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鐘嶸《詩品》的摘句批評及其誤讀

2019-12-16 01:46:44劉純友
青年文學家 2019年32期

摘? 要:《詩品》之摘句批評大致可分為摘句考證、摘句為法、摘句為評三類,其總體特征可概括為“重句而不唯句”,一曰不以句之有無為品之高下,二曰以句代章,“摘句”與“尋章”并行不悖,三曰解句不離其篇,解篇不離其人。其摘句批評在形式與觀念兩方面得到繼承,但同時也被誤讀。后世更多地出現了“重句”乃至“唯句”的傾向,就文學創作而言表現為刻意苦吟和因襲名句,就文學批評而言表現為截句為評,就文學傳播而言表現為因句得名,但其“離篇”與“失人”的弊端也十分明顯。

關鍵詞:《詩品》;摘句批評;誤讀

作者簡介:劉純友,男,湖南衡陽人,1995年生,武漢大學文學院2017級文藝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化與文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2-0-04

鐘嶸的《詩品》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可多得的文論經典,章學誠曾將之與《文心雕龍》相提并論,并認為:“《詩品》之于論詩,視《文心雕龍》之于論文,皆專門名家勒為成書之初祖也。《文心》體大而慮周,《詩品》思深而意遠。蓋《文心》籠罩群言,而《詩品》深從六藝溯流別也,論詩論文而知溯流別,則可以探源經籍,而進窺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矣。”[1]559 現代學者蔣祖怡先生則將《詩品》與《文心雕龍》合稱為“中國古代文論的雙璧”,可見其在中國文論中的份量。自二十世紀以來,對《詩品》的研究雖不如《文心雕龍》研究顯赫,卻也有聲有色,成果斐然。在《詩品》研究當中,學者們對其批評方法有較為廣泛的關注,這其中又以張伯偉、曹旭二位先生為代表,前者在《鐘嶸<詩品>的批評方法論》一文中將其概括為“品第高下”、“推尋源流”、“較其異同”、“喻以形象”、“知人論世”、“尋章摘句”六種方法;后者則在《詩品箋注·序》中將《詩品》的批評方法歸納為比較批評、歷史批評、摘句批評、本事批評、形象批評。此外,賴力行、譚帆、蕭華榮、查屏球、劉明今、張福勛、方志紅、李燃青等學者都對《詩品》的批評方法有所討論,但就方法歸納和論述范圍而言,皆未出二者之外。除此之外,尚有秦丙坤在《論<詩品>中的借言批評法》中提出了借言批評,為二人所未論及。

就目前來看,對《詩品》的批評方法的概括已經有了較大進展,然而對其具體方法的分析尚稍嫌不足①。本文主要關注《詩品》中的摘句批評,試圖從鐘嶸的具體品評中探究其摘句批評之體例與觀念,并從而探討其對中國文學批評的方法與觀念之影響,以及其所受到的誤讀。

一、《詩品》摘句批評的淵源

摘句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可以說是伴隨著人類語言而產生的。人類生活在語言之中,但并非所有的語言都被記錄、被記憶。從廣義上說,我們今天所見到的一切記載都是經過了各種篩選機制的。在這些記載當中,人們又會進一步進行篩選,在卷帙浩繁之中抽檢出三言五語,并將之作為精華牢牢記憶。我們所討論的摘句,就是從整體篇章當中抽取出一部分文字語言的現象。

在先秦時期,摘句的主要形式有二。其一是諸子語錄,大抵相當于莊子的“重言”,各種各樣的“子曰”是其基本格式;其二則是賦《詩》言志,從《詩》當中斷章取義,引申發揮。二者都是摘句的文化心理的表現形式,但后者是《詩品》摘句的直接淵源。對于將先秦引《詩》作為摘句的直接來源,學者們多無異議,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我們并不完全同意那種認為先秦的摘句完全是為“意思”服務而與“審美”無關的觀點②,但卻贊成先秦摘句并非純正的摘句批評,因為先秦摘句的重點確乎不在“句”,而在“句”在所引用的對話語境中所可能生發出來的意蘊。

大體說來,真正的摘句批評出現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世說新語》中諸多對“佳句”的探討很有代表性。《世說新語·文學》云: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戶前,問古詩中何句為最。睹思未答。孝伯詠“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為佳。[2]242又云: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①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2]205。此外,《世說新語》中還記載了時人對郭璞的“林無靜樹,川無停流”[2]224、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2]116、孫綽“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起而界道”[2]234等佳句的稱贊與欣賞。這說明,至少在清談的層面之上,“佳句”成為一種社會風尚。除《世說新語》外,當時史書中亦有不少“摘句嗟賞”的例子③。這正如鐘嶸所說:“觀王公縉紳之士,每博論之余,何嘗不以詩為口實”[3]37。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大概形成了一種“摘句褒貶”的時代風氣,《南齊書·文學傳論》云:“若子桓之品藻人才,仲治之區判文體,陸機辨于《文賦 》,李充論于《翰林》,張眎摘句褒貶,顏延圖寫情興。各任懷抱,共為權衡。”[4]617劉勰《文心雕龍·隱秀》亦云:“如欲辨秀,亦惟摘句。”[5]1502故此,我們大致可以判定此時期人們已經有了自覺的摘句的意識,并將“秀句”作為賞鑒的對象,且將之與人物品鑒以及對詩人藝術成就的評判結合起來。所以,“有句”與“無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詩歌藝術成就的分水嶺。明乎此,我們就對《詩品》摘句批評的淵源與背景有了一定了解,以方便接下來的分析。

