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寧
新課程改革雖然進行了幾年,但我們必須看到,基礎教育工作還存在突出問題與困難,教學觀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滯后;推進素質教育步履維艱,基礎教育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慣性影響;在一些地方,“素質教育喊得震天動地,應試教育抓得扎扎實實”,現行的課程教材體系不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等,這些問題不利于落實和推進素質教育。
改革成敗關鍵在教師。隨著新課程內容的改革和發展,全國教育戰線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新教師角色的轉換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那么,怎樣才能扮演好新課程標準下教師的這一角色?筆者認為先認清當前教師扮演角色如何了?
一、職業意識失重
職業意識直接反映一個人對本職工作的專一程度、重視程度,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工作責任心。但是,由于市場經濟大潮引起教師個人價值觀的偏頗,應試教育的枷鎖導致教師身心壓力超負荷,教育系統內部忽視師德建設等原因,當前,教師隊伍中或開快車,搶占進度,比時間,拼消耗,加重了學生負擔;或熱衷于搞第二職業,進行有償服務、家教家養、為民辦學校提供生源等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濫,嚴重影響了教育的形象,造成了教育信譽危機。教師的工作,說到底是一份良心工作,難以將其絕對量化,更重要的是從一個人民教師自身來說,國家通過法律的形式切實保障其利益,自己又何憂之有呢?不能擺正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怎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師呢?
二、師生關系失調
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業發展的條件,是每個學生應享受的平等教育權利。教師應愛護、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既是教師人格的要求,也是教師師德的規定。然而,不少教師沒有擺正這種關系,有意無意地在對待學生上形成親疏關系。親,就是親近學習成績好或家庭與教師本人有特殊關系和利益關系的學生;疏,就是疏遠學習成績差、“調皮搗蛋”、品行不良的學生。親者,常常是評優、表揚,長此以往,則造成這部分學生狂妄自大、目中無人、耐挫性差;疏者,有了進步難以被承認,經常受批評,這部分學生容易變得消沉、喪失自信心和進取心,自卑心理不斷增強。因此,調整師生關系,重塑教師形象乃當務之急。
三、職業言行失范
教師教書育人靠的是“言傳身教”,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教師人格魅力作用之大。在言語方面,教師的非規范性話語,極其容易傷害學生自尊心。在行為方面,教師的失范一是表現在個別教師對學生的體罰和變相體罰上;二是表現在個別教師的謀私行為上;三是表現在日常行為上,諸如隨地吐痰、辦公室零亂等,對校園環境問題熟視無睹等等,這些都直接影響教師自身形象。
顯然,在新課程下如何扮演新型教師的角色是一個值得大家探討的話題。筆者認為:
一、教師是師德自覺踐行者, ?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1.愛國守法
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的言行。愛崗敬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2.教書育人
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保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3.終身學習
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要具備合作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究、互動的合作。
過去,教師基本上是單兵作戰,總認為教育的任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重知識學習,輕能力培養;重掌握理解,輕實際運用;重統一要求,輕個性發展;重求同記憶,輕求異創新。現在,我們的思想應要發生轉變。在教學中,教師即要組織學生學習,又要以平等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其中;既要與學生互動,又要適時點撥、引導、激勵;既要關注某些特殊的學生,又要面向全體。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合作氛圍,構建師生互教互動的學習共同體。另外,新課程的出現,對教師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和領導之間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也尤為重要。總之,合作與溝通,更能促進共同構建、推動和生成課程。
三、教師要構建專業知識素養,具備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的能力
只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師,才以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生。教教材、照本宣科的時代已經過去,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必須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這才能適應社會的發發展需要。新課程的實施,期待創新型的教師來完成。那末,教師要堅持自我更新,促進自我專業發展,和新課程一起成長。
四、教師要豐富自身的知識素養,具備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的能力
我國的傳統教學,一直都過分地強調本門科學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這樣,不利于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這就要求新型的教師要有愛心,學會理解和寬容。
愛是通向孩子心靈的路徑,是教育的基礎源泉。熱愛學生是教師愛心的集中體現。差生總認為老師和同學瞧不起自己,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表現極為粗暴和無禮。這是因為每個同學都有自尊心,而這種自尊心又是那樣的嬌嫩。空洞的說教和冷若冰霜的批評都會使它加速的僵化和枯萎。作為新世紀的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因勢利導、揚長避短,綜合分析,正確疏導,和學生們度過難關,還給學生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自己向前走。
總而言之,新世紀的教師重任在肩。在新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中,讓我們努力轉變角色,與新課程同行,為課程改革寫下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