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芳
? ? ?一、教學目標要簡明
目標驅動教學,任務引領課堂,已成為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也是每位教師上課之前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教什么比怎么教顯然更重要。而簡明扼要的教學目標,準確的定位,可以讓教師自己輕松自如地駕馭課堂與文本,也可以讓聽者聽得明明白白,從而目標達成。
每節課目標務必要簡單而明確,這樣才能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真正提高課堂效率。而面面俱到,勢必會造成教師匆匆過場,課堂教學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學生亦會手忙腳亂、疲于應付,結果事倍而功半。
除了依照課文本身內容定目標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來確定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要基本摸清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哪些內容是教師不用教學生也知道的,哪些是學生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等等。而尊重學生的問題,滿足學生的需求,這在任何時候都是應該的。如此處理,教學生之想學的,說學生之想知的,效果自然也就上來了。
教學目標簡明,教師要抓語文學習的大目標,在各個學段都不忘緊扣“識字”“寫字”“閱讀”“習文”這四大塊。涉及到具體的課文,則需要教師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緊緊圍繞“語文素養的綜合提高”,根據文本的表達形式和人文意蘊,確立相對集中的,切合兒童認知規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要簡約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張慶先生在《改革語文教學要用減法思維》一文中這樣闡述:“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追求教學內容的簡約?!焙喖s不是簡單、機械地減少教學內容,減少教學的知識容量,而是要求教師認真地鉆研、解讀教材,對文章進行科學、合理的整體把握,在深入解讀教材上下工夫,在淺出教學內容上做文章。依據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等選擇能讓學生終生受用的“核心內容”進行教學。在確定教學內容時一定要克服教學內容的“泛化”現象,做到該教的就教,不該教的就不教。
在上《黑孩子羅伯特》一文時,我先放手讓學生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品讀羅伯特捐錢這個重點部分中的重點句段,感受羅伯特純真、善良、寬容的心靈。學生滿懷探求之心,埋頭課文紛紛開始了主動而積極的閱讀實踐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讀得認真,想得仔細。學生在積極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清楚了,人物的語言、心理、反映出的品質揣摩到了,教學目標迎刃而解。這堂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重點問題輻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統領起對整篇文章的感悟,充分削減了許多瑣碎的提問,擴大了學生領悟、交流的空間。
一篇文章,內容、結構、語言、手法、主題等都是可以探究的角度,但哪一點最準確,最新穎,最有效,是值得我們教師思考的。語文教師要具備“挖金子”與“串珍珠”的能力,也就是說,對文章分析時的切入角度,一定要簡單恰當而不失新穎,要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以點帶面,俯瞰全文。
三、教學環節要簡潔
真正好的語文課主要教學環節往往只有幾步,著重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寫說悟,實實在在地體會揣摩語言文字。
在執教《釣魚的啟示》一文,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注”,寫下各自的理解、感受、欣賞和評價;第二個環節交流“批注”;第三個環節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可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可摘錄文中優美詞句,也可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還可以獨立為自己設計一項作業。簡潔自然的教學環節,使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去主動學習,積極感悟。
青年教師林老師執教的公開觀摩課《七顆鉆石》受到了與會領導、老師的贊許。本堂教學觀摩課的成功靠的不是華麗和精制,而是樸實無華、扎實有效的教學環節:了解七顆鉆石故事,感知課文;研讀水罐變化,感悟愛心;續編《七顆鉆石》,拓展延伸。林老師就是在這三個步驟中,扎扎實實的引導學生讀書,讀懂意思、領悟情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每一步的學習中都經歷了讀進去、讀出來的過程,在扎實的學習中,學到了讀書的方法,領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這堂課的教學環節主要三個:一是回顧課文,感知故事;二是研讀故事,感悟愛的奇跡;三是拓展延伸,續編《七顆鉆石》。整個教學過程,以讀懂課文為主,沒有現在時髦的跳躍式講讀,沒有現在時髦的小組合作,沒有現在時髦的課堂表演,有的只是普普通通地一節一節地讀好課文,讀懂課文。把公開課上成了普通的家常課,上成了我們每一個老師都可以學習、都可以借鑒的課,這是一種勇敢的實踐。
四、教學方式要簡練
“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無限的力量。”(黑格爾)方法是如此的不可抗拒,具有這般無限的力量,那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所占有的分量可想而知。但重要的地位并不代表著要選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到一堂課當中。 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雜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簡單、最省力、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是的,雖然說 “教無定法”,但是最需要的還是“貴在得法”,努力追尋最簡便、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我是以“一條主線”、“兩個板塊”整體規劃的。一條主線就是父與子始終信守的諾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兩個板塊就是“父親的了不起”和“兒子的了不起”。再借助探討深究、細讀推論、聽中感悟、感情朗讀、想象寫話等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父子的偉大之愛。這樣設計,就把對教材的線性梳理變成了立體式的整體架構。學生對文本有了清晰的了解,學起來十分輕松。
簡約、本真、扎實、有效的語文課堂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理想課堂。當然簡約的語文課堂還需老師語言的簡練、教學媒介的簡單、作業的簡化等等。但愿我們語文老師能夠撥開教學、教材、課堂的層層迷霧,回歸語文的真實本質,演繹語文課堂“簡單而不失內涵,簡約而不乏有效”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