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的處置方略

2019-12-16 07:46:00
南都學壇 2019年5期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

郝 宏 奎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5)

理論界和實務界對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及其處置的研究相當薄弱。實戰中,處置人員對什么樣的精神病患者會實施劫持人質案件缺乏基本的認識,將如何對劫持者是否精神病患者進行現場甄別、并有針對性地予以處置視為畏途。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實施劫持人質的精神病患者主要是精神分裂癥患者,而幻覺和妄想是精神分裂癥最主要、最典型的癥狀,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的病態動機目的正是幻覺和妄想支配的結果,有無系統的幻覺和妄想出現則是現場甄別劫持者是否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主要依據。處置活動中所有的對話、溝通、談判、武力行動,都應該基于劫持者的感知覺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和行為障礙、認知功能障礙開展,通過談判消解其病態劫持動機,“滿足”其病態劫持目的,促其中止劫持行為,或者為武力處置創造機會。

一、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及處置方法的研究狀況

在劫持人質案件的主體中,精神病患者占有較大的比重。據美國警方早期的部分統計,52% (Fuselier,1986)和85%(Austin Police Department,1991)的人質事件是由患有精神障礙的人所為。在我國,雖然沒有全面精確的統計數據以供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此類案件時有發生。比如,2005年是河南省鄭州市劫持人質案件發案最多的年份,當年下半年接連發生7·15、8·9、11·8、11·30(該案當時未對外發布)4起劫持人質案件,其中8·9和11·30兩起案件的劫持者均為典型的精神病患者,8·9案件中的劫持者是一個大學生,出現了“有人驅車持續跟蹤追殺”的幻覺與妄想,便選擇小道、莊稼地朝郊區方向逃跑,以躲避“追殺”,清晨,在饑渴難耐的情況下,進入市郊一居民家尋找食物,被房主——一位70多歲的老漢發現,老漢以為其是入室行竊,遂對其嚴厲訓斥。在外有“追殺”、內遇“訓斥”的情況下,該精神病患者就地拿起一把斧子將老人劫持,希望借此逃避“追殺”和盤問。11·30案件則是一位男子出現了幻覺與妄想,堅信某單位“在其大腦中安裝了監控器”,由于解決問題的要求長期得不到回應,便攜帶一爆炸裝置,將該單位的一間辦公室數名工作人員劫為人質,以引爆爆炸裝置相威脅,要求解除對他的“儀器控制”。僅就該市該年下半年發生的劫持人質案件而言,精神病患者占比50%。固然,一個地區一個階段的典型調查結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總體情況。但這足以說明,精神病患者實施劫持人質的現象并不鮮見。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實踐活動特別需要相關理論的指導。

然而,就國內的情況看,迄今為止,不僅沒有一部關于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及處置方法方面的專著出版問世,而且專題論文也幾近空白。我國港澳臺地區的情況也大抵如此,臺灣學者在其皇皇數百頁的專業著述中,僅簡要地描述了一起患有妄想癥的精神病患者實施的劫持人質案件的處置情況,并且未對處置情況進行闡述和評價[1]。

國際社會的相關研究也相對薄弱,研究成果多是一鱗半爪,既缺乏理論上的系統闡述,也缺乏實用的處置方法體系或整體方案。就連美國危機談判專家加里·內斯納(Gary Noesner)(1)加里是一位資深談判專家,1972年進入FBI,在那里工作了整整30年,其中,從1980年到2002年專門從事危機談判工作,達23年之久,退休之前曾擔任FBI重大事件應對小組(CIRG)下屬的危機談判處(CUN)負責人10年,被譽為FBI首席談判專家、危機管理專家,FBI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在其所著《FBI高難度談判課》一書中也未對此問題進行闡述[2]60-61。王大偉、張榕榕先生在其對英美國家危機談判進行系統介紹的著述中,盡管專篇闡述了談判專家應該掌握的變態心理學論題,但該篇真正涉及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特點及談判、處置方法方面的實質論述,僅有寥寥數百字[3]。對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及其處置活動特點的研究是處置實踐的迫切需要,也是填補該項學術研究空白的迫切需要。

二、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實踐面臨的現實困境

正是由于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的欠缺,中外警方在處置精神病患者實施的劫持人質案件實踐中,存在諸多困惑,甚至存在程度不同的恐懼心理,將對該類案件的處置活動視為畏途。

如何與劫持人質的精神病患者談判并成功解救人質,確實是令各國警方普遍感到棘手的一個難題。美國警察在培訓時曾有學員表示:“患有精神障礙的劫持者就像響尾蛇一樣,盤踞一角并隨時準備攻擊,只是我不知那攻擊會發生在何時?!彼麄冊浻龅揭黄鸢讣阂幻加芯穹至寻Y的高加索裔男子在一家醫院劫持了5名人質,稱醫院拿他患病的兒子進行醫學實驗并導致了他兒子的死亡。該男子要求媒體將這個情況公之于眾。通過談判人員的努力,劫持者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并準備釋放人質。為了緩和氣氛,談判人員建議人質在被釋放時拍拍劫持者的肩膀,告訴他“我們是愛你的”。不料人質做出這一舉動后,劫持者突然情緒激動地抓起武器并且大叫大嚷,隨后斷然拒絕釋放人質。為了保護人質安全,警方戰術小組無奈之下只好擊斃了劫持者[4]。顯然,如果談判人員不能正確甄別患有精神病的劫持者,不了解他們的病態動機目的和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行為、認知方面的障礙與特點,不掌握緩和矛盾、化解危機的方法,就會將自己暴露在劫持者隨時可能發起的攻擊之下,同時亦會將人質推入危險境地。處置人員還有可能在極大的壓力之下過度使用武力,隨意剝奪劫持者的生命,甚至會出現武力處置形式及戰機選擇利用不當的情況。對劫持者過度使用武力,比如當著人質擊斃劫持者,既有悖于最低限度使用武器原則,還會對人質產生嚴重的身心影響,致使人質出現“創傷后壓力失調”(PR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現象,長期伴隨恐懼、失望、自暴自棄、過度驚恐、精神無法集中、做噩夢等癥狀。

對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方法的研究,應該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引領,針對警方面臨的現實難題和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進行科學的探討。

中外警方對該類案件處置的共同困惑與恐懼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沒有把握精神病與人質案件的內在聯系

打開有關精神病問題的專業著述,專家學者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將精神病分為輕重不同的多個層次,每個層次又有多種多樣紛繁復雜的精神病類型,每個類型的精神病患者又有不同的致病原因、病癥表現、行為特點、可能出現的攻擊類型以及不同的應對策略方法。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情況的精神病患者中,哪些患者、在什么情況下、會基于什么動機目的實施什么樣的劫持人質行為,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沒有一位專家學者對此進行過深入系統的研究,更沒有人對精神病患者與人質案件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過一一對應的科學揭示。

對上述復雜的專業問題,即使是精神病領域內的理論學者和臨床專家也很難做到了如指掌,融會貫通,科學運用。作為精神病問題理論與實務外行的警方指揮員、談判人員、武力處置人員真正弄清并牢固熟記精神病的基本類型與主要特征都很難做到,更遑論系統掌握精神病與人質案件的相互聯系了。

