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婷 廣西藝術學院
教學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性特征,其中包含了和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多種因素。教師對教學設計的把控和調整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但是,在當前的美術教育見習過程中,教師對教學設計的安排存在著一些問題。
教學設計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組成部分,然而部分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時,沒有將教學目標分解成具體、可操作的目標。且根據教學主題所設計的三維教學目標之間缺乏聯系性,對于學生的學習行為也沒有可測評的依據。除此之外,教師對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方法與過程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感目標)的理論化程度認識不高,教學目標的撰寫存在不夠具體的現象。美術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往往不符合學生的學習標準,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或無法考慮到全體學生。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分清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大部分美術教師在對教學設計進行安排時,對教學重難點的設定較為隨意,無法突出本節課的重要部分,使整節課的設置過于平均化。在美術教育見習的過程中,教師也不能分清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關系,使兩者之間往往呈現出孤立的局面。
一堂好的美術課要想高效率地完成,教師必須在課前針對本節課的主題先設計出一個大概的教學過程,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整節課的學習進度,以此來保證本節課的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習效率。但是,部分教師在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進行安排時比較廣泛,想把所有的知識都塞給學生。教學內容的多和寬泛并不能提高整堂課的學習效率,還會給學生造成一種心理壓力。此外,部分美術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可能只是根據課本上的內容來進行設計,對課外知識的拓展較少。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遠離了學生生活的真實環境,從而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無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于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教師的主動選擇性很大。其實,教師不需要完全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來設置本節課的學習,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喜好來優化本節課的學習。
在美術教育見習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教師進行上課實操的次數較少,缺乏教學經驗。除此之外,在教育見習的過程中,大部分美術教師是在校的實習教師,還不能很好地轉換自己的角色,對于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運用比較困難。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具有主體差異性的人。在不同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中,學生在知識結構、感知能力、思維水平、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興趣、情感、美術表現力等方面都會有顯著的差別。因此,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時,一定要選擇最低標準,也就是選擇大多數學生都能達成的標準。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想完全達成三維教學目標可能有些困難,但是教師在每次的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指向這樣的目標。例如,在設定“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時,教師必須用具體、適當的語言詞匯進行指向,設置好最低限度。“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也是指向性目標,需要教師用相關的語言和行為對其予以支持,體現出“指向”的本意,逐步接近并達成目標。
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之間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可以在教學目標確立好之后再確立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重點之下再確立教學難點,從而形成思考的鏈條。
在安排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針對教學內容這一塊,教師所設定的教學主題首先要和學生的生活發生聯系,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只有貼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有可能被激發。學生所學的內容應從生活中提取,這樣可以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改變了以往只追求對理論知識進行灌輸的方式。
教學內容中的各個小活動,要有清晰的脈絡。每個活動要爭取做到細化,避免教學內容的空洞和寬泛,教師在組織開展每個活動的時候不要泛泛而談,要做到環環相扣,使其具有邏輯性。
教學設計是教師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學要素及其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師較好地掌握課堂,因此,美術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應做好教學設計,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