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摘要】 目的 探究比較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患者施予不同中成藥治療的臨床療效。 方法 100例AIS患者, 采用雙盲分組基本原則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 各50例。參照組患者施予鹽酸川芎嗪注射液靜脈滴注進行治療, 實驗組患者施予丹參注射液靜脈注射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15 d和1個月簡式Fugl-Meyer評分法(FMA)評分、生活能力指數(BI)評分、中醫證候血瘀證積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 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15 d、1個月的BI評分、FMA評分、中醫證候血瘀證積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丹參注射液應用在AIS患者治療中, 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 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療效理想, 值得推廣。
【關鍵詞】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鹽酸川芎嗪注射液;丹參注射液;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2.046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 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 由于腦部血管阻塞或突然破裂致使血液無法流進大腦所致, 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1]。因諸多原因導致的腦組織血液供應發生障礙, 并由此發生缺血缺氧性壞死使得神經功能出現障礙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稱為AIS或急性腦梗死[2]。AIS屬于最常見的卒中類型, 約占所有卒中的60%~80%, 因急性期的時間劃分尚未統一, 通常認為是發病后14 d內[3]。AIS治療時間窗窄, 及時對病情進行評估、診斷、治療極為關鍵。本文旨在探究不同中成藥應用在AIS治療中取得的臨床療效, 并將結果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AI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雙盲分組基本原則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 每組50例。實驗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45~77歲, 平均年齡(58.7±6.1)歲。參照組患者中男29例, 女21例;年齡46~76歲, 平均年齡(58.6±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符合腦卒中相關病理診斷標準[參照中醫證候診斷標準(陰虛陽亢證:舌紅少苔、五心煩熱、失眠、健忘、耳鳴;炎亢盛證:脈弦數、舌紅苔黃、面紅目赤、口苦口干、眩暈頭痛、急躁易怒)和西醫腦卒中診斷標準][4];②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準許;③患者及家屬自愿署名同意, 臨床治療資料完整。
1. 2. 2 排除標準 ①研究依從性差者;②心、肝、腎、肺功能嚴重損傷者;③造血功能障礙者和多種藥物過敏的過敏體質者;④妊娠期、哺乳期者。
1. 3 治療方法
1. 3. 1 參照組 患者施予鹽酸川芎嗪注射液[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4485;規格:2 ml:40 mg]靜脈滴注進行治療。按照3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與40 ml的鹽酸川芎嗪注射液配比稀釋, 1次/d, 靜脈滴注, 連續治療30 d。
1. 3. 2 實驗組患者施予丹參注射液(四川三精升和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51021303;規格:10 ml)靜脈注射進行治療。將4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與10 ml的丹參注射液配比稀釋, 2次/d, 4 ml/次, 靜脈注射, 連續治療30 d。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15 d和1個月的BI評分、FMA評分、中醫證候血瘀證積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①日常生活能力評定標準:采用BI評定, 差:BI評分<60分;良:BI評分60~85分;優:BI評分>85分[5]。②運動功能評定標準:采用FMA評定, 嚴重:FMA評分<50分;良好:FMA評分50~99分;正常:BI評分為100分。③療效評定標準[6]:治愈: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程度> 90%, 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顯效: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在46%~90%, 神經功能大部分恢復, 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在18%~45%, 癥狀有所減輕;無效:患者治療后癥狀未變化甚至惡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 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15 d及1個月BI評分、FMA評分、中醫證候血瘀證積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15 d、1個月的BI評分、FMA評分、中醫證候血瘀證積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肥胖、血液病、高血壓、嗜酒過度均與腦卒中發病相關[2]。中醫學認為, 急性腦卒中的致病根本原因為氣血逆亂, 治療主要以祛風化痰、調氣血為主。研究資料顯示, 缺血性腦卒中采用中成藥治療不良反應較少(停藥后可自行消失, 無需特殊處理)、安全系數較高[7]。痛風、風濕麻痹常用川芎進行治療, 其藥效溫和, 可祛風止痛、活血化瘀, 還能減輕神經元損傷, 對某些原因造成的腦損傷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使腦缺氧現象減輕。但值得注意的是, 川芎嗪注射液可能出現藥疹, 還可能會使極少數女性經期提前。丹參注射液中丹參為主要組方成分, 作為臨床常用于治療心血管等疾病的中成藥, 具有止痛活血、舒筋活絡、化瘀的功效;且有研究顯示, 其可調節腦部缺血部位微循環[8]。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 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15 d、1個月的BI評分、FMA評分、中醫證候血瘀證積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丹參注射液應用在AIS患者中, 療效理想,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 整體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丁玉峰, 胡敦梅, 徐傳新, 等. 疏血通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系統評價.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1, 31(22):1846-1850.
[2] 裴學惠, 姚樹貴, 鄧小農. 不同中成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的臨床療效對比觀察. 中國中醫急癥, 2015, 24(1):132-134.
[3] 閆晨, 馬德鄰, 馬妍, 等. 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中成藥的臨床分析.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36(17):4190-4192.
[4] 李榮, 趙幸娟, 侯巧紅. 活血化瘀治療在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的作用.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9):115-117.
[5] 申杰, 楊潔紅, 徐彬, 等. 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中醫證型與危險因素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中醫急癥, 2017, 26(9):1522-1524.
[6] 張麗. 活血化瘀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35):46-47.
[7] 廖祥明, 肖小六, 鐘振洲, 等. 銀杏內酯注射液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及其神經功能保護作用. 中成藥, 2018, 40(12):209-211.
[8] 夏振西, 尹延偉, 夏翠俏, 等. 豨薟通栓膠囊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20(10):14-16.
[收稿日期: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