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怡君
課堂教學既具有科學性,又是一門藝術,只有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者之間實現共贏才能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過程。
高效課堂,是課堂不斷優化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讓所有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 著名的教育家斯賓塞早就告誡我們:“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 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這句名言為我們指明了新課改的方向,小學語文教學要更加重視課堂教學的優化,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構建一個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模式。
一、尊重學生,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做到吃透新課標,弄清課本的知識要點、重點難點及教學目標。教師要將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要使每位學生都能從學習內容的設計中感受到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其次,教者自己要先對文本很深刻的領會,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再運用審美化、情感化的語言去講課,就能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感情,充分顯示出教學語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比如在學習《夜書所見》一課時,我首先播放了“秋風輕輕吹動梧桐葉子,送來陣陣寒意,一位客人站在船上”的片段。學生在伴奏音樂中,引導學生思考:秋風吹著船上的客人,他會想什么?詩人會用怎么的心情朗讀這兩句詩?再引導學生:當詩人在船上感到孤單,想念故鄉親人時,他看到什么?如果你們是詩人,看到兒童在抓蟋蟀,你的心情會如何?你又會想到什么?說些什么?快打開書讀讀吧!孩子們懷著好奇心,也帶著好勝心,興趣盎然的讀起課文來,不一會兒,一雙雙小手舉起來,圍繞著“思念”二字,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同學們的求知欲、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詩人思念故鄉之情自然流露,對古詩意境的體會和感悟也自然升華,如此,學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呢?
二、高效課堂需要充分的課前準備
優質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例如,學習《坐井觀天》,先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什么是寓言?青蛙和小鳥的生活環境有什么不同?它們爭吵的原因是什么?它們是怎么說的?你能模仿它們說話的樣子和語氣嗎?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高效課堂必須是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獨立思考、合作小組討論,在班內交流。給學生布置一個閱讀作業,讓學生在文中批注,邊閱讀邊批注,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空白處進行標記和書寫,用來幫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種讀書方式。
三、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課堂上,需要設計具有鞏固拓展作用和拓展題的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的練習。通過設計的練習使學生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一使學生們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1.“練”之意義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練習是指教師為幫助學生理解積累語言,讀懂文章內容,了解文章主旨,感受表達方式,掌握學習規律和方法而精心設計的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活動。“練”承擔著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思維和熏陶情感等任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和重要策略之一。有效的課堂練習能克服練習過程中的無效勞動及其帶來的負作用,提高教學效益。
(1)示范式練習
在上詩歌《山村的早晨》這篇課文時,其中一個知識點是了解
詩歌修辭的表達作用,領會其豐富內涵。在例題講解完畢之后學生的
練筆,我設計了以下兩小題。
A.第一小節至第三小節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B.體會字詞的表達作用:上學的孩子可不想遲到,山路上,閃過他們的身影……
(2)設置臺階式練習
為了滿足各層面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整體優化,而且問題由淺入深,便于教師施控。我設計了如下由淺入深的兩個層遞式問題,領悟詩中早晨的象征意義。A.山村的景色到底有多美?作者都描寫了哪些山村的景物?在文中畫出來。露珠、晨風、彩蝶、蜂兒、小河、炊煙。B.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研究,想一想自己喜歡的原因。
三、“練”之優化
語文課應當成為學生創造力馳騁的廣闊天地。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的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使其創造性地練習。認真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及時捕捉信息、深入細致思考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設計作業練習,使學生在自覺自愿,動情愉快地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增長見識,形成能力。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如(1)仿寫:試仿照《山村的早晨》這首詩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對山村的熱愛。(2)遷移:了解山村。拓展:如學了《山村的早晨》,可讓學生找一些有關山村的詩篇進行閱讀,促使學生拓展知識、發散思維,誘發學生的創造欲。
作為課堂教學重要一環的作業練習,我們不能把它僅僅看作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而應作為學生主體的生命活動和發展過程來認識,其內容不能局限于課內,也不要規限于某一種形式。
總之,構建高效語文課堂,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語文教師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學藝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保證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