(二)缺乏鑒別精神病患者的實用方法

精神病的癥狀不像器質性疾病那樣具有可視化、可量化的特點,一些臨床專家也將精神病診斷、鑒別視為畏途。一些被要求到現場提供專家咨詢意見的高水平臨床專家坦言,即使他們被請到案發現場,對劫持者是否為精神病患者的甄別,也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觀察過程,并且不能保證得出準確的結論。對此,筆者曾到一家精神病醫院與高水平的精神病醫生進行過求證,該專家直言不諱地認同以上觀點。但這并不意味著精神病醫生或專家水平低下,他們的不自信主要緣于兩個原因,一方面緣于他們很少接觸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的處置實踐,所以,他們往往從理論出發,傾向于將問題考慮得過于復雜,比如,將劫持人質的精神病患者所患精神病的種類考慮過于寬泛;另一方面,緣于精神病診斷依據的特殊性。

精神病診斷依據的特殊性可透過羅森漢實驗窺斑見豹(2)羅森漢實驗有不同的文獻出處,它們對實驗基本事實和結論的表述大體一致,但在一些細節問題上,不同文獻互有出入,本文引用時,準確起見,綜合了三個方面文獻資料,詳見:錢明、劉暢、崔光成《醫學心理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32頁;湯新華《“兩羅”實驗及其在美國教室里的應用》,載《江蘇教育研究》2009年1期,第60-64頁;黃凱平《羅森漢實驗》,https://wenku.baidu.com/view/dc01ffeca8114431b80dd801.htm。。該實驗分為兩個部分:在第一部分,挑選出3男5女,包括羅森漢本人,共9人,其中有兒科醫生、精神病學專家、畫家、家庭主婦、心理學研究生和心理學專家等,他們假扮成精神病患者去美國幾個州的12家精神病院求診。這些精神病院,包括非常豪華的現代醫院和設備落后、較為簡陋的醫院。就醫之前,羅森漢對被試者進行了簡單的培訓,要求被試者不要打理個人衛生,并盡量讓自己顯得很臟,與周圍整潔的環境不協調。羅森漢還要求被試者練習如何將醫院強制病人服用的藥物藏匿下來并處理掉。按照事先的計劃,被試者偽造了姓名和職業后去醫院就診。就診時,被試者向醫生陳述,總是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當醫生問被試者其他情況時,被試者都按實際情況陳述。當醫生要被試者住院確診時,被試者均表示癥狀消失,言行舉止也都恢復正常。最終,“被試者中有8人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1人被診斷為‘躁狂抑郁癥’, 9人平均每人住院‘治療’19天,最長的52天,最短的7天”[5]。

根據羅森漢的研究,被試者在住院“治療”期間,醫生和護士都沒有發現他們是正常人。相反,很多精神病患者卻知道被試者是正常的?!袄?,有個年輕病人對被試者說:‘你沒有病。你若不是記者,就是教授?!€有的病人說道:‘你是來視察醫院的?!盵5]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羅森漢每天寫筆記記錄所發生的一切,這被醫護人員稱作‘書寫行為’,并被看作精神分裂癥導致的偏執行為”[5]。后來,他以《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為題,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他明確得出結論:精神病醫生并不能把正常人與精神病患者真正區別開來。

“有一家精神病院向羅森漢的觀點提出了質疑,稱在接下來3個月,無論羅森漢派來多少假病人,他們一定會準確區分出來。羅森漢又開始了第二部分實驗:他表示將在3個月內不停地指派一些假病人去這家醫院就診。結果表明:這家醫院聲稱這期間到醫院就診的193名病人中,羅森漢至少派來了41名假病人,另外還有42名病人也被懷疑是羅森漢派來的。而羅森漢卻表示他實際上不曾派過一個人?!盵5]

此后還有一些學者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也都印證了羅森漢的結論。

“盡管精神病醫生們遵循一套嚴格的診斷程序來區別‘正?!c‘病態’,也一直致力于改進診斷方法,但無論如何,對精神病的診斷標準都無法像心臟病、癌癥、腎病一樣通過客觀指標來判斷。精神病學到現在也無法回應羅森漢實驗結論的挑戰,精神病醫生也確實很難真正區分所謂精神病患者與正常人,他們專業化的診斷技術并不可靠?!盵5]

由此可以看出,準確判斷一個人是否精神病患者并不容易,即使在專業領域也會發生失誤,更何況由警察進行現場鑒別。

(三)未能掌握應對精神病患者的科學方法

除了面臨以上兩個問題外,更讓人感到頭疼的是,即使準確無誤地將劫持者診斷為精神病患者,警方也缺乏有關精神病患者病癥特點和應對方法方面的基本知識和處置經驗。處置活動中,現場指揮員、談判人員、武力處置人員往往拿對待正常人的方法對待精神病患者,或者根據自己對精神病患者特點想當然的理解,采用相應的方法予以處置,致使處置過程一波三折,處置效果難以預料。

三、研究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方法的意義與重點

(一)研究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方法的意義

劫持人質案件處置實踐活動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與處置活動密切相關的精神病學知識、精神病患者的特征、精神病患者鑒別的科學方法,迫切需要系統、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的特點、處置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的科學方法,破解處置實踐中面臨的諸多難題。

首先,唯有強化研究,掌握特點,把握規律,方能保證科學處置,降低處置成本,提升處置成功率,盡最大可能地保障人質安全。其次,唯有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指導處置活動,方能避免過度使用武力,最大限度地挽救劫持者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對人質的間接身心傷害。

(二)研究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方法的重點

從實戰運用的需要出發,處置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重點需要破解以下難題。

1.什么樣的精神病患者會劫持人質。借以明確劫持人質案件處置實踐中需要重點關注和研究的精神病類型。

2.精神病患者為什么會劫持人質。借以明確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的病態動機。

3.精神病患者通常會提出什么訴求。借以明確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的病態目的。

4.由誰、根據什么判斷劫持者是否精神病患者。借以明確處置實踐中鑒別精神病患者的主體與依據。

5.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有何特點。借以明確劫持人質的精神病患者與其他劫持者的不同之點及由此帶來的整個案件的不同之點、對處置活動的特殊要求。

6.對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的處置特點。借以明確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與其他劫持人質案件處置的區別之點。

7.如何布控。借以明確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中的現場控制策略和環境營造特點。

8.如何談判。借以明確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中,在應對病態劫持動機目的、回應病態訴求方面的特點。

9.如何進行武力處置。借以明確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中,武力處置在形式選擇、戰機把握、戰術運用方面的特點。

研究前5個問題,旨在破解患有精神病的劫持者的特點及其實施的案件特點;研究后4個問題,旨在破解處置活動的特點。一旦破解了這9個問題,掌握了科學的處置規律,便可以對癥下藥,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實現成功處置目標。

四、研究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及處置方法的科學路徑

破解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活動面臨有三大基礎性難題、九個重點性問題,有賴于科學的研究方法與路徑。

(一)可供選擇的三種研究路徑

1.順向研究。即從研究精神病到研究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先從精神病學原理入手,從理論上對精神病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從臨床上進行具體實地觀察考察,力求系統深入地掌握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尤其要全面掌握精神病分類及其主要類型和主要癥狀,從理論上順向研究推斷什么樣的精神病患者、可能會在何種情況下基于什么樣的病態動機目的、實施什么樣的劫持人質案件,其精神障礙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處置活動應注意什么問題。

