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可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產教融合”已成為高校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在高校人才培養教育中,數字創意類人才是高校專業人才輸出的主力軍,而數字創意類是文化創意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其具有時代性特征,符合當代經濟發展潮流。因此,為了培養數字創意類人才,高校必須積極進行教育改革,不斷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探討數字創意類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并不斷進行理論以及實踐創新,以培養更加優秀的數字創意類人才,為數字創意類產業的發展提供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使我國經濟產業茁壯成長。
數字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是以自主創新為基礎,將文化、信息技術、工業設計創意資源相聯系,并將設計、研發、服務、制作等用數字展現技術實現的高科技產業,其覆蓋行業廣泛,包含游戲、軟件、廣告等行業[1]。數字創意產業可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并優化傳統產業結構,但目前我國的數字創意類人才嚴重不足,這極大地阻礙了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也不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這就要求培養數字創意類人才成為我國教育的重心任務之一,而作為培養高質量、高素質人才的高校,實施數字創意類人才培養模式成了至關重要的教育改革舉措。數字創意類人才的培養有利于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對推動創意產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由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實踐能力較弱,這導致很多學生在校外實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由于學生很難自主解決問題,造成學生的實習積極性降低,甚至出現遇到困難便放棄的行為。學生由于缺乏正確的實習態度,實踐能力較弱,極大地制約了高素質、高質量人才的培養。
企業在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時往往將學生置于基層,甚至讓學生負責后勤工作,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將自身所學內容運用于工作。當學生負責專業工作時,一些企業缺乏對學生的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的實習效果不明顯,影響了對數字創意類人才的培養,不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
學生實踐能力較弱這一問題,與高校的實習監管職責有關。現如今,學生專業技術的學習離不開高校的科學性指導,而目前仍存在部分高校的教師專業技術能力有限等情況。一些教師無法科學合理地為學生在實習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作出指導,這導致高校的專業技術教學與企業的運用技術存在巨大差別,造成學生實踐方面能力較差的情況,甚至造成學生所學與所用的知識不符的情況,不利于高質量、高素質的數字創意類人才的培養。
政府應當制定相關法規為大學生校外實習提供制度支撐,為大學生排除在實習的過程中所面對的非知識層面上的困難,使大學生能更加順利地進行實習。高校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實習態度。大學生也應糾正實習態度,積極進行實習工作,在面對困難時應耐心地尋找解決方案,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應尋求教師或企業指導員的幫助,以更好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符合高校數字創意類人才培養的基本原則,有利于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及我國的經濟發展。
實習企業在安排學生的實習工作時,應著重考慮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為學生安排符合其專業與水平的工作,讓學生能更好地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做到所學與所用的層面相符,并使學生的專業知識更加扎實[2]。企業要與高??茖W合理對接,建立大學生實習管理制度,為實習學生提供專業層面的幫助,并為實習學生提供專業的理論培養和實習指導。同時,企業應明確,實習學生不等同于廉價勞動力,要明確對人才培養的社會責任感,做到與高校一起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數字創意類人才,并積極響應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為我國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這也有利于企業自身的長久發展。
高校是培養高質量、高素質數字創意類人才的主要地方,對實習學生的總體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為了讓實習學生在實習工作以及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面對專業層面上所面臨的困難,高校應該積極完善大學生校外實習管理體系,加強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并積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其次,學校還要加強對學校教師的管理,積極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以及教學能力,以幫助學生解決在實習工作中遇到的專業技術難題。再次,學校要進行相應的教育改革,教授學生符合當代企業工作的專業技術知識,使高校的專業教學更好地與企業實習工作相契合。最后,在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前,高校應先對學生做好實習教育,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實習工作,實現高校學生向企業實習生的合理轉變,這有利于數字創意類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實。
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校數字創意類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革,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為國家培養出具有較強創新意識以及兼通數字技術的高質量、高素質的數字創意類人才,這有利于推動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也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