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辛平
摘 要 為了能夠提升水稻種植的產量,在水稻施肥的過程中,合理選擇施肥技術非常關鍵,其中水稻側條施肥技術屬于一種新型的施肥方式。基于此,以水稻側條施肥技術為研究背景,在分析水稻側條施肥技術應用現狀的同時,對當前水稻種植施肥存在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問題提出的基礎上,對水稻側條施肥技術應用進行探討,同時對該技術在未來應用的前景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 水稻種植;側條施肥技術;應用;展望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4.008
加強水稻側條施肥等環保技術的使用,可以有效增加氮、磷等養分的利用率,從而促進我國農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也能夠降低農業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1 水稻側條施肥技術應用現狀
1.1 認知范圍擴大,應用面積增長
農業相關部門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形式來進行全面的宣傳,使得很多農民開始逐漸掌握當前的新型農業技術,而伴隨著很多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業合作社的投入增大,全面地促進環保水稻側條施肥技術的擴大應用,使得耕種面積逐漸增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領域的高速發展。
1.2 技術優勢明顯,生產成本較低
側條施肥技術的育苗方式與傳統的方式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其主要應用全自動播種機與專用缽體育苗盤,育苗盤孔數為448孔,孔口上部直徑尺寸為16 mm、底部13 mm,高25 mm,其底部呈現出自由開啟的“Y”字型滲水孔,秧盤尺寸為618 mm×315 mm×25 mm(長×寬×高),單盤420 g。育苗的過程中,需要在缽體上鋪設一層薄膜,然后需要在每個孔位上播種3~5粒,然后再覆土。整個操作的過程中,只需要一個人來進行設備操作就能夠完成,并且其機械施工效率已經可以達到300盤/h,
效率大幅提升[1]。
1.3 減輕農業污染,提升環境效益
水稻側條施肥技術是目前非常環保的農業技術,可以有效降低農業生產中的氮磷肥料使用量。從相應數據分析可以發現[1],應用該技術能夠實現年均氮、磷濃度下降到常規量的67.99%、62.69%。從5年試驗數據分析可以發現[2],側條施肥有效降低氮、磷排放量分別為
454.56 kg、9.77 kg,排水水質得到明顯提升。如果要按照目前的水體富營養化的治理費用5 000元/(kg·hm-2)計算,總計降低經濟投入達240多萬元。因此,應用側條施肥技術可以有效降低環境污染,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2 水稻側條施肥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技術瓶頸制約推廣
側條施肥技術可以更好地實現農業的環保,但育苗、栽插與施肥方式也與其他的種植方式都不同,農民必須要進行全面的學習才能掌握該技術。此外,側條施肥中的播種機、插秧機等費用比較高,育苗盤每個約18元,整套費用達到30萬元以上,是普通農業設備費用的5倍左右。正是因為其費用非常高,所以很多農民望而卻步[3]。
2.2 配套技術尚待完善
對于插秧機來說,型號和功能直接限制該技術的大范圍使用。比如,生產中所銷售的側條施肥插秧機全部都是4條壟型,單次插秧施工只能進行4行秧苗的插秧,導致栽插效率比較低。而國內中的一些常規的插秧機單次可以插6條,甚至8條,相比之下非常明顯。此外,當前的側條插秧機行距是33 cm,株距是12~20 cm(可調)。應用到雙季水稻的種植階段,基本苗數要比常規栽插低25%左右,如果災害年份或者是管理不善,就會導致減產問題的存在。從這個角度出發,側條栽培技術與設備方面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從而提高產出效率,實現農業技術的匹配,但是需要進一步投入研發。
2.3 政策引導亟待加強
從政策的角度出發,我國目前加大力度推廣環保農業技術,但相關管理體系和政策比較缺失,生產環保型產品也不會給農戶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此外,當前農耕人員的年齡較大,學習能力比較差,也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農村合作組織沒有完全建立,新技術比較匱乏,也沒有大范圍應用。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逐漸加速,農村生活的人口在逐漸減少,農業污染比較嚴重,如何有效降低農業承包、提高環保效益是當前研究的重點,也是側條施肥插秧技術應用的背景條件。
3 水稻側條施肥技術發展對策
3.1 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培訓農業人員,促進環保技術推廣
側條施肥技術目前的應用還剛起步,宣傳效果也較差,沒有成為產業鏈的結構,其所具備的無公害、環保等特點并未被人們所認識。基于此,政府、媒體、研究機構、生產單位需要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全面的宣傳,使得人們快速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參與意識,讓消費者理性購買健康食品,對于生態環保的實現提供有力的支持。
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使其能夠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選擇最為合理的培訓內容和方式,從而使得培訓更好地為農戶水平的提升而奠定基礎。結合當地的資源特色和經營活動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訓動態模型,組織多種形式的農業培訓班,將職業培訓和就業培訓有效地結合,能夠滿足生產單位的需要,也能夠滿足學習者的要求。政府需要加強對水稻側條施肥技術等環保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給予必要的政府資金支持,使得農業合作組織和農戶愿意應用這些先進技術。
3.2 加強技術研發,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
因為我國的地理面積較大,水稻種植的區域也較廣,方式種類較多,稻米穩產對于國家糧食安全有著直接的影響,稻區農業對于生態環境也會產生直接的影響。為了能夠全面地進行水稻側條施肥技術的應用,需要農機與農藝等科研機構加大投入,不斷研發新型技術,從而可以滿足當前各個地區的機械作業規范和農藝標準,使得側條施肥技術的應用以環保為主要的出發點,結合實際需要研發出配合該技術的育苗、插秧等先進機械設備,以提升其整體的效率。同時,還應注重水稻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技術研發,不斷地摸索和應用,提高水稻的產量、環保和質量,使得我國糧食更加安全。
3.3 建立環保完善體系,實現優質稻米的推廣和應用
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管理體系和技術,建立符合我國標準要求的完善稻米生產協作體系。比如,美國已經建立了50多種認證類型,農產品有10多種,農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按照相應的標準與規范選擇符合自身需要的認證方式。在發展中,加速形成符合我國水稻產業的優勢,在條件成熟之后要進行農村合作組織的建立,形成產業鏈的方式,可以提高水稻生產水平,提升產業規模,促進環保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推動我國農業領域的全面進步。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水稻側條施肥技術應用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水稻種植的要求,合理地使用技術,從而保證水稻的生長質量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汝亮,王芳,王開軍,等.控釋氮肥側條施用對東北地區水稻產量和氮肥損失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8,32
(2):252-256.
[2] 胡迎春,韓云良,施成曉,等.氮肥減量下緩釋肥和尿素配施對黃土高原春玉米氮素利用和產量效益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9,28(7):1068-1078.
[3] 周寶元,王新兵,王志敏,等.不同耕作方式下緩釋肥對夏玉米產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6,22(3):821-829.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