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2)
對于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的學生來說,視唱練耳無一例外是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不僅幫助學生提高了綜合音樂素養,也是體現科班出身和業余之間的體現之一。可是在常年教學實踐中發現,一部分學生是在學習該門課程的時候主觀意識上容易輕視,不夠重視,認為今后唱流行歌曲不需要知道這個音具體是什么,也不需要去視唱生的樂譜,能夠哼唱旋律便即可;另一部分學生則是畏難情緒作祟,面臨一種不知道如何訓練,極度迷茫的狀態,常常是就算練習之后也進展緩慢,最后選擇放棄。但實際上,人類的所有認知都并非與生俱來的。那些視唱練耳天然比較好的同學,也是因為長期在練習樂器或演唱的過程中大腦和聽覺器官不斷反饋,慢慢養成了一定的絕對音感和相對音感。因此,只要是掌握了正確的練習方法和懷著平和的心態,堅持長期地主動訓練,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鍛煉出絕對音感以及建立內心聽覺。
現在很多的流行歌曲,通常會在配器中專門設置一個樂器來演奏演唱的旋律部分,用來輔助歌手的演唱,豐富歌手演唱中空缺的地方;在主歌部分很多時候是一個或幾個和弦帶過,整個小節沒有多余的伴奏,演唱者只有依靠自己的耳朵聽覺來完成這一小節,所以這時就需要更多扎實的音樂能力來進行歌曲的演唱。視唱練耳與音樂想象力相輔相成,通過長時間地專業訓練可以豐富音樂的想象力,建立“內心聽覺”,即不通過樂器演奏的幫助,內心想象出實際音響的能力,提高視覺、聽覺的感知能、思維能力以及反應能力。音樂以高低不同、長短不同、強弱不同、音色不同的音響有機地藝術組合在一起,音樂之間的協調與對抗、追逐與遇合、跳躍與停頓、飛躍與消逝等無窮的組合和變化方式,對培養學生們的分辨音律、發展音樂想象力起著直觀的作用。內心聽覺的建立對演唱、聽、演奏都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與他人合作的時候,這種能力更加至關重要。
視唱是體驗音樂的原型,是演唱的前提準備,所以在視唱、背唱練習曲時,音高和節奏是最最基本的要求,更關鍵的是通過體驗和理解,將作曲家提供的表情符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從而熟悉作品,理解作品,表達及二度再創作作品。通過視唱練習,使得學生具備內心閱讀樂譜的能力,在音樂的表現意識方面得到飛躍。相比之下,用樂器進行讀譜所體現的是將音樂符號轉化成為手指演奏技巧的能力,絲毫不能反映出預先對樂譜進行理解的這一心理過程。視唱練習曲目通常只有旋律、節奏和音樂符號,沒有歌詞,學生只可以依靠這些元素進行深度挖掘與解讀,從而表達樂譜深層的情感含義和色彩。長期以往的訓練之后,當再去演繹含有歌詞的流行音樂作品時,便可以更容易地去分析、理解作品的感情線等等方面,加上文字具象地描繪,完美地闡釋音樂作品的情感思想和內容。
練耳的訓練主要意義在于讓學生把理論概念變為實際的生動的譜上音樂形象,發掘音樂聽覺分析以及音樂記憶力,辨別音的高低、長短、音色、節拍、節奏以及調式和調性。其不只局限于培養學生記錄樂曲的技能,對于培養學生們以后發展自我鮮明的獨特音樂元素能力也起著更關鍵的深遠作用。現在流行音樂演唱形式豐富而多樣,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一個SOLO歌手和伴奏帶單一的演唱形式,例如,阿卡貝拉,和大樂隊一起,和聲伴唱等,使得音樂作品更立體、全方面地展現,而這一些演唱形式都建立在演唱者需要有較高練耳聽覺能力才可以勝任。現在很多學生跟著伴奏帶唱,音準基本上沒有特別大的問題,但幾乎不能完滿勝任伴唱和音的任務,一旦有不同旋律聲部進入就不自覺地跟著跑偏,這時候就恰恰體現了練耳訓練的重要性。當然,練習練耳是一個漫長且枯燥的過程,想要建立絕對音高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訓練和堅持,多聽多唱。好在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市面上無論是CP端還是手機APP,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比較全面的音樂聽力訓練和視唱學習的工具軟件,只要善于利用,一定可以收到較好地學習效果。
視唱練耳作為專業音樂學習道路上一門基礎課程,有著較強的技術性和藝術性,是學習音樂路上必須掌握的一個能力,其能力水平的高低決定了音樂學習者在能力縱向、橫向地拓展以及未來的音樂上升空間。視唱和練耳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但它們又是互相配合、互相影響、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課程練習學生對音高、節奏、音色、調性、結構、和弦和音樂表現力的感知,擴展了學生關于對音樂的理解、音樂視野、審美能力等,好比在打高層的地基,基礎越強大月扎實,樓房蓋得越高越牢固。在長期的練習中可以積累豐富的音樂詞匯,擴大音樂視野,同時在音樂形式和載體,風格和審美情趣等方面,也可以獲得較多的感受和較深的理解,音樂的鑒賞力自然隨之提高。千萬不要輕視,不要因為其枯燥乏味就輕易選擇放棄,日積月累,耐心踏實,把視唱練耳中學到的能力、技能,融會貫通地運用到今后流行音樂道路當中,以出眾的表演為基礎,以敏銳的音樂聽覺和優異的音準為保證,演唱和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