2.逆向研究。即從研究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到研究精神病。先從研究處置實踐中遇到的實施劫持人質案件的精神病患者及其表現入手,對劫持者出現精神異常的既往案例進行文獻研究、對疑似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的現行案件進行現場觀察研究,用實證的方法研究劫持者的言行狀況,對其是否精神病患者、是何種精神病患者作出判斷,搞清楚常見劫持人質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類型。

講到臨場實證研究,可能會有人擔心,既然羅森漢實驗表明,對假冒的精神病患者很難予以有效識別,那么,會不會有人假冒精神病患者實施劫持人質案件?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實證研究豈不是存在錯誤判斷的風險。筆者認為,盡管理論上存在正常人假冒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的可能性,但實踐中發生的概率極小,迄今為止,中外尚未見相關報道。通常情況下,正常人沒有必要假冒精神病患者實施劫持人質案件,因為假冒行為不會給其帶來任何利益。

3.雙向研究。這是一種綜合性研究。首先,以粗淺的順向研究打基礎,初步掌握有關精神病的基本知識。其次,以扎實的逆向研究深入求證,明確劫持人質的常見精神病類型。再次,對通過初步的順向研究和逆向研究所判明的劫持人質的常見精神病,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研究,聚焦重點問題,科學概括患者的言行特點與規律,明確進行準確識別的標準和穩妥予以處置的方法。

(二)三種研究方法的優選

單純的順向研究,事倍功半。精神病專家學者之所以對現場甄別精神病患者、現場指導處置活動缺乏自信,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順向研究,缺乏逆向實證研究。他們雖學富五車,對精神病治療問題臨床經驗豐富,但是沒有深入劫持人質案件處置實踐,對一定時間跨度內、一定空間范圍內的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的情況進行主動的、系統的、持續性的跟蹤考察和研究,他們所掌握的通常是警方進行專業請教時,偶爾送上門的個案。故此,受逆向研究素材所限,他們只能憑借豐厚的精神病領域的知識和經驗,開展從理論到理論的順向研究,很難從煩瑣復雜的理論中走出來,很難對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問題作出精準、科學的闡釋,也很難對劫持人質案件處置實踐提供有實際指導價值的系統研究成果。作為處置主體的警察受精神病方面基本知識和經驗的局限,單純的順向研究更是舉步維艱。

單純的逆向研究,如果研究者缺乏起碼的精神病理論基礎,或者直接、間接掌握的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的實戰案例數量不多,直接從案件入手開展實證研究也困難重重,很難抽象出科學的結論。

科學的研究路徑必須是綜合性雙向研究,并且第一步的順向研究宜簡,第二步的逆向研究宜實,第三步的雙向對接要深。雙向研究由粗淺的理論到具體的實踐,再由具體的實踐回到特定的理論,逐步深化認識,矯正觀點,直至對精神病患者實施劫持人質的規律特點作出科學的概括,得出科學嚴謹的結論,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以上筆者所倡導的對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處置方法的研究路徑,實際上也是筆者研究本論題所采用的方法。

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問題研究之所以十分薄弱,研究成果之所以寥若晨星,主要原因是研究方法存在問題,其器不利,其事難善。筆者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是隨著被動地對相關案例了解的不斷增多,而逐步產生研究興趣,并開始主動收集與積累資料。借助于有限的《司法精神病》知識,從21世紀初開始,深度關注中國境內見諸媒體的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案件,至今已有將近20年的時間。筆者搜集的精神病患者(主要是指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的劫持人質案件,較為完整、具有研究價值的有數十起,對這些案件,筆者一方面注意歸納、抽象它們的共性特點;另一方面致力于對其中的部分案件進行深度研究,包括訪談處置現場指揮員、談判人員、武力處置人員,還曾到精神病醫院探訪被警方生擒的、實施劫持人質案件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并對精神病主治醫師進行深度專業訪談。通過這些調查研究工作,筆者基本上掌握了劫持人質精神病患者所患精神病的主要類型、病癥,及其病態劫持動機目的、語言行為特點。

在此基礎上,為了確證自己研究結論的科學性、正確性,筆者又重點對與劫持人質案件高度關聯的精神病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向高水平精神病專家請教,以此不斷完善研究結論。

筆者研究該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在于指導劫持人質案件處置實踐,讀者對象是普通公安民警,為此,行文中將最大限度地避開各種各樣紛紜復雜的精神病學概念與理論問題。

五、狹義的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特指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

“精神病(psychosis)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會發生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盵6]

在此,需要強調說明的是,精神病學對精神病的定義和分類十分復雜,學術界和實務界對精神病的內涵與外延并未達成廣泛的共識、形成公認的定義。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對精神與行為障礙的分類,都有百種之多,警務人員在指導實戰出發的研究與應用中,如果陷于紛紜復雜的概念之中,必然會如墜五里云霧,難以自拔。為此,警務人員必須從浩繁的精神病概念與分類中解脫出來,將復雜問題予以簡單處理。研究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問題,有三類相關對象或現象需要予以關注:表現出輕微精神障礙的劫持者;劫持人質的躁狂抑郁癥患者;劫持人質的精神分裂癥患者。

第一類對象屬于正常對象;第二類對象是廣義精神病中應予重點關注的對象;第三類對象,精神分裂癥是狹義精神病,是一種最具典型性的精神病,一方面,患者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同正常人相比具有本質的差異,另一方面,其與正常人、其他類型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的動機目的差異極大。精神分裂癥患者是所有實施劫持人質的精神病患者中最為特殊、最應該重點研究、需特別對待的一類精神病患者,也是本文論述的核心問題。

“傳統‘精神病’用于特指精神分裂癥等少數重癥精神疾病,為了與其他精神疾病種類相區別,把它稱為‘精神病性精神障礙’,其他則歸為‘非精神病精神障礙’?!盵7]3“美國精神病協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修訂版)(DSM-IV-TR)認為:‘精神病一詞有很多定義,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狹義的精神病只局限于幻覺和妄想表現,患者對精神病態表現沒有自知力。’”[7]3

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完全是基于幻覺和妄想支配下的病態動機目的而作案,這種幻覺和妄想是系統而連貫的,是患者確信不疑、沒有任何自知力的。其他實施劫持人質的廣義精神病患者,個別情況下也可能會伴隨有幻覺或妄想,但其幻覺、妄想只是碎片化的,甚至在外界的提示、引導之下,患者能夠意識到在其身上出現的幻覺、妄想客觀上是不存在的。有鑒于此,可以將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作狹義理解,即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

(一)用常規方法應對表現出輕微精神障礙的劫持者

表現出輕微精神障礙的劫持者,屬于正常人,不能將他們視為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的行為人,多數為正常人,他們往往基于種種壓力與挫折鋌而走險,選擇了犯罪,而且在犯罪過程中又會承受種種新的壓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刺激,在實施劫持行為的過程中,會或多或少表現出一些輕微的精神障礙,比如焦慮、恐怖以及偏執、沖動、反社會人格、表演型人格等癥狀。這些表現屬于非精神病性癥狀(non-psychotic symptoms)。劫持者出現這些輕微的精神障礙,并不意味著他們是精神病患者,同他們的談判、對案件的處置,應該正常推進。此時,談判活動的一個首要的目標,就是消除這些輕微的精神障礙,使劫持者恢復正常的精神狀態。

