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恩菊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這句詩出自唐朝劉長卿之手,全詩我已忘記,但這一句卻印象深刻。“細雨濕衣”、“閑花落地”的景致在我們壽寧時時可見,在此不想作具體的描繪。我想說的是它留在一個從教近30年的教育者心中的一種感悟。
你出生于一個貧困縣的小山村,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孩子。你之選擇從事教書這個行業,與年少時艱難的求學和學校教育有莫大的關系。你所遇見的教師大多數都充滿愛心,或睿智或幽默或嚴肅,他們深思熟慮地、關心備至地、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那一顆顆充滿求知欲望的心靈。你被深深地感動著、激勵著。當有一天,你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該何去何從的時候,忽然就明白了:我要把老師手中愛的接力棒接過來,在建設家鄉的現在跟未來之間做一個人才培育的傳承者。就這樣,你選擇走上那三尺見方的講臺:“為伊消得人憔悴”,卻仍是“衣帶漸寬終不悔”。
一、教師生涯的第一個十年
剛行過成人禮,走上工作崗位。你躊躇滿志、激情滿懷, 你以滿腔的熱忱投入到教學中去。缺乏參考資料,自己訂閱各類書刊,自己編寫教案(你覺得一篇文章應該是一個整體,因此教案依文章總體備課卻不懂分課時,得到進修校前輩的檢查指導才得以糾正);學校當時沒有早讀課,自己每天早起陪著學生晨誦;沒有音樂老師指導,歌詠比賽就教自己會唱的歌曲;從未粗聲大氣說過話,因為拔河比賽的需要你終于扯開嗓子喊出來……家訪,你混跡學生群中,家長把你當成是她孩子的同學愛理不理,直到開口交流,才知道你是孩子的老師;動員流生,你把輟學的學生帶回家中,管吃管住,當妹妹一般培養。可是那點可憐的工資哪夠你如此隨性?可是你卻從沒計較過,不夠吃,就跑回家跟老爸要糧食。你也有個奇怪的爸,只要你努力工作沒錢孝敬他他也不言不語。每個學期都組織學生春游、秋游進行本土教育,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體會什么叫“江山多嬌”,什么為“赤子情懷”,什么是“厚德載物”。甚至于結婚都不懂得請假,婚禮剛結束,送走親友,第二天就伏案批改作業、寫起期末評語,只想著學生的功課耽誤不得。
“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唯盡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長而后能收人之長。”第一個十年,其實你自己還是個徒弟王,教學也談不上有經驗,但是,因為年輕有激情有理想,憑著一腔熱血一頭扎進課堂,管他是東施效顰,抑或是盲人摸象,大膽嘗試,一邊教書育人,一邊自我學習成長,倒也打了兩個翻身仗,贏得青眼相待。在教學實踐中,煉出智慧,練出自信。
二、教師生涯的第二個十年
第二個十年,人也邁入而立之年,有家有室。生活不能只有詩和遠方,生活還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個理想主義者憑著一腔熱血,努力了十多年,差點就把自己燒成了灰燼。那時語文界正推出新概念作文,你把學生往新概念的路上引導,學生文風一變,有些用心的家長就發覺了,唯恐耽誤他孩子的升學考試,直到收到高考錄取通知,這位家長用電話告知喜訊的方式委婉的表達了他的歉意,這還是溫和的……伴隨國家經濟改革的深入,人們開始大膽談錢,類似的事情不斷發酵升級,對教育的各種質疑層出不窮---站在一線教學的教師必得有掌舵人的自信與魄力方能應對自如。
你一直以為職稱評聘是跟努力工作成正比的,恥于以巧言令色的方式謀劃私利。職稱第一次評不上,你覺得是自己還不夠努力,于是“擼起袖子加油干”!你開始寫點論文發表在CN刊物上、業余時間更加努力:給校刊做編輯、指導學生作文參賽。無論其他同事如何施展七十二變,你的工作量化積分穩居第二位,奈何終究在民主投票中希望落空……如此循環多年,依然是名落孫山后。在其位謀其職,終究是意難平啊!你悲哀地發現有些事不是僅靠努力工作,提升業務就能解決的。畢竟僧多粥少,又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些事你不是不懂,只是你太犟。你教給學生什么自己也堅守什么,你痛苦,你迷惘,你用出走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郁悶。其實你的出走還有一根導火索:你上課習慣手機靜音,卻不料有一回上完課,拿起手機,發現有十幾個未接來電,一種惶恐的感覺油然而生,回過電話你才知道一個小時前,上小學的兒子跟同學玩耍磕著了,等你趕到醫院看到的是——兒子站在急診室里,護士已經在他頭上縫了三針,正要給他貼上紗布包起來。兒子滿頭滿腦的血水加汗水,咬著牙不吭一聲,送他來的老師遠遠站著照看,肇事的同學在那哇啦哇啦哭著。身為母親的你看著兒子心疼到雙膝發軟,差點沒癱到地上。內心里有一個聲音在叫囂:“教什么破書教成這樣!這么多年職稱沒聘上,也沒照顧好兒子!教什么教?”第二天你遞交了辭職信,帶著孩子流浪去了。流浪的日子倒也清閑無拘,可惜有根無形的繩子栓著你的魂兒,正所謂“芳情相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走出校門不久你就發現自己是真愛這個教書匠的活兒,那些充滿求知欲望的眼睛有多迷人……過了兩年悠哉游哉的日子,正趕上家鄉教育青黃不接之際,你接受召喚問過初心,又回到魂牽夢繞的講臺。蘇軾有詩評曰:“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有點故事方不枉此生,明白了這些,也迎來了不惑之年。
三、教學生涯的第三個十年
人生四十而不惑,往后這十年,教書育人,讀書成長于你而言只是歲月靜好,愛你所愛罷了。有人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謀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細雨濕衣”、“閑花落地”我們只管默默奉獻,堅信我們的事業將永恒發揮作用,薪火相傳。這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教育事業取得豐碩成果,這離不開千萬教師辛勤的付出。當前我國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需要我們去創新去努力去奮斗。用毛主席的話說:“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教書育人永無止境,各位同仁一起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