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晶
在新課程的不斷改革下,小學語文作為小學的重要課程,小學語文教學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教育者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來進行教學,所以必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把語文知識和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更好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質,進而讓學生全面發展。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核心素養與一般意義的“素養”不同,是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應該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學生的六個方面,其中包含自身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和創新實踐。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需要的素養,不僅注重了學科知識的基礎,也重視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生活所必備的素養。
而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是指以語文為載體,在語文學科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形成的重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綜合了語言技能和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核心素養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近幾年來,“核心素養”成為教育學家們的熱點問題。在1960年代,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先后提出了“能力文本”的教育觀念。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也在2016年正式提出“核心素養”這一概念,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有很多問題,以下是培養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問題:
1.教學者難以轉變教學觀念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學者只是單一的傳授語文知識。而現在的教學,不僅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對于教學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首先就要轉變觀念——教學者要從“學科教學”轉變為“學科教育”。只有觀念轉變了,才知道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從而更好的教學。但是先在很多教學者難以轉變教學觀念,還提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導致學生核心素養的缺失。
2.學生缺乏核心素養的意識
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也只是簡單的聽教學者的語文知識講解,并不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以不了解核心素養的意義,更缺乏核心素養的意識。學生只是一味地輸入知識,而沒有輸出知識。這也是由于教學者沒有對學生進行引導,導致學生缺乏核心素養的意識,降低學生語言應用的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小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
學習語文,不光是教會學生如何寫字、如何讀懂文字,更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語文知識的積累,挖局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應用和表達,并解決一些生活中實際的問題。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各方面能力都還比較欠缺,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類和總結,快速掌握學習技巧,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此提高學生語言的運用和表達能力。
2.有利于提高小學生語言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能力比較慢,所以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弱。通過核心素養為導向進行教學,會形成問題意識,慢慢地,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會增強。教學者可以通過各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比如,成語接龍游戲,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可以教學生一些基礎的語言知識,而在學生對思考成語的過程中,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邏輯思維。
3.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提升小學生的素質,還可以培養小學生內在的素養。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書本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將知識與日常的實際生活結合,將知識轉變為能力,總結經驗,學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四、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對策
1.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首先教學者要端正學生自身的學習態度,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能夠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其次,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的應用能力,發揮其學習效果。將語文和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影子,而且這些現象都可以用語文的知識來解釋。
2.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
語文是中國歷史悠久且影響比較深遠的文化學科,在國內教育的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培養學生審美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自身審美水平,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學者應對學生的審美教育予以重視,教學者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學的獨特魅力,用文學作品去打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可以課外鼓勵小學生多多閱讀一些趣味性的文學作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4.開展課外活動,注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
大量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有益的。教學者想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還是要多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帶領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開展一個“讀書漂流活動”,讓每位同學把自己以前讀過的書籍拿出來,然后放在班級書架上。大家一起互換書籍,并且在閱讀完以后,把自己所得的感悟寫下來,夾在書里面互相分享。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所以教學者應多開展類似的課外活動,而不只是拘泥于課堂知識。只有多參與實踐活動,才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小學生非常重要的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教育的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現在教學的重中之中,其有利于提高小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學生語言邏輯思維能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在現代教學中,教學者難以轉變教學觀念,還是喜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學生也缺乏核心素養的意識,所以對學習沒有什么興趣。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開展課外活動,注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以此來提升教學者的教學質量,養成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