談判的初始階段首先應該立足于安定劫持者情緒,控制現場局勢,建立起有效溝通渠道,形成基本的談判氣氛。談判人員要向劫持者亮明自己的身份,說明幫助解決問題的職責所在,強調警方關心并保障包括劫持者在內的每一個人的安全,明確表示和平地解決問題、不希望任何人受到傷害的愿望。無論劫持者言談如何粗魯、情緒如何暴躁,要求如何急躁,談判人員務必要保持頭腦冷靜、情緒淡定、語氣和緩。要留心傾聽、準確記錄其言談內容。

談判氣氛形成之后,實質性的談判應該按照階梯推進式人質談判模式,與劫持者展開談判,以促成案件的和平解決,或為武力處置創造條件。

(二)用準常規方法應對劫持人質的躁狂抑郁癥患者

“躁狂抑郁癥兼有躁狂狀態和抑郁狀態兩種主要表現,發病期間表現情感高漲時稱為躁狂,表現為情感低落時稱為抑郁。病癥具有周期性和可緩解性,間歇期病人精神活動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現為人格缺損。伴有行為及思維的障礙。其情感改變的特點表現為情感異常高漲或低落,往往會出現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維遲緩、心情沮喪、焦慮暴躁,心神不寧、不愿交談等。這類病人一生中會反復多次發作,間歇期精神狀態可完全恢復正常。發病時可能每次都為躁狂或都為抑郁,也可能有躁狂抑郁不規則交替發作。”[8]

劫持人質的行為人中,有一定比例的躁狂抑郁癥患者。

1.常規應對方法是基礎。他們盡管是精神病患者,但劫持人質的動機目的通常情況下尚屬常態,而非病態,躁狂抑郁癥充其量對劫持行為的發生具有促進作用。為此,應對患有躁狂抑郁癥狀的劫持者,特別是同他們的談判溝通,應以正常談判活動為基礎,談判活動仍然應該按照對待正常人的談判原則、技巧、策略推進。

2.談判對話要富有耐心。同時基于他們的病癥特點,應注意談判方法的特殊性,做到同中有異。無論他們呈現持續性的躁狂狀態,還是呈現持續性的抑郁狀態,抑或是交替呈現兩種狀態,談判中,情緒的穩定、溝通氣氛的形成、共鳴的產生、信任的建立較之于正常人,都會更難一些。此時,談判人員需要把握以下談判要領。

第一,要克服急躁心理。談判人員對躁狂抑郁癥患者需要有更多的耐心,要有進行持久談判的準備。

第二,要更加注重運用傾聽的談判技巧。在劫持者出現躁狂狀態時,要因勢利導,引導其充分發泄,做忠實、積極的傾聽者。

第三,要更加注重單方溝通技巧的運用及其與傾聽技巧的配合。在劫持者出現抑郁狀態,長時間沉默不語時,談判人員要主動向其單方發話,設法使劫持者將影響其開口談話的恐懼和顧慮表達出來,要不時傳遞保障其安全、幫助其解決問題或渡過難關的信息,以緩和緊張局面,促其應答。一旦其開口講話,談判人員就應該最大限度地運用傾聽技巧中的談判工具,如“最小的鼓勵(minimal encouragements)”“復述(paraphrasing)”“簡單重復(mirroring)”“開放式問句(open-ended questions)”,引導劫持者充分傾訴,以促進良好溝通關系的形成[2]116-121。

第四,談判人員要努力促成雙方形成共鳴,建立融洽關系,竭盡全力建立起劫持者對談判人員的信任,以期改變其行為,或在談判溝通過程中為武力處置創造戰機。

此外,對該類人員劫持人質案件的處置,現場環境要盡可能安靜。同時,鑒于這類人員出現自殺的概率較高,要盡量阻止其自殺,或注意防止其自殺前殺害人質。

(三)聚焦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案件的處置

在實施劫持人質的所有行為人中,唯有精神分裂癥患者同其他劫持主體——包括正常人與其他精神病患者——相比,具有本質差異。精神分裂癥是實施劫持人質的精神病患者中最主要、最集中、最典型精神病類型,是精神病患者劫持人質問題應關注的重點。

1.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劫持人質行為的動機目的具有特殊性:正常人以及某些類型的精神病患者實施劫持人質行為的動機目的是現實的、世俗的——金錢名利、恩怨情仇、宗教信仰、政治理想等;而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劫持人質行為的動機目的是病態的,即虛幻的。

2.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情況與行為模式具有特殊性:正常人以及某些類型的精神病患者在劫持人質的過程中,其意識來源于對客觀事物的反應,行為受其正常的意識支配;而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劫持人質過程中的意識,有相當的成分來源于病態的虛幻,甚至在特定階段上其行為完全受虛幻的意識支配。

因此,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案件的處置,應該采用完全不同的處置方法體系。

六、精神分裂癥及其與劫持人質高度關聯的主要臨床癥狀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臨床上往往表現為癥狀各異的綜合癥,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行為及認知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礙,通常表現為各部分精神活動之間以及主觀精神活動與客觀環境之間的不協調。發病年齡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過程緩慢,患者一般意識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認知功能的損害。病程一般遷延,呈反復發作、加重或惡化,部分患者最終出現衰退和精神殘疾,但有的患者經過治療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狀態。”[9]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常見精神障礙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感知覺障礙

感知覺障礙主要表現為幻覺。幻覺是虛幻的感知覺,是指在客觀現實中并不存在某種事物,但病人卻感知到它的存在?;糜X主要表現為以下6種類型。

1.幻聽。指在客觀上沒有聲音刺激的情況下出現聲音——自然聲音或言語聲——的知覺體驗?;颊呱踔聊軈^別發聲者的性別、是否熟人?;寐牥罨颊咦瞿呈碌拿钚曰寐?,評價、斥責、嘲笑患者的評論性幻聽,幾個聲音交織出現相互爭吵的爭論性幻聽。

2.幻視。指在客觀上沒有視覺刺激的情況下出現視覺現象、看到不存在的景象和人的體驗。

3.幻嗅。聞到客觀上并不存在的特殊味道。

4.味幻覺。感覺食物中有某種特殊味道,認為其中有異物或毒物。

5.幻觸。皮膚表面有特殊的感覺,如感覺有風在吹,有蟲在爬。

6.內臟幻覺。對自己身體內部有異常體驗,例如器官的扭轉、穿孔。

對于同一器官,如果幻覺體驗和真實知覺同時存在、同時消失稱為功能性幻覺,例如聽到流水聲就會出現斥責、嘲笑聲。對于不同器官,如果幻覺體驗和真實知覺同時存在、同時消失稱為反射性幻覺,例如聽到開門聲就會出現門口有人影的幻視。和心理因素直接相關,具有濃厚情感色彩的幻想稱為心因性幻覺,往往是患者急切盼望出現的事情。

