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
摘要:古詩詞是初中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向來是教學活動中的難點與重點。隨著數字化時代多媒體技術的進步,微課應運而生,它將教學是內容簡潔化、直觀化,逐漸成為現在語文教師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又一有力手段。
關鍵詞:微課古詩詞教學助力高效
經典古詩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習它就是學習民族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師范大學考察,翻看老師參與編寫的課本時也明確地指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文中去掉,加入一堆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總書記關于古詩文學習的話不多,但分量很重,涉及植文化根、鑄華夏魂的問題,對教材編選、課程改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然而,目前大部分人學習古詩詞還是基于實用主義,盡管中小學教材中古詩詞比重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學仍以應試為主,老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學生體會不到詩詞的意境和美感,留在腦子里的不過是文字符號而已,且只會讓學生覺得“好難”“沒意思”。面對這一情況,筆者決定嘗試著將微課引入古詩詞的教學中,將這個教學難題交給新媒體去改善,并確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這里,筆者以杜甫的名篇《春望》的賞析為例,試圖分析如何利用微課使古詩詞的教學更為高效。
一、微課,助力古詩詞教學的課前預習
著名教育大師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比绾巫顬橛行У靥岣邔W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師最為值得探究的課題。在課前,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活動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古詩詞鑒賞向來是教學活動中的難點與重點,古詩詞的語言比較凝練、優美,但由于社會文化與時代背景不同,學生在學習與理解時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進而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也是過去古詩詞傳統教學的弊端。
以杜甫的名篇《春望》為例,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鑒賞這首詩,筆者針對《春望》的預習制作了一個大約8分鐘的微課。首先,為學生掃清生僻字詞的障礙,對生僻字詞進行注音和注釋。其次,對學生講解這首詩的意思,并且要對每個詞進行講解。最后,為學生劃分朗讀的節奏,和有感情地進行范讀。并在范讀的過程中,穿插一段長安城破敗的簡短視頻,并以古琴演奏曲為背景音樂進行播放。這種以微課形式展現的預習,不僅生動具體,還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很容易隨著老師一同走入詩人在詩中創設的情境中,進而初步體會詩人的情感,收到了很好的預習效果。
二、微課,助力古詩詞課堂教學
微課能把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設一個更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有了微課的輔助,課堂氣氛活躍開放,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變得更大更廣,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和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在《春望》的課堂教學中,筆者主要是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實現課堂的高效化。
1. 突出重點,緊扣難點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詩,作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凄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詩歌的重點在于體會詩歌意境,深切感受詩人熱愛祖國、心系人民、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所以,這制作這篇微課時,筆者選舉了作者的生平和戰后破敗的圖片來進行制作,助力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詩人的遭遇、思想,與古詩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以此幫助學生鑒賞古詩詞。而在難點的處理上,通過賞析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了解作者移情于物的寫作手法。筆者通過微課中的圖文并茂,可促使學生感悟到景物描寫對古詩詞的重要性。并通過一段簡短的校園風景小視頻,讓學生通過對校園美景的描繪和展示,來表達對母校的熱愛。這一環節,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對移情于物這一寫作手法的理解,并觸類旁通,付諸于實踐。
2. 加強合作,體現個性化學習
引入“微課賞析詩詞”,實現“古詩詞學習”的翻轉課堂,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趣味,豐富了教學形式,實現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也讓教學效果具有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其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安排時間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自覺反思并改善學習方法的能力。
在整節課當中,老師講授的時間一般占整節課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余時間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針對自己的課前預習和老師的講解所產生的疑問,以自行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學生的自主時間內,老師的角色是巡視和答疑,這樣的教學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減少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負擔。
三、微課,助力于課后加強鞏固
在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有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與講解分析,可基本掌握詩詞大意,掌握部分問題的處理方法與解決步驟,但是在課下,一段時間過后,部分知識已淡忘。因此,為強化鑒賞教學效果,在課后,筆者制作了關于《春望》的微課,在微課中,展示多個類型的題目,提供給學生在課余或閑暇時間,使用電腦或智能手機等設備,進行不定期的重復播放,加強知識鞏固與積累,提升古詩詞鑒賞的學習效果。
由此,我們可以預見,微課以其強大的優勢,必將在以后的古詩詞教學中帶來巨大的改變。通過《春望》這首詩歌的實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微課在構建語文高效教學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微課作為一種新的課堂發展方向,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逐步揣摩和融入自己的新角色。我們會遵循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科學恰當地利用微課助力古詩詞教學,讓古詩詞的教學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