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麟
(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圓號原稱為“法國號”,自十七世紀出現以來就經常能在各種形式的音樂中看到它的身影。因我國圓號教育事業起步相對較晚,早期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導致圓號教育工作缺乏針對性與科學性,制約了圓號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隨著近年來國內外學術交流的頻繁,有很多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被引入,在圓號教育事業得到空前發展的今天需要圓號教育工作者不斷對圓號教育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使圓號教學方法能夠滿足圓號教育工作的實際需求。
圓號教育事業在我國起步較晚,雖然現在國際間交流合作頻繁但是相對其他器樂圓號教育領域的研究還是較少,所運用的教育方法相對比較傳統,且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與圓號實際教學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圓號室內樂教學過程不僅忽視對音準、試奏的訓練,還忽視圓號特有的重奏能力;不僅忽視對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還忽視學生在舞臺表演中實踐能力的提升。
圓號的音色溫暖而又飽滿,在木管與銅管樂器之間起到很好的連接作用,又因自身樂器結構復雜,泛音多,所以經常出現錯音或音不準的現象,音準訓練往往被忽略。除此以外視奏也是我們要重點培養的能力,這是對學生樂理、音準、以及演奏能力的綜合體現,對學生在室內樂演奏中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因為圓號音域寬廣,音色溫暖,作曲家經常用圓號去做不同樂器之間的連接,或者用圓號去表現和聲色彩,由此可見圓號在重走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讓學生在室內樂中與其他演奏員做到音色、發音、演奏法的統一是我們要重點訓練的內容。在我們強調圓號演奏能力的同時一定要明白圓號在不同樂曲中扮演的角色,從而才能和其他樂器之間做好配合,給整首樂曲增添色彩。
音樂表現對演奏者的發音、音色、演奏技巧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只有當學生掌握一定演奏技巧和控制能力以后才能把音樂情感準確的表現出來,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綜合素質對于音樂表現會有不到位的地方。為此,在圓號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重視。要脫離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側重對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在目前的室內樂教學中很少把音樂表現能力提到一個高度,制約了學生的后期發展。
受心理素質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在舞臺表演過程中出現怯場等現象,未能將學生實際演奏水平發揮出來,影響整體演奏效果。在圓號部分的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呼吸狀態十分關鍵,很多學生都會因為心理的緊張情緒而造成生理上的呼吸緊張,以至于身體變得僵硬,而這必將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舞臺實踐就是要學生通過大量的表演熟悉舞臺并積累經驗去克服緊張情緒所帶來的失誤。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室內樂中圓號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是提升室內樂中圓號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根本途徑,需要教師對課堂內容有針對性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難點,在具體實施當中做到因材施教。
對圓號教學進行改革,應從落實音準訓練入手。首先室內樂中對于圓號的音準教學要有針對性,每位學生的音準辨別能力是有差異的,在音準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要有相應的教學手段。其次,學生對于自身音準的判斷來源于整首作品的調式調性,要在演奏的過程中隨時利用自己的嘴部控制能力和右手來修正音準。第三,訓練學生在室內樂合奏中分辨正確的音準旋律,過濾掉沒有參考價值的音響,不被錯誤的音準旋律所影響,培養學生的自我糾錯的能力。最后教師應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準訓練環境,防止外界因素對學生音準訓練帶來不必要的影響,為音準訓練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在圓號室內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重奏作為重點教學內容,根據課程進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在課堂內容上來看分為兩部分,包括圓號重奏和圓號與其他樂器之間的重奏,這兩種形式的重奏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有很大的區別。圓號重奏是本專業內的合奏,要求每位圓號演奏者的發音、音色、音準以及演奏法要做到統一,并且要熟悉圓號各聲部的演奏。圓號重奏側重培養學生的演奏共性,對于學生的基本功訓練有著很高的要求,而圓號與其他樂器之間的重奏則是要讓學生在共性和個性之間去找平衡點。以木管五重奏為例,每樣樂器的發音方法、樂器材質、音色、包括演奏技巧都不相同,此時的圓號在音樂的表現上要做到共性和個性的兼顧。當圓號在做和聲鋪墊的時候要精準的去控制發音,不要過硬,音色上要靠近中低音聲部的木管樂器。在演奏旋律時要突出圓號音色的特點,把握好作曲家對音樂情感表現的要求。
在圓號教學活動中,教師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應從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演奏習慣入手。首先,要讓學生養成對演奏作品做背景研究和曲式分析的習慣,這對于學生把握全曲風格和音樂表現上有著很大的幫助,學生在了解整個作品的同時要能準確的定位出自己演奏聲部在整曲曲式與和聲上所處的位置,從而細化對每個音符的處理。其次,要培養學生聆聽的能力,室內樂作品不同于獨奏作品,圓號的演奏絕不會是獨立存在于作品之中,一定和其他樂器有情感銜接,或者是做和聲鋪墊,此時的演奏員要善于聆聽和分辨其他樂器所傳遞出的情感,能用準確的情感做出呼應,在保證樂曲完整度的前提下增添色彩。第三,要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個體間的審美標準是有差異的,在音樂審美中更是如此,所以在音樂審美方面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有相對準確的表達。我們要引導學生對不同時期音樂作品做一定的了解,熟悉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演奏風格,熟悉不同時期作品的創作環境和時代背景,我們能做到的是盡可能準確還原作曲家的創作意圖與情感。當然,演奏員也可以適當賦予作品自己的情感,但是我認為要基于對原作品的正確理解之上。
想要保證圓號專業學生在室內樂演奏中擁有良好的表現,需要從實踐入手。通過開展大量的圓號演奏實踐活動,使每一位學生均能夠從中獲取舞臺表現的機會,鍛煉學生圓號演奏能力與表演意識,盡最大努力消除學生心中的緊張因素。首先,刻苦訓練是舞臺實踐質量的保證。教師要通過正確的方法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對每次排練和訓練有一個認真嚴肅的態度,通過刻苦的訓練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減少犯錯的機會,從而讓學生對舞臺實踐充滿期望,增強自信心。其次,教師應積極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表揚。學生的怯場心理主要源于學生缺乏自信心,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能夠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消除學生內在自卑、膽怯等心理。其三,教師應培養學生自我反思意識。學生在學習、練習、表演過程中應學會反思,懂得從自身演奏中尋找不足,將問題為導向,對自身演奏能力進行提高,使學生能夠在不斷探索與發現、修正與完善中提升舞臺表演能力,為將來的就業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圓號演奏技巧不易掌握,為提升圓號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需要教師提高對音準訓練、圓號演奏能力、音樂表現、藝術舞臺實踐的重視,落實音準訓練,提升圓號重奏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提高學生的舞臺實踐能力,為推動圓號演奏教學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