(二)思維障礙

“思維障礙是精神分裂癥的主要癥狀,主要包括思維形式障礙和思維內容障礙?!盵10]

思維形式障礙主要表現為思維聯想活動過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維聯想連貫性及邏輯性等方面的障礙。

思維內容障礙主要表現為妄想。妄想是在病理基礎上產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態的推理和判斷。最常出現的妄想主要有以下14種。

1.被害妄想。又稱(被)迫害妄想,指患者毫無根據地認為,自己及家人正在遭受某些組織、團體或個人造謠中傷、陷害毒害、謀殺追殺?!敖^大多數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監視、被排斥、被投藥或被謀殺等,患者在妄想影響下,往往為了進行自我保護而作出防御或攻擊性行為?!盵11]劫持人質通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被害妄想往往與影響妄想、中毒妄想、被跟蹤妄想和被監視妄想交織出現在同一患者身上。

2.影響妄想。又稱物理影響妄想或被控制感,指患者感覺到或堅信自己的思想、行動被外界某種或某些特殊的力量、使用特別先進的儀器予以控制。通常會聲稱大腦被裝入控制器,或者外太空有衛星用電波控制其行為。其一舉一動均被洞悉和操控,甚至于被強加了一些不屬于他們的思想和意愿,嚴重影響了其精神活動、身體健康,感覺到不能自主,極不舒服。為了擺脫被控制的困境,患者會采取劫持人質的極端手段,脅迫有關方面采取行動,幫其解決問題。

3.中毒妄想。指患者認為自己的飲食內被人投放了某種“毒藥”,導致自己中毒。中毒的結果不僅表現為身體上的極度不適,還表現為精神上的不良后果,如出現大腦空白。求醫“排毒”“解毒”,要求有關方面偵查、懲處下毒的兇手,是他們與妄想相伴隨的基本行為,劫持人質往往被用作脅迫政府破案的一個手段。

4.被跟蹤妄想和被監視妄想。指患者感覺并堅信有人在持續性地跟蹤、監視自己。手段包括駕車或徒步跟蹤、監視,利用高科技跟蹤、監視?;颊咭环矫鏁敕皆O法逃避跟蹤、監視,另一方面會求助政府或專家幫助破解困境。

5.疑病妄想。又稱身體妄想,指患者無端認為自己罹患諸如癌癥之類的絕癥或某種嚴重疾病,或者堅信自己體內有某種異物。對醫院醫生的診斷結論極端排斥,或認為醫院醫生的水平、醫術有問題,或認為醫生有意欺騙他,對生活十分絕望。

6.關系妄想。指患者錯誤地相信周圍發生的本來與其不相干的事物、現象、變化,均與其有關,對其不利。患者認為別人說的話、報紙電視上的報道都和自己有關,是別有用心針對他的,甚至某些自然現象也與其密切相關。

7.嫉妒妄想。指患者認為自己的配偶不忠,已有外遇。患者即使找不到證據也不善罷甘休,進而跟蹤監視自己的配偶,執著地尋找“第三者”?;颊咴诋a生緊張、焦慮、煩躁情緒的同時,嚴重的會訴諸暴力。

8.夸大妄想。指患者認為并堅信自己有很高的職位、超長的才能、無上的權力、巨大的財富,或者認為自己是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已經或者即將有許多重大發明創造。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夸大妄想缺乏現實基礎,內容荒謬、離奇。

9.發明妄想。是夸大妄想的一種,指患者堅信自己極度聰明,已經或即將有重大發明創造,已經解決或接近解決國內外的某些重大科技難題,因而自己是對國家和人類有特殊貢獻的人。為了獲得認可和支持,他們有時會不擇手段。

10.血統妄想與非血統妄想。血統妄想又稱名人血統妄想或出身顯貴妄想,常與非血統妄想同時出現。患者會突然認識到或者“發現”,自己的父母是“養父母”,真正的“親生”父母是某社會知名人士、皇族貴族、名門世家、國家政要,甚至是外國顯要人員。為了能夠驗明正身,得到承認,患者可能采取種種手段,甚至不惜訴諸暴力。

11.鐘情妄想。指患者認為別人愛上了自己,甚至要與其建立婚姻關系,將別人的一顰一笑都認為是愛的表現,而客觀上別人并未愛上他。

12.罪惡妄想。指患者無中生有地認為自己存在嚴重的罪錯,或無限夸大自己的某些罪錯,堅信自己罪孽深重,應當受到嚴重的懲罰?;颊呱踔習鲃右蠼邮芴幜P、改造,有時還會自傷自殺。

13.宗教妄想。指患者非同尋常地相信某些宗教信念,認為自己是神的使者,奉命到人間濟世救人。

14.虛無妄想。又稱否定妄想,指患者固執地認為自己和他人乃至世界是不存在的,都已毀滅??吹降囊磺卸际遣徽鎸嵉?、不存在的,自己是行尸走肉,器官或已壞死,或已退化。

此外,精神分裂癥患者還會出現易人妄想(易人錯覺癥)、扮演妄想、變獸妄想、色情妄想等。

妄想具有堅定性,患者不接受事實和理性的糾正,對自己的想法堅信不疑。妄想是患者獨有的個人信念。

(三)情感障礙

“主要表現為情感淡漠及情感反應不協調,以及不協調性興奮、易激惹、抑郁及焦慮等情感癥狀。”[11]

(四)意志和行為障礙

主要表現為意志減退甚至缺乏,或表現為有打算但少執行。

(五)認知功能障礙

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認知缺陷的發生率高,會出現諸如信息處理、注意、記憶、執行功能等方面的認知缺陷。

在精神分裂癥的上述五個方面的精神障礙中,與劫持人質案件關聯性最大的是感知覺障礙和思維障礙。第一,它們與劫持病態動機目的高度關聯;第二,它們是現場鑒別的主要依據;第三,警方圍繞這兩大精神障礙內容應持的態度及反應方式,是處置該類劫持人質案件的關鍵所在。

精神分裂癥患者常常出現幻覺——妄想綜合癥(hallucination delusional syndrome),他們的舉止中幻覺和妄想伴隨出現,一般先出現幻聽、幻視等,隨后繼發性出現被害妄想和影響妄想,幻想和妄想之間相互聯系與影響。

此外,充分認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對于武力處置活動也具有積極意義。

七、對實施劫持人質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現場鑒別

現場鑒別實施劫持人質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涉及兩個基本的問題,一是如何鑒別,二是由誰鑒別。

如何鑒別,即鑒別的依據和標準是什么,具體講,就是當劫持者出現什么情況時可以認定其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為此,必須首先探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的病態動機目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明其基于這種病態動機目的會出現哪些異于常人的言行表現。

(一)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的病態動機目的

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主要基于被害妄想的劫持人質,二是主要基于夸大妄想的劫持人質。前者,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通常是為了逼迫有關方面幫助他們擺脫“感知”(幻覺——妄想)到的“真實”困境;后者,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通常是為了實現其認為(幻覺——妄想)的“真實”美好境界。

