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斌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偉大的聲樂歌唱家、教育家卡魯索先生曾經說過:“誰學會了呼吸,誰就學會了歌唱”,掌握了比較科學的呼吸方法,并且具有高超的呼吸控制能力,[1]才能在聲樂學習的道路上正確的走下去。很多著名歌唱家和偉大教育家,在他們的著作或者專業講座上都會對聲樂演唱中的呼吸訓練著重的提到。所以在理論層面當然有很多說法,那么在實際運用中大家的理解和實踐又好像不太統一。
呼吸是聲樂演唱中的必備條件,若是演唱者在聲樂演唱中無法駕馭好呼吸,那么就無法演唱出優美的聲樂作品。[2]對于聲樂演唱來說,正確的呼吸方法就是歌唱中穩固的根基。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讓演唱者的聲音有靠山、有后臺。而人的呼吸有很多種,什么是歌唱能用到的正確的呼吸方法呢?
人們在生活中所運用的呼吸都是出自于本能而進行的呼吸,不用刻意的去控制,是很隨意很自然的。而在聲樂演唱中,由于歌唱者對于聲音的要求以及對于歌曲完整的演繹,就要考慮到如何去控制自己的吸氣、呼氣、保持等狀態,在樂句、歌詞或休止等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換氣調整,從而達到歌唱對于呼吸的要求。呼吸對于演唱者來說是需要有意識、有計劃、有準備的,所以二者有區別。
目前,大多數的聲樂界內人士認為,“胸腹式聯合呼吸”是聲樂演唱中運用到的最正確的呼吸方法,它是一種運用人體器官中胸腔、腹部肌肉及橫膈膜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全面的調動了各個呼吸器官的作用,使胸腔、腹部肌肉、橫膈膜很好的配合,完成共同協調控制氣息的任務,這種呼吸方法的運用使胸部的僵硬、緊張等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呼吸支點明顯,使聲區的變換更為統一。
在聲樂學習和演唱過程中,很多初學者在沒有完全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的情況下,就盲目的演唱大型的聲樂作品,盲目的追求音色,在演唱過程中不注意自己的呼吸方法,導致運用了錯誤的呼吸方法。
1.聞花式深吸氣。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大家在聞花時都會用鼻子進行深吸氣,再吸氣時會無意識的放松,不會猛吸氣,而這時的呼吸才是屬于正確的吸氣方法。我們在練習這種聞花香的感覺時,要刻意的去留意吸氣時小腹的起伏,小腹如果是鼓起來的,則為吸氣;相反,小腹如果是收縮的,則為呼氣。這樣進行長時間的練習,我們會慢慢適應這種深吸氣的方式,從而把它運用到我們的聲樂練習以及作品演唱中。
2.抽泣式吸氣。吸氣時的練習方法采用抽泣式吸氣,人在哭泣時都會有自身本能的反應,會出現快速的抽泣吸氣及換氣的反映,這種生理作用,能有效的達到快速吸氣的最終目的。這種在哭泣中的抽泣式吸氣,在過程中會迅速的完成收縮與放松的循環,有效的運用了呼吸器官的快速靈活性。
1.嘆氣式呼氣。在人的生理過程中,嘆氣是訓練呼氣最有效的呼吸方法,我們在深吸氣之后稍微停頓,然后再從胸腔胸口的位置,用平時我們嘆氣的感覺發出一個無聲的“哎”字,將氣息完全的釋放出去。這種練習,歌唱者可以感覺到吸入的氣流會從胸部經過氣管、喉管、咽腔送出口腔的一個呼吸的通道,繼而使聲音傳送出去。
2.哈氣式呼氣。歌唱者在運用正確的吸氣后稍停頓幾秒,然后抬起上口蓋,拉開后咽壁,向前哈氣。歌者需要在哈氣的同時,腦海里想著一邊“哈”氣一邊“吸”氣,慢慢的建立起來“邊吸邊呼”的意識。歌唱者需要在“哈”氣時,感受腰的四周有明顯的擴張,在“邊吸邊哈”的意識中哈氣,使氣息變得流暢且富有流動感。
綜上所述,先有正確的呼吸理論基礎,再加上前面所說到的練習方法,反復的進行實踐、練習、探究,很好的掌握練習正確呼吸的練習方法,每當遇到聲樂中的問題時,返回來練一練呼吸,很有可能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3]很多聲樂學習者,在歌唱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氣息不夠、憋氣、很費力等現象,這些問題都來源于對氣息的運用不夠熟練。我們應該了解正確的呼吸理論,學會控制呼吸,并在實踐反復的練習,把它運用在歌唱當中。讓它能夠更好的服務于歌唱。
前面說到,吸氣的時候要采用聞花式的深吸氣,使橫膈膜擴張,氣息下沉,但是我們在演唱過程中就經常忽視保持這樣的狀態,吸氣的時候很好,一開口唱歌氣息就憋住了,使呼吸不能積極主動的去支撐聲音,導致喉嚨和口腔變得緊張,氣息不流暢。所以我們應該更多的去練習呼吸,并在歌曲中感受呼吸的主動性,使氣息能順暢的流出,發出松弛、優美的聲音。
但如果氣息被過分的控制,則會引起呼吸器官、呼吸肌肉群僵硬、不靈活。導致氣息變得不通暢,不能持久的歌唱。所以許多老師在上課練聲之前一定要讓學生練習嘆氣,其實就是在找向下嘆氣的感覺。也就是說演唱中的嘆氣狀態是和保持吸氣狀態同時存在的,兩方面都不可缺少。它們使氣息的呼出既能保持但又不僵,既放松但又不是呼吸肌肉群的完全松懈。
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對于聲樂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在聲樂學習或演唱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都有可能從呼吸上去解決或改善。所以我呼吁廣大聲樂學者,在學習的初期一定要注意學習和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為以后更高水平的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