班的新任教師,教師也應事先收集相關資料照片,讓學生事先知曉這些人物。(此處涉及到個人隱私,以書本人物為例)如新教材五上第一單元中提及到相關的新任教師(見圖3、4):Mr Jones雖然在新版教材中三年級開始就有涉及,但對于本屆五年級的同學來說,他是新人物。Miss White在老教材中就有,可是人物形象在新教材中發生了變化,學生沒有接觸過,教師有必要事先讓學生了解。
(2)學生有備而來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老師要做到“有備無患”,學生更需要“有備而來”,即預習。預習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知識體系,建構起對新知識的認知框架,形成新的“最近發展區”,加強聽講的針對性和研討的層次性,從而快速有效地掌握重難點知識。在新版PEP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布置適當的“軟性”預習作業,讓學生預先找些本課需要運用而之前又學習過的相關詞句,進行有效預習、復習。如在學到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3 My weekend plan 第一課的Lets talk時(見圖5):
筆者事先布置了這樣一個軟性預習作業: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week?讓學生設計一個表格。如下圖:
when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Weekend
activities Draw pictures
… Watch TV
… Play football
… Cook
… Swim
… Play basketball
…
在課堂上,筆者先從檢查學生的軟性作業入手,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Monday? 這種軟性作業是很好的warm up,使學生整體感知和初步理解學習材料,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認知水平,將會話材料中的語言知識點提取出來,重點預習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 am going to …… .又復習了本課需要用到的五年級上冊What can you do?中的相關知識,可謂復習與激活兩相宜。
2.展開主題,激活語言
在現行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常常給予學生一個對話框架,每個對話框架之間沒有一條主線,學生操練起來看似熱鬧,實質空泛,筆者發現部分中下學生對于所學對話僅是“會讀,會背,但不會用”。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只是提供了操練的一個Model,這樣沒有主線的Model學生很快就會忘記。只有讓學生在有主線,有主題的情景中訓練會話,學生才能 “有話可說、有話會說”,這樣的會話訓練才是有效的。因此,教師需要智慧地處理教材:選好話題,圍繞話題。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做好語言資源的鋪墊,使學生擁有對話的資本,從而打開對話的空間。
3.突出主題,整合資源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每一單元的會話都是一個完整的情景。通過關注每篇會話教學的完整情節,引導學生整體理解,通過話題這一主線,將會話中的知識點一一串連起來,使學生整體感悟會話內容,才有利于學生掌握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系統、全面的理解會話內容,了解本冊每一單元中的相關知識聯系。讓學生學會自己尋找會話的主線,并根據這一主線,將這一單元甚至這一冊書中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4.延展主題,強化應用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語基礎與生活體驗能力時,為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關的主題情景強化會話教學,使學生得以鞏固提高所學知識,更加準確、熟練的掌握相關內容的會話要領。
(1)延伸主題文本
通過整合資源學習文本后,學生就能夠對這一單元的主題形成相對完整系統的認識,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運用所學的單元知識,結合單元主題設置新的會話內容。從而達到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再創生活場景
“生活化”是所有教學內容中的重要原則。越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越能夠積極有效的開展對話學習。改版后的新教材中很多語言點都在根據時代的潮流而更新。因此,教師應該創設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景引導學生投入到生活交際當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的教材不可能囊括生活,教材中呈現的內容僅僅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所以為了滿足學生的表達需求,讓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真實的輸出語言信息,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白”。一點點的生活化情景“補白”就能在學生中引起共鳴,使學生所學的內容更加符合每個學生的需要,貼近學生的學習和運用實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散性思維
三、結束語
在新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每一單元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單元主題,將教學視角聚焦于“主題式”這一概念,緊扣會話主題,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將教材中的知識整體化、生活化,找尋一條清晰、完整的主線,創設貼近現代生活的真實情境,才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