1.主要基于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的病態動機目的。主要基于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之所以會實施劫持人質行為,通常是其被病癥中的負面情景嚴重困擾,找不到擺脫困境的其他辦法,或尋求擺脫困境的其他辦法屢屢受挫,在無路可走的境況下,絕地反擊,擄人為質,逼迫相關方面和人員對向其“施加迫害”的“人”或“組織”進行調查、追究,改變、結束其“被迫害”的處境,借助對弱者的劫持,要挾強者救助同樣作為“弱者”的自己。這是劫持人質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最通常的、占比最大的病態劫持動機目的,即為什么劫持和通過劫持要實現的目標。當然,現實情況是紛紜復雜的,有時精神病患者遭遇的困境是相互交織的,通常是病中困境與現實困境相疊加,虛幻挫折與真實挫折相交織,其劫持人質既可能是如上所述的一種主動進攻行為,也有可能是以劫持人質為防護手段的一種被動避險行為。

如前所述的2005年8月9日,鄭州某大學患有精神分裂癥的學生,本來是為了躲避幻覺和妄想中的迫害,結果在躲避過程中其又被誤認為竊賊,遭到訓斥,一方面面臨“追殺”,另一方面又被當作竊賊訓斥,情急之下劫人為質,索要槍支彈藥,以期安全離開,有效自衛,以擺脫雙重困境。有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逃避“追殺”的過程中,可能出現長時間、大跨度流動,在流動期間也可能由于生計的需要,會實施盜竊、搶劫等犯罪活動,在面臨抓捕的過程中,他們會劫持人質,抗拒抓捕,并提出擺脫被迫害處境的訴求。

2.主要基于夸大妄想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的病態動機目的。主要基于夸大妄想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之所以會實施劫持人質行為,通常情況下是他們被一種虛幻的特殊能力、身份、關系所強烈地刺激,他們堅信這種能力、身份、關系一旦能夠得到認同、接納、關注,他們將一鳴驚人,一步登天,或獨步天下,造福眾生。但是,這種特殊的能力、身份、關系有關方面和人員卻視若不見,不理不睬,他們在“正?!蓖緩诫y以走通的情況下,選擇劫持手段,逼迫有關方面和人員幫助他們促成美好夢想。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現場向警方提出的要求通常與他們的妄想內容(通常表現為迫害妄想、物理影響妄想、夸大妄想、名門妄想等)、幻覺內容(受到迫害的幻視、幻聽,虛幻的特殊能力、身份、關系)相關聯。主要基于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通常是要求有關方面、人員或對“迫害”主體(個人或組織)加以追究,或對“迫害”結果及狀態加以消除,或對“迫害”結果和狀態分別予以處置;主要基于夸大妄想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向警方提出的訴求通常是幫助其聯系相關人員、部門、領導、專家,或由專家、媒體見證其特殊能力與價值,幫助其創造能夠施展能力、體現價值的條件,使虛幻的特殊能力、身份、關系能夠得到認同,能夠發揮潛在能量,展示潛在價值,實現美好愿望。

例如,2010年7月7日晚,發生在廣州市越秀區站南路的一湖北男子持刀劫持一名女性的案件,在劫持人質的過程中不斷質問:“為什么要逼我呢?”“從湖北到廣州都想把我殺了?”并大喊要見市長、記者,聲稱“有問題要反映”,表現出的就是典型的被害妄想,并可能伴有幻覺[12]。

(二)對劫持人質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現場鑒別

對劫持人質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現場鑒別,即由誰、根據什么判斷劫持者是否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問題。

1.甄別依據。通過前面的論述,已經清楚地明確了精神分裂癥患者出于什么動機、為了什么目的而劫持人質,明乎此,鑒別依據問題就可迎刃而解。那就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對其為何如此、及借此為何的傾訴、陳述與要求,自始至終充滿了癡人說夢的情節和訴求,諸如此類的訴與求,是對精神分裂癥的精準詮釋。那么,劫持者在圍繞劫持行為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的現場言談和行為表現中,是否存在系統性的癡人說夢現象(幻覺與妄想),就是判別劫持者是否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最為可靠的標準。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的常見病態訴求包括訴與求兩個方面,病態之訴往往與劫持動機相關,病態之求往往與劫持目的相關。

癡人說夢的病態之訴,諸如某個體(團伙、組織、個人、政府部門……)是黑社會(特務、間諜、壞人……),對其本人(及家人……)實施了(以下行為):在其家中、工作場所、行走道路上安裝了監控儀器,其行動、語言、思維均被洞悉、控制……在其大腦中安裝了監控儀器,24小時監控其思想……時刻對其進行徒步或車輛跟蹤、監控、追殺……向其大米中、飯菜中投毒,吃后大腦一片空白,身體受到傷害……將其本人或家人作為醫療試驗品,對其進行手術或由其服用新藥,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或者,其特殊才能、貢獻得不到認可和推廣……其重大發明創造項目得不到大力支持……其極致尊貴身份得不到認證,或與特定政要、名人的特殊血親關系無法得以確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癡人說夢的病態之求,諸如要求警方或相關方面拆除施加“迫害”者安裝在其體內、家中、工作場所、行走道路上的監控儀器,停止跟蹤、追殺、投毒等“迫害”活動……偵查、調查迫害陰謀活動,盡快抓捕、嚴厲懲處投毒者、監控者、黑社會、特務、間諜……相關職能部門和人員,或迅速行動,或作出承諾,再也不能對其訴求像以前那樣“敷衍塞責”“玩忽職守”了,“對不負責任”的人員應予以追究;有的還提出要求媒體介入、現場采訪直播。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即可判斷為精神分裂癥患者。

2.甄別主體?;谏鲜稣J識,處置指揮員和談判人員就可以根據精神分裂癥的一般病癥表現,對劫持者是否精神病患者作出判斷。處置過程中,如果有臨床精神病專家進行現場指導更好,處置人員亦可獨自進行現場甄別,并得出科學、準確的結論。

八、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劫持人質案件的主要特點

以上對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或臨場癥狀的探討,實際上是對其病癥特點的揭示,這些特點對于現場甄別劫持者是否精神分裂癥患者具有重要的價值。下面是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劫持人質案件特點的揭示,以期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案件的處置,能夠把握特點,遵循規律,對癥下藥。

(一)性情多疑易生抵觸情緒

對主要基于被害妄想而實施劫持行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其長期生活在被“迫害”的困境與恐懼之中,也長期生活在求告無門的無助與絕望之中。在患者一方看來,一路走來,無人相信、無人理睬,無人伸手相助,有關方面和人員,其中可能包括警方和警察,麻木冷酷、玩忽職守、敷衍塞責。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與警方回避問題、袒護迫害者不無關系。個別情況下,劫持者指控的“迫害”主體機關可能就是某公安機關或政法機關。他們現場與警方的接觸過程中,往往會對警方的行為及行為意圖產生猜疑,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對此問題,警方不能按照常規思維思考問題,而應該從患者的病態心理和情緒出發,注意每一個環節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免引起其猜疑,或產生抵觸情緒。

(二)將幻覺與妄想當成真相

精神分裂癥患者言談舉止中表現出的系統性癡人說夢,其所陳述事實的虛幻性、其所提要求的荒誕性是不言而喻、顯而易見的。任何一位在場的正常人,都可以根據常識形成判斷,認為患者所講事實客觀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對患者自身而言,其所表述的幻覺與妄想內容,是他們所“真實”地感受到的情景,絕對不是為了騙人而故意編造,也不是為了胡攪蠻纏而信口開河。

