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登
一、提高山村教師的整體素質
由于山高地遠,山村教師與外界的接觸較少,有的教學點離鄉政府所在地五六十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難免孤陋寡聞;山村學校教師因受集團辦學和隨父母外出就讀等原因的影響,學生不多,有的一個班有1-2學生,一個教學點2-3個班,教師人數少,多是一個人包一個班,又多是復式教學,甚至一個老師在一個教學點,同時近年來,把學生的安全放在教育教學工作之首,安全出問題,一切工作一票否決。為了確保學生在校的安全,想走也走不開,從上學到放學,一直堅守著學生,阿護者學生。特別近年來,黨和政府為了不讓一個孩子失學,尤其是貧困地區,提供了免費營養午餐解決了學生吃飯問題,學生安心上學。但是老師既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學生生活的主力軍。因而外出參加各種培訓的機會少,有的教師甚至終身沒有接受過輔導教育。加之,近年山村學校教師都是趨向老年化。因而導致大多數教師輔導能力停滯,管理技能不但沒有得到提高,甚至逐漸退化。在管理方法、輔導技能等方面,已經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為了提高山村學校教學質量,有必要采取各種途徑多渠道地提高山村教師的能力素質。
一是走下去,開展送教下鄉活動。縣、鄉鎮學校分布廣,村、屯之間間距大,小的村屯集中村校或者中心校。所以村校或者中心校教師必須接受提高管理水平和輔導技能的培訓。另外,近年隨父母外出就讀的學生相對增加,留在中心校、村校的學生相對增加,但中心校、村校由于重重原因必須接受并校。所以山村教師每天除了上課、批改作業,還要為學生下廚弄吃,幫學生煮飯、炒菜,分飯等等,與學生經常接觸。為此,需要中心校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經常走下去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在送教下鄉活動中,除了正常開展提高管理能力和輔導能力培訓外,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帶去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輔導方法,通過重提升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輔導方法,引導山村教師明確全面提高管理能力和輔導能力,正確撤點并校后小學低年級內宿生生活特點和心理特點,提高管理能力和輔導能力,
二是請出來,開展學習交流活動。送教進入山村學校雖然給村校教師帶來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輔導方法,讓村教師提高管理能力和輔導能力,但山區學校設備簡陋,教室除了課、桌、椅,沒有一件現代化教學設備,展示不了培訓輔導效果,加之中心校教師承擔全鄉的教育教學各項任務,幾乎每天有培訓,每天有檢查任務,備課、上課、改作業都比較規范。所以走下去的次數畢竟是有限的,還需要與請出來相結合。山村教師走出去的機會參加培訓機會不多,甚至沒有。需要中心校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山村教師利用雙休日或者放學時間到中心校就近開展短期的管理能力和輔導能力培訓,通過管理能力和輔導能力培訓,全面感知撤點并校后小學低年級內宿生生活特點和心理特點,通過示范借鑒成功的管理能力和輔導能力的經驗,運用于自己小學語文實踐之中,以期達到提高撤點并校后小學低年級內宿生管理能力和輔導能力目的。
三是多扶植,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山村小學雖然經過普九驗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和扶貧投入,山區學校大大改善了辦學條件,現代化教育基礎設備得到了一定的添置,但會利用和愿意利用現代化教育基礎設備的教師不多,很多教師仍然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手段: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根粉筆。對此,中心校除了積極溝通,爭取上級教育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以扶植,以改善辦學條件、增加現代化教學設備之外,縣、鄉中心校有責任有義務開展短期的管理能力和輔導能力培訓培訓,安排有管理經驗的、有輔導能力的樂于奉獻的教師手把手地扶植山村教師,使山村教師提高撤點并校后小學低年級內宿生管理能力和輔導能力。
二、轉變山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
山村學生由于受到山村教師教育教學方式的影響,在教師一言堂講授式的教學模式下,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生仍然是學習的客人,這在教學中尤為明顯。為此,山村教師應注重教學能力的自我提升,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自覺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首先要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聽、說、讀、寫、識的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聽、說、讀、寫、識的能力的形成,提高學習興趣,而且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學習方法,生活方式等,培養學生愛學習、想學習,懂自理的良好習慣。
三、培養家長關愛孩子的責任感
山村小學的孩子們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父母為了維持家庭生活,都走出家門打工賺錢,逢年過節回家幾天,有的甚至一年四季都不回。根本談不上關愛孩子,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幾乎都是文盲,爺爺奶奶把他們當作寶貝,只是看管、慫恿,更談不上教育他們的能力。學生學習、生活完全靠老師和自己。同時山區條件的制約,幾乎沒有學前教育,學生沒有機會接受過正規的幼兒教育,沒有入學基礎,學生一上學就進入一年級,小學入學的基礎幾乎為零。
一是召開家長會。每個學期召開家長會,與家長分析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分享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讓學生感覺到家的溫暖和學校的溫暖,家長會是家校溝通有效的橋梁,通過家長會,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對撤點并校后小學低年級內宿生進行生活指導及心理輔導起者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要充分挖掘山村小學留守兒童家長良好教育資源,解決教育難的的問題。很多家長為了生活都留學生在家就讀,大部分留守兒童都很遵守紀律,認真學習,其中家長的教育方式是關鍵的,挖掘山村小學留守兒童家長教育方法非常有必要的,組織有關教師收集這些留守兒童家長良好教育發放并全面推廣,以便低年級內宿生適應新形式教育教學的管理模式。
總之,當前撤點并校后小學低年級內宿生管理是農村一大難題,相信通過實行以上的措施,一定會對撤點并校后小學低年級內宿生管理起到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