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興 戴蘭冰 戴先明
一、引言
厭學是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較常出現的一種現象。其具體表現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不強,課堂不認真聽講,作業完成不及時,拖拉磨蹭,思想消極,不愛學習,嚴重者甚至拒絕上學。小學生厭學會給老師家長帶來煩惱,也會給小學生的成長帶來嚴重危害。通過對問卷調查的分析,師生關系、學校、家庭及社會等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大部分成績不夠優秀的學生都存在厭學現象。因此,本人為減少學生厭學現象提出了對策。
二、南山小學學生厭學的現狀調查
(一)小學生在學校里的基本情況及分析
本人實習期間發現懷化公園路小學厭學現象表現為幾個方面:
1.學生到校比較遲
學生家離學校距離遠的早上6點半就出門,到學校校附近開始買早餐、買零食、買玩具,等到上課的時候才進教室。學生在上學路上也是東張西望,邊走邊玩。
2.學生不主動讀書
進了教室也不會馬上拿出書來讀。在教室里和周圍同學說幾句話,班干部喊學生拿出書來讀,學生不理睬繼續說話。
3.學生不用心讀書
學生即使拿出書來,也是慢吞吞地翻,邊翻邊看同桌讀哪里,他也跟著讀哪里。
4. 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發現學生不專注于在課堂上聽,他們的思想很容易被轉移。在上一次課堂中,本人環顧四周,發現有的學生幾乎從未主動回答過這個問題。有的學生消極對待作業。
5.作業本錯題不主動更正
作業一般上午交給老師批改后,班上課代表把作業交給老師批改,學生拿到作業本不主動更正,隨手把作業本塞進課桌就出去玩了。
(二)小學生在家里的基本情況及分析
本人在南山小學工作期間發現南山小學厭學現象表現為幾個方面:
第一,據觀察,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邊走邊玩,回到家都比較晚。到家后經常書包一扔就打開電視看,很少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第二,等家長問作業做完沒有時,他才會拿出來做,甚至有時候他撒謊,做家庭作業時如果父母在旁邊監督的話,作業基本認真完成;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監督的話,學生作業就一塌糊涂。《我國中小學生的厭學心理分析及其應對策略》(王曉娜,崔璐,2013)大多數學生在初入校園時都是抱有一定的新鮮感和好奇, 如果父母此時要求過低, 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聞不問, 或者整日忙于自己的事業, 而忽視了孩子入學后可能的心理變化。[8]
(三)問卷調查分析
本人隨機抽查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小學生,每個班56人,共發出450份問卷,收到有效問卷437份,有效率97%。
三年級110份有效問卷。83人學習態度端正,無明顯的厭學情緒;6人有輕微的厭學情緒,表現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對于老師的批評心理負擔重;11人有嚴重的厭學情緒表現在學生基礎薄弱;10人還有人屬于中度厭學,表現主要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喜歡的音體美課長期被語數外占用,厭學率是24.55%。
四年級108份有效問卷。其中77人學習態度積極,無明顯的厭學情緒,10人有嚴重厭學情緒,表現主要在學生目的不明確,還有對于異性有莫名的吸引力,分散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8人有輕微的厭學情緒,表現在過于焦慮于外界對他的看法,遇到困難,不喜歡主動溝通表達,造成心理負擔加重;還有13人屬于中度厭學,他們覺得是父母和老師給的壓力過重,厭學率是28.7%。
五年級109份有效問卷,其中72人無明顯的厭學情緒,屬于嚴重厭學的11人原因主要是叛逆心理,13人有輕微的厭學情緒,他們認為家長期望值過高,會對學生成績造成影響,13人還有人屬于中度厭學,他們認為教師教學,校園生活枯燥無趣。33.94%。
六年級108份有效問卷,其中83人無明顯的厭學情緒,屬于嚴重厭學的10人,主要表現在小升初畢業班學生升學壓力較大,家長和老師特別嚴厲;8人有輕微的厭學情緒,他們覺得學習生活過于緊張,有些心理負擔;7人還有人屬于中度厭學,厭學率是23.15%。
三、小學生厭學現象的對策研究
(一)學生層面
小學生自身要堅定學習信念,明確學習目標。與同學關系融洽,不焦慮外界對自己的看法,學習遇到困難主動尋求幫助。
(二)教師層面
第一,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適時的制定學習目標。教師應該時常表揚和激勵學生,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語數外課教師不在占用學生喜歡的音體美課,避免學生厭學情緒產生。
第三,教師主動關心學困生,課間時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遇到學生主動問錯題時,耐心且不帶負面情緒的跟學生講題,直到學生會為止。
第四,教師在課堂上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如語文課上扮角色演課文,課文用動畫視頻增加學生印象;數學課上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如低年級自己數木棍獲得數學知識,老師再現路程問題經過,學生明白并熟悉解題思路。
第五,在與家長溝通時,多講孩子的亮點,應盡可能地鼓勵孩子。
(三)學校層面
第一,改變原來“分數至上”的評價機制。第二,無差別的對待學生,學生感受到了平等,減輕對學校的抵觸情緒。第三,定期組織教師現代化教學設施使用培訓、說課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第四,支持鼓勵老師進修,如函授,自學考試。第五,細化學校管理,發現老師優點,選擇性忽略老師弱點。
(四)社會層面
學校和社會聯合組織社會活動,如學校組織學生去紅色文化發源地參觀,感受紅色文化。紅色博物館聽導游說文物的故事,傳承紅色文化精神。學校和社會聯合起來,讓我們的小學生綠色上網。教育機構舉辦家長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講座,幫助家長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五)家庭層面
家長是孩子心靈上的航燈,生活中的朋友。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營造和諧健康的家庭至關重要。父母愿意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營造和諧健康的家庭。孩子可以感受到幸福和溫暖,從而消除厭學情緒,有利于孩子學習興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