病魔使他們將幻覺當真相,將妄想當實情。他們對幻覺與妄想內容的堅信不疑,在其發病期間是根本無法改變的,試圖讓他們認識到幻覺與妄想內容的虛假性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

(三)注意力易分散不易集中

精神分裂癥患者通常都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如信息處理、注意、記憶、執行功能等方面的缺陷。這些障礙的存在,使患者對外界刺激意義的理解力低于正常人,使患者對特定事物注意的持久性低于正常人。與正常人相比,患者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更難以高度、持續集中;即使是一些精神分裂癥患者表面看來對外界刺激高度戒備、極其靈敏(或極其遲緩),但這種注意的靈敏性,并不能保證其注意力的持續集中。

注意力的分散,往往會使劫持者對人質的控制和對警方的防備出現疏漏。

(四)行動反應不太靈活靈敏

意志和行為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存在,決定了精神分裂癥患者行動反應的靈活靈敏程度低于正常人。盡管有時精神分裂癥患者表面看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歇斯底里、殺氣騰騰,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對外界事物的反應和應變十分靈敏,也不意味著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攻擊能力強于正常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棘手之處在于,其感知覺障礙和思維障礙的存在,使他們的行為動機目的異于常規,難以捉摸;而他們的意志和行為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存在,使他們的行為反應的靈敏度和靈活性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反應能力和行為能力。

九、處置實施劫持人質案件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要領

處置劫持人質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必須針對其病理特點,對癥下藥,采取行動。要重點在營造適宜的處置環境、運用適宜的談判技巧、采取適宜的武力行動上,體現處置活動的獨特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消除猜疑,避免對立,營造良好對話氛圍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的劫持人質案件的現場控制,總體原則是,創造有助于消除猜疑、避免對立的適宜環境,營造良好對話氛圍。劫持人質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大多具有被害妄想,即使是那些具有夸大妄想的患者,也由于在尋求認可和幫助的過程中充滿了艱辛、挫折、無助和無奈,對人間的“冷漠”“麻木”乃至“敵意”體驗深切,他們與常人相比,對可能的迫害和算計更加敏感,對警方的現場控制行動往往會進行過度的解讀,防范意識、戒備意識比正常人更強。因此,現場控制應把握 “五宜五不宜”,即氣氛宜靜不宜鬧;人員宜少不宜多;武器宜隱不宜現;態度宜溫不宜冷;措施宜緩不宜急。

現場控制,要盡量做到不展示武力和禁止過度展示武力,尤其不要在劫持者視線內出現具有攻擊性的人員和武器,盡量不讓持有武器的警察乃至著裝警察進入劫持者的視野。要盡可能緩解劫持者的心理壓力,促使其心理放松,以便形成適宜的對話氣氛,施加有效的誘導。

劫持者一旦看到荷槍實彈的警察,要及時向他說明,警察攜帶武器到現場的目的是保護他,同時也保護警察不被“壞人”襲擊,是為了抓捕迫害他的“不法之徒”。

(二)不辨真相,順水推舟,實現最佳談判目標

1.切忌分辨事實真相。警方處置精神分裂癥患者劫持人質案件,須臾不能忘記他們“將幻覺與妄想當成真相”這一特點。基于此,處置人員必須明確一個基本前提:由于劫持者期待解決的同幻覺、妄想相關的問題,在他的主觀世界中是“真實存在”的,那么,在同劫持者進行對話、交流、溝通、談判的過程中,凡是涉及幻覺、妄想的內容,警方也應該將其作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真實存在”的問題來對待,以劫持者可以感受到的誠懇態度,通過認真、嚴肅的探討和論證,現場形成劫持者認為可行的“解決問題”方案。對話、交流、溝通、談判過程中,切忌在劫持者感知的“真實存在”之外,觸及其他與之不同的真實存在。

“假作真時真亦假”,警方不可能說服劫持者,使之認識到自己的陳述是幻覺與妄想,更不能試圖去證明他們陳述的內容是錯的。面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基于幻覺與妄想的陳述,任何分辨和探求客觀真相的直接后果,就是激怒劫持者,使其認為警方在“敷衍塞責”乃至 “顛倒黑白”、甚或是與“加害者”“同流合污”“助桀為虐”,警方在對話過程中必須以精神病患者所認為的“真”為“真”。

與劫持者對話的一個最基本底線是做到“五不”:不能試圖用真相糾正劫持者陳述的荒誕不經的幻覺與妄想內容;不能回絕劫持者提出的客觀上沒有辦法操作的荒誕不經的訴求;不能直接向劫持者指出他是精神病患者;不能提出幫助劫持者聯系醫院進行治療的建議;不能直接向劫持者指出他所陳述的內容是精神病導致的幻覺和妄想。

2.以假為真破解問題。警方在同劫持者的溝通過程中,應該吃透病情,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將其所有的訴與求都當作真實的問題,像解決真實問題那樣接受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訴求,對其表示深度同情,與其一起探討解決的途徑與辦法。

談判人員應跟隨精神病患者走入他的幻覺與妄想,“相信”并感受他的病態世界,并且在他的病態世界中,與其一道尋求擺脫其所面臨的病中困境、或步入其病態美景的出路,滿足其荒誕不經的迫切要求。使之在談判人員的引導下,在走出病態困境、或步入病態美景的同時,也失去進行劫持人質犯罪的原動力,中止犯罪,實現使劫持者放下武器、釋放人質的最佳談判目標。

同時,劫持者也可能由于看到解決問題有望而放松警惕,在對人質的控制和對警方的防守上出現空隙,這可以為武力處置贏得有利戰機,對此,下面將專門闡述。

也有的劫持者案發前發病,警方到場后病癥緩解。此時,警方應根據劫持者病情緩解之后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對話溝通,勸導劫持者中止劫持行為。

3.避免迎合具體事實。這里必須注意一個問題,一定不能讓劫持者看出來警方是假裝認同其訴與求。為此,對劫持者妄想、幻覺內容的順應性認同答復,需要控制在抽象順應的層面,避免迎合具體事實細節,以防迎合內容與警方無從知曉的劫持者的妄想、幻覺內容出現不合拍的地方,使其產生不信任感。

尤其應該注意的是,不能不假思索、隨聲附和地回應聽到或看到了劫持者聽到或看到的某一具體事物。比如劫持者講他腦袋里有一個監控器,談判人員表示相信即可,當其詢問談判人員看到沒有時,策略的回答應該是:“沒有看到,但我相信你看到了?!奔炔患m正,以免激惹劫持者;又不具體描述,以免當其進一步追問監控器的形狀時無法答復,或隨意的答復與其幻覺不一。再比如,當劫持者問及看到追殺他的車輛沒有,警方要盡量岔開話題,盡量抽象認同其錯覺,一旦對其錯覺具體認同,戲就可能無法繼續演下去。

