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以“開放包容的中國,發展繁榮的亞洲”為主題的第十屆東盟與中日韓(10+3)媒體合作研討會12月15日在四川成都舉行。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未來中國將如何發展,亞洲各國如何增進互信、加強合作,發展一個繁榮的亞洲,成為與會代表共同關注的話題。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中國始終堅持敞開大門搞建設,始終堅持開放包容的對外交往方式,不僅有能力為自己“開山鋪路”,也有能力為促進各國共同發展“逢山開路”。他表示,中國堅持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機遇,共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他著重指出,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和重要載體,共建“一帶一路”大大拓展了亞洲各國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發展空間。“一帶一路”為當今國際社會提供了最大最優的國際公共產品。展望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將為全球繁榮發展注入越來越充沛的活力。
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副秘書長曹靜在致辭時說,當前,世界形勢正在發生非常深刻的復雜的變化,東亞地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倍加珍惜的。她希望10+3涵蓋的國家能夠始終以團結作為優先,以共同發展和地區繁榮作為重點。
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華文媒體主管李慧玲表示,“按照自然的地理區劃,我們可以輕松將自己歸入同一地區,彼此以亞洲人相稱。但我們也要認識并且接受我們彼此之間的差異。而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建立互信。建立互信,除了讓我們自稱亞洲人之外,也能夠認識到我們能夠有共同的未來命運。”
緬甸仰光媒體集團主席吳哥哥致辭時說:“我們每個人都屬于亞洲社區,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我們都是這個社區的成員,我們都是亞洲人,我們都生活在亞洲大家庭當中。亞洲的共同未來,也代表著人類的共同未來。我們需要全球治理,來應對我們共同所面對的挑戰,并且共擔機遇。”他還強調,中國在全球治理改革中起著卓越的領導作用,全球治理的新形勢應保證該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共同的繁榮。“中國積極主動地參與全球治理改革計劃,那就是最好的例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都是典型的例子。”
印度《前線》雜志副編輯斯里達爾·文卡塔拉曼也在圓桌討論環節肯定了中國的重要作用。他說:“過去幾十年中,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起到的作用非常重大。中國的角色至關重要,不僅給我們其他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帶來希望,同時也展示出很多可能性,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憧憬。”
本次研討會舉行之前,還舉行了以“邁向新時代的中日韓文化合作”為主題的2019中日韓名記者對話會。與會代表和嘉賓圍繞“互學互鑒,探尋中日韓文化合作新路徑”“融合創新,推進東北亞文明和諧構建”“與時偕行,合力貢獻亞洲智慧力量”等三方面議題展開了討論交流。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在致辭中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推動中日韓文化合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強烈的時代內涵、深厚的人氣基礎、堅實的經濟支撐。新時代,中日韓文化合作正在迎來高光時刻,我們要堅持互尊互信、互學互鑒,堅持發揚絲路精神、密切人員往來,堅持發揮媒體作用、加強媒體合作。
第十屆東盟與中日韓(10+3)媒體合作研討會由人民日報社主辦,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承辦。共有來自東盟十國、中日韓及南亞六國的60余家主流媒體,以及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的150多名代表參會。▲
環球時報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