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一、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我道德修養,是師德的前提條件
作為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既然選擇了做教師,就要勇于擔當,愛崗敬業,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獻給我們從事的平凡而又偉大的教育事業,竭盡全力滿腔熱忱地投入到培養和教育下一代身上來,這就是當好老師,做好德育工作的先決條件。同時還因為我們教師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思想品質會產生極大的精神力量,使得我們教師具有吸引人的人格魅力,所以這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是深遠的、是巨大的。既然一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這么大,那么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德行修養,重視自己的自身建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專業素質,做學生的楷模,真正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二、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是師德的思想基礎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們常常把教師的工作比喻成“春蠶”和“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自己卻毫無半點怨言。他們甘愿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際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圖名利;在崗位上發出光和熱,這正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
三、熱愛、尊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愛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師愛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多開展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學生面前勇于承認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錯誤,用愛去贏得一切學生的信賴。多給后進生一份愛心,一聲贊美,一個微笑,竭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出自真心地去贊揚、去鼓勵。為后進生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才會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人,也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師生之間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橋梁,教育才能生效,所以說愛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寶。
四、為人師表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圣天職。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擔負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為人師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
五、多才多藝,是師德的關鍵
正如愛因斯坦說:“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是教師的德和才,無德無才的教師是絕對不可能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敬的。”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就必須有良好的師德。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淵博的知識,選擇了教師這一個職業就選擇了艱辛與挑戰。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集的神圣講壇上。陶行知先生曾寫過一幅對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一個好教師絕不是單純傳授知識的,而是通過他的言傳身教給學生以啟示,引導他們進入知識的殿堂。所以,教師要有進行教育所需的扎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地懂得所教學科,光熟悉教學大綱和本科內容是不夠的。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太空宇宙,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時代到未來世界,他們什么都想知道,并認為教師什么都知道。這種好奇心加求知欲,教師都應該珍惜,而不能扼殺。這就要求教師多才多藝,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育好人是師德的歸宿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工程師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世界觀和道德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育為首,五育并舉,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七、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
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學,沒有一顆愛心是做不好本職工作的,是不能贏得學生對你的愛戴的。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在對待學生的教育問題上,都要從愛心出發,用自己的愛來感化學生;用自己的愛來溫暖學生;用自己的愛來激勵學生。因為愛是力量的源泉;愛是美好的化身;愛是崇高的感情。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跨越隔閡障礙上的鴻溝。事實上,我們用什么的方法和態度對待學生,就能真正反映出一個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對待學生沒有一顆愛心的教師,永遠也成不了好教師,也永遠得不到學生對他的愛,也不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因為在我們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經常接觸,在所難免要發生一些摩擦,出現一些矛盾。那么如何對待這個問題呢?如果你沒有愛心,就會對學生動粗,意氣用事,簡單粗暴,不管學生的反應如何,都會大大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往往會把事情弄大,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生活當中,因為對學生使用的教育方法不科學,導致有的學生自暴自棄,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這樣慘痛的教訓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如果你有愛心,表現在對學生的愛護和尊重上,遇事就會心平氣和,決不能意氣用事,能從理解和寬容的角度出發,就會恰到好處地化解矛盾,解決矛盾,讓學生心悅誠服,師生之間也會變得其樂融融。
總之,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德育素質的好壞。只有教師的德育工作能力提高了,才能談得上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所以,每個教師都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努力培養自己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做一名新時期合格的人民教師,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重任,才能擔負起人民教育的希望和未來。師德任重而道遠,讓師德伴我們一路而行,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