4.妥善應對特殊要求。通常情況下,作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劫持者都會提出一個問題,就是要求媒體介入甚至直播其訴求,要求高級別領導到場聽取反映問題、承諾解決問題。在基于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實施的劫持人質案件中,劫持者對底層職能部門與負責人的“不作為”有“切身感受”,通常不再對低層領導抱有幻想,他們一般會認為,底層領導要么是不愿解決問題,要么沒有能力解決如此之大的訴求,為此,迫切期待高層媒體、高層領導能夠為他們主持公道,解決問題,改變困境或促成好事。

當劫持者提出由媒體和領導人到場的要求時,談判人員不能直接答復同意,也不要簡單拒絕,談判活動應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圍繞劫持者提出的由媒體和領導人到場的要求本身展開對話。比如可以對細節問題進行討論:為什么要請媒體和領導人,請他們要解決什么問題,要什么樣的記者等。

第二,彈性答復拖延時間。比如,答復要向自己的領導請示,要讓自己的領導與劫持者想見的人員聯系,要讓自己的領導了解他們是不是能夠馬上到場。

第三,可以慎重安排相關媒體介入?!叭绻襟w介入有助于穩定人質的情緒,可以謹慎安排相關媒體介入。但被選擇的媒體記者必須作出承諾:未經警方同意不能播放或發表采訪內容,同時媒體記者的行動應根據警方的處置意圖,無條件地配合處置、解救活動。”[13]2001年5月13日,北京西客站發生的一起劫持人質案件,在處置過程中,劫持者提出要見記者,根據警方的安排,北京市電視臺記者徐韜,全程參與了與劫持者的對話,對緩和劫持者的情緒、創造生擒戰機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四,慎重采用警察假扮記者的做法。警察同記者的職業表情、言行舉止有較大的差異,劫持者對假冒的記者很容易看出破綻。產生懷疑后,他們還會進行一系列刨根問底的考察,很難保證假冒記者不暴露身份。特殊情況下,一旦決定由警察假借媒體記者的身份介入,必須慎選人員,全面考慮,精心設計,確保不被劫持者識破。

第五,原則上不能答應劫持者提出的由高級別領導到場的要求。但不要直接拒絕,可以強調客觀理由,或者答復領導人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才能趕到現場;必要而又可行時,可安排低級別的領導、行業領導出面,以緩和局面;不要輕率安排人員假冒高級別領導,在自媒體時代,這種做法很容易穿幫。

(三)把握戰機,神速行動,成功實施武力智取

和平解決是劫持人質案件的首選處置方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的劫持人質案件的處置,更應該首選和平解決的方式。但是,在必須動用武力或應當動用武力的情況下,絕不能排斥對劫持者的武力處置。

武力處置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僅要保護人質和警察的安全,也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劫持者的安全,將對劫持者的傷害控制到最低限度,依次選擇無創傷生擒、微創傷生擒、輕創傷生擒、重創傷生擒、擊斃。將擊斃作為不得已情況下的托底處置形式。

在鼠器并存、投鼠忌器的情況下,劫持人質案件的武力處置行動比通常的武力行動在戰術上有更高的要求。為此,武力處置必須把握好時機,確定好方法,制定好策略,組織好行動。在時機、方法、策略、行動上必須把握以下戰術精髓:等待戰機、創造戰機、把握戰機、利用戰機,攻點、攻法、攻手、攻器完美組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以行動的突然性、快速性、協同性保障武力行動的圓滿成功。

對劫持人質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武力處置,應該利用劫持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和意志行為障礙,積極尋找、創造、把握、利用戰機,快速反應,快速出擊,出其不意地采取智取行動,將劫持者制服。

與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易于分散。基于此,一方面警方與其對話的過程中,容易尋找到其防控的破綻,另一方面警方分散其注意力的主動行為也容易收效。為此,采取武力行動時應先設法分散其注意力。談判人員可以在同其一道“漫游”病態世界的過程中,以及在尋求擺脫其所面臨的病中困境的出路的過程中,使其放松警覺,出現破綻,為武力處置創造戰機。

人們通常將具有攻擊行為的精神病患者視為“武瘋子”,想當然地認為精神病患者比常人更具有爆發力和攻擊力,這種認識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與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癥患者行動反應不太靈敏靈活,其對攻擊的回應相對遲鈍,在劫持者的反應慢半拍、警方的行動快半拍的前提下,警方就有足夠的處置時間差可供利用,以確保不給劫持者留下招架、還手之機。

例如,某直轄市火車站,在一輛從東北方向開來的公共汽車上,一名男子持槍和爆炸物劫持了28名乘客。該男子表示,他的專利發明可以治理臺風,減少臺風對人類的危害,但是沒有人關注,他想利用劫持人質的行動控制媒體,要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他要說的話和要做的事,并由權威人士出來赦免他無罪。劫持者自稱所持的是松發式爆炸裝置,只要松手就會引爆。在處置過程中,警方利用劫持者提出要見領導的要求,安排兩位同志上車與劫持者談判。經過近距離的仔細觀察,發現劫持者在放松警惕時手指曾不止一次短暫離開過拉環,但所謂的松發式爆炸裝置并未爆炸。顯然其爆炸裝置未必是真的,或者即使是真的,也不是松發式的。判明這一情況后,警方積極創造戰機,暗中布置乘客提出“上廁所”,以吸引劫持者的注意力。車上指揮員觀察到劫持者又一次雙手離開了爆炸裝置,隨即指揮隱蔽預伏在車外的特警隊員閃電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劫持者生擒。從特警戰斗組登車到制服嫌疑人、處置爆炸物并疏散乘客前后僅用了2分鐘[14]。

又比如,前面提到的鄭州市8·9劫持人質案件,劫持者持斧頭將一老漢劫持在老漢家中,警方趕赴現場后,劫持者要求警方給他提供一支槍,并提出制止“追殺”活動及安全離開現場的要求。在談判勸降未能收到預期效果的情況下,警方決定借提供槍支的機會,實施武力突襲。警方征得劫持者同意,將房門氣窗玻璃捅破,把經過處理的短槍通過氣窗扔進房屋內。警方經過籌劃,在捅破氣窗玻璃之前,要求處在房屋客廳內的劫持者與人質后退至遠離房門的位置。在槍支落地的同時,警方利用劫持者彎腰撿槍、毫無防備的瞬間,闖開房門,實施突襲,劫持者未及反應過來就已束手就擒,人質安全獲救。

總之,如果真正把握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特點,處置活動更易取得理想的處置效果。

猜你喜歡
精神分裂癥
食品防腐劑治療精神分裂癥,靠譜嗎
保健醫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在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
基于稀疏表示的精神分裂癥生物標記物篩選方法
奧氮平預防精神分裂癥復發性價比最高
海南醫學(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五行音樂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作用的對照研究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早、晚發性精神分裂癥臨床對照分析
松弛治療對青少年精神分裂癥干預的效果觀察
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22例臨床觀察
腦爾新膠嚢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初步臨床觀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电影| 伊人色在线视频|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国产日本视频91|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亚洲第一视频网|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91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亚洲成人|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国产免费网址|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毛片在线区| 国产99免费视频|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在线va视频| 99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夜夜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91| 五月婷婷综合色| 午夜不卡视频| 91国内在线视频| 久久国语对白| 久草网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香蕉|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影院| 91久草视频|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啪啪网|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欧美www在线观看| 美女黄网十八禁免费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亚洲三级网站|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男人的天堂|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看美女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