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一、困
在培養我們班課外閱讀的這條路上我踽踽獨行了三年多,期間我們班的《課外閱讀記錄表》也隨著學生的年齡增加不斷地改變著,語文需要寫的作業較少,更多的是讓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為此我所花的精力和時間不少。本來想孩子的課外閱讀習慣應該培養起來了吧,沒曾想這只是我一廂情愿的想法。上學期開學初我雄心勃勃的給家長和學生擬好了《課外閱讀調查問卷表》,滿心期待的是通過我這三年多的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學生和家長會勾到我想要的答案。可事與愿違,通過調查問卷我才知道,很多孩子回家后都要家長督促才會看課外書;也有孩子是人坐在那里,心不在焉,只為把閱讀時間坐夠完成任務。看到這么“慘不忍睹”的真實情況,我也終于明白我苦心培養的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總歸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失敗的,心里頓時涼了半截。“怎么才能有效的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習慣呢?”
二、學
有了問題我就要想辦法解決,以我現有的知識根本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怎么辦呢?學!學!學!利用寒假的時間我把我有的關于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書都看了一遍,如《小學生群文閱讀本四年級》、《讓學生學會閱讀》、《瞧,這樣的語文有意思》、《和孩子聊書吧》等等。而作為中段的學生急需培養的是讀整本書的能力,為此我覺得自己的知識有限,特意參加了遠傳教育舉辦的兒童閱讀培訓師的培訓,天天堅持學習。通過書本和網上的在線學習,我也有了一些收獲并將它用在自己的班集體中:
1.“借閱越方便,學生的借閱率就越高,并且能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
我們班的圖書角便每天對全班同學開放,學生不用登記,只要看完了及時歸還,同學們互相監督,改變了原來借閱書籍的繁瑣。
2.保證閱讀的時間,增強閱讀課外書的儀式感
我們班每周三中午安排為固定的讀課外書時間,讓學生持續地、安靜地、不受干擾地獨立閱讀圖書。為了增加儀式感,還特意請廖校長來參加我們班舉行的“課外閱讀的開班儀式”并作重要講話;設計班級閱讀牌——請學生畫了個表示安靜的圖標,請書法高老師為我們班題寫“4.12課外閱讀進行時”的字。
3.“多選擇兒童文學經典,根據年齡來選書。”
我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有非常有名的兒童文學,如獲得“安徒生文學獎、紐伯瑞獎”的書籍,還會推薦有一定影響力的兒童文學家寫的書,如曹文軒、沈石溪等等。推薦的書除了是我深思熟慮選出的外,大多書也是我自己讀過的。
……
三、踐
當然除了推薦學生讀課外書外,如何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呢?我想起了整本書的閱讀指導課。我從共讀的《城南舊事》開始,給學生上一節交流分享課。記得當時聽成都芳草街小學胡雪梅老師上了這本書的分享課時,上的那樣感人,那樣蕩氣回腸。但當我把這同樣的教案拿到我們班上時,卻上的死氣沉沉,課堂上只有一個人起來說自己印象深的人物。我把自己對這節課的重視對比學生的輕視(那天還有很多學生沒有帶這本課外書來),我所有的激情被他們的這盆冷水給瞬間澆滅了。我落寞,整個人沉浸在挫敗中:是啊,在課外閱讀指導的這條路上我走得孤單,走得艱辛,走得迷失了方向。我真想趴在辦公桌上狠狠地大哭一場來宣告我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失敗。這時一個聲音傳來:“和孩子聊書吧!”是啊,《和孩子聊書吧》這是蔣軍晶老師的聲音。“讓孩子聊起來,是一門技術活。”“這本書中最搞笑的情節是什么?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你有沒有遭遇過和書里相同的情節呢?書中的人物最像你生活中哪個熟悉的人呢?”“說來聽聽”蔣老師充滿期待的聲音回蕩在耳畔,我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和學生聊書。書中還具體介紹了“聊書與閱讀策略、不同的書,不同的聊法……”我開始了新一輪的嘗試,先從一兩個話題入手,給于學生更多交流分享的時間。雖然現在學生還有點放不開,但是學生終于開口說了,雖然說的較為膚淺,但可喜的是看到了學生在變化,另據家長反應孩子最近閱讀課外書的興趣明顯提高了。
四、思
第一,每個班學生的家庭和學生的素養都不一樣,因此再好的教學方法也不能一成不變地照搬到自己的班上來,必須根據自己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第二,第一次課外閱讀分享課的失敗,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就是把課外閱讀培養的習慣交給了家長。而大豐是個城鄉交界的地方,學生的來源主要是外地學生,家長為了生計都忙得不可開交,哪兒還有時間精力去管學生的課外閱讀。所以根據我們這里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主戰場應該是在學校。
第三,學生看了課外書,只顧看故事情節,大多數看了就忘了,缺少老師對于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而作為老師的我,對課外閱讀的指導也是在嘗試階段,缺少專業的引領,團隊的合作。
第四,課外閱讀不僅要讀,而且要讓學生交流出來,老師要創造學生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嘗到閱讀的甜頭,這樣才能鞏固學生的閱讀收獲。但是學生在校的時間有限,學生的課業負擔中,教師的教學任務重,如何保證每天的交流時間呢?教師如何在學校有限的時間里做合理的安排,也是對教師的考驗,至今我也在思索。
只有通過不斷的嘗試、反思、總結,才能及時調整適合自己班的課外閱讀的教學方法。“讓孩子愛上閱讀,成為終身讀者,并不簡單,它需要技巧,需要誠心,更需要激情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