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
德育工作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奠基工程。因此, 把德育與智育有效結合起來,是當前教師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學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尋求科學、有效的德育滲透途徑和方法,從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一種有益嘗試。我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所教學校地處農村中學,學生基礎較差,道德及文明行為也差,我既要搞好教學工作,又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下面就我在數學教育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的做法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教師的言傳身教
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也就是說“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把身教與言教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自己優秀的品質影響學生。眾所周知: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直接的。例如:上課時,講普通話,語言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整齊,書寫規范,輔導“后進生”有耐心,讓學生在教師的表率作用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智育、德育巧妙結合,相得益彰,這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另外用實例來激勵其他同學。例如:對上課認真聽講,學習認真刻苦,作業正確、整潔,思考問題機智靈活等方面好的同學,多加表揚,為其他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總之,不論是師、生的示范還是教師的要求,教師都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又如有一次,我上082班的課,當我走進教室時,發現教室地上紙團滿地,一片雪白,我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追問是誰扔的,而是彎下腰就開始撿起來,同學們慢慢地站起身來,一個,兩個,三個,大家一起動手,教室很快就干凈了。并且整節課同學們都很認真聽講,課后檢測也很滿意。課后,有七個同學到我辦公室承認了錯誤,且表了決心。由此可見,我所做的一切,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七年級第一章《走進數學世界》時,我向學生介紹哥德巴赫猜想時,提到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在經濟困難,身患疾病的條件下堅持進行數學研究,甚至住院期間,瞞著醫生進行工作。介紹的目的,主要是激勵學生熱愛數學,發展數學,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學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強數學與實際應用的聯系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這不僅在于數學應用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而且利用它們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例如在上數據的收集時我讓學生投幣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這樣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
此外,可 用問題背景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在中學數學課本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顯著的位置,需要我們認真研討課本,充實挖掘課本中潛伏的德育因素,將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闡述中。我們也可以改編教材中的問題背景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如在抽樣調查中設計讓學生調查生活中丟棄的垃圾袋,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將應用題中的問題背景改為 向四川災區捐款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將圓的應用題背景設計為神七繞地球運轉來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只要做一個有心人,我們每堂數學課都能成為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陣地。
四、在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實踐活動和數學主題活動來進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學習了折線統計圖(某地的水土流失情況統計),學生可以從題目中聯系生活實際考慮到我們生活的環境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調查統計,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回家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一個班、一個學校、一個地區、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情況,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影響,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五、滲透德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實際、掌握知識的情況和思維發展水平,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防止形式主義,將數學課變為政治課,那將失去數學課的教學本質 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要遵循教育原則,將德育貫穿于教與學的全過程中,持之以恒長期地進行熏陶、滲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同時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重在經常性地滲透,做到“潤物細無聲”,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有利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利于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正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真正提高數學素質,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