二、《詩品》摘句批評的分析

我們以曹旭《詩品箋注》作為底本,對《詩品》中的“摘句”進行了統計。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摘句”包括兩種情況,其一是完整的摘句,即摘下來的詩句是完整的;其二是以詞代句,即摘取某個詞(多是意象)代指某一詩句,這在形式上雖不完備,但實際上也是在摘句的意義上使用的。此外,《詩品》中還有一些只提到詩篇名的情況,雖然和“摘句”相并列,但不能當做摘句。相反,雖然摘出來的句客觀上更多地代指篇名,也算作摘句。

根據以上原則,我們統計出了《詩品》摘句一共十四處。其中《詩品序》五處(三序合一),《上品》④一處,《中品》七處⑤,《下品》一處⑥。《詩品》摘句用例大致可分為摘句考證、摘句為法、摘句為評三大類,摘句考證僅出現一次,是為了說明五言詩之濫觴⑦。摘句為法也只出現在《詩品序》中,是為了昭示詩界法程,如:若乃經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於用事?“思君如流水(徐干)”,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曹植),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張華)”,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謝靈運)”,詎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3]98摘句為評⑧則貫穿于《詩品》全書,其區別于摘句為法之處在于,前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評價詩人及其作品的具體成就和地位,而后者則主要為了論述詩歌法式,包括美學理想、創作觀念等。前者類似于具體的文學評論,而后者則傾向于總體性的文學理論。一般而言,除了摘句考證一條和一條難以分辨外⑨,《詩品》的摘句多是“秀句”(亡佚之作也難以分辨),都是詩人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或作品,有些甚至是當時公認的⑩。這表明,《詩品》的摘句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當時的“秀句”文化影響的。

以上介紹了《詩品》摘句的基本情況,接下來筆者將對其摘句特征進行簡要分析。為說明《詩品》摘句的特征,我們先考察當時的一般情況。就《世說新語》、《宋書》、《南齊書》等文獻中諸多摘句來看,其要點有三。其一是摘句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可以被摘出來單獨欣賞,且在很大程度上也確實是被單獨欣賞的,如前舉之“摘句嗟賞”之例。其二是摘句多以景句為主,要么在辭藻上比較華艷,如“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要么格式上比較謹嚴,如“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而界道”;要么意境上比較玄遠,如“林無靜樹,川無停流”;要么運思上比較奇巧,如“白雪紛紛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風起”;要么出語上比較天然,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總而言之,確實是“立片言以居要”和“篇中之獨拔”的“秀句”。其三是有一定的“唯句”現象,即以“有句無句”作為衡量標準,這一點也就是劉勰所反感的“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對此,鐘嶸也認為時人“終朝點綴,分夜呻吟”的后果也不過就是“獨觀謂為警策,眾睹終淪平鈍”。劉勰和鐘嶸以后,后人對六朝“有句無篇”的現象多有批評,如宋張戒《歲寒堂詩話》:“謝康樂‘池塘生春草,顏延之‘明月照積雪(乃謝靈運詩,張戒誤),謝玄暉‘澄江靜如練,江文通‘日暮碧云合,王籍‘鳥鳴山更幽,謝真‘風定花猶落,柳惲‘亭皋木葉下,何遜‘夜雨滴空階,就其一篇之中,稍免雕鐫,粗足意味,便稱佳句,然比之陶阮以前蘇李古詩、曹劉之作,九牛一毛也。大抵句中若無意味,譬之山無煙云,春無草樹,豈復可觀?”[6]33嚴羽《滄浪詩話》亦云:“建安之作, 全在氣象,不可尋枝摘葉。靈運之詩,已是徹首尾成對句矣,是以不及建安。”[7]111從《詩品》來看,鐘嶸和劉勰一樣,對當時的“唯句”傾向是持警惕態度的。就“秀句”的應用語境來看,多是作為“口實”的談資,然而詩歌創作卻不同,它必須建立在字、詞、句、篇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基礎上?,然后方可論“秀句”之有無。由此,我們再來考察《詩品》摘句的特征。

《詩品》摘句批評的特征可概括為“重句而不唯句”,具體說來有三個表現,一曰不以句之有無為品之高下,二曰以句代章,“摘句”與“尋章”并行不悖,三曰解句不離其篇,解篇不離其人。

《詩品》重視秀句的事實,已經如前所述。值得注意的是,鐘嶸雖重句然而卻并不唯句。這首先表現在不以句之有無為品之高下,對此張伯偉先生有過相關論述。他認為,《詩品》的摘句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直接摘出詩句并欣賞,一種是指出有佳句而不落實。前者以中品為主,后者則下品為多,由此說明鐘嶸雖然看到了“句”在篇中的作用,卻并未對此給予過高的肯定。筆者同意張先生的結論,但對其兩種類型的統計有所商榷。張先生認為直接摘句以中品為主,恐怕是排除掉《詩品序》后的結論。如果將《詩品序》中的摘句還原到對具體詩人的品評中,就會發現鐘嶸實際上對三品詩人都有所摘句,而上品詩人如曹植便有佳句“高臺多悲風”、“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樓”三句,謝靈運也有“明月照積雪”、“池塘生春草”兩句,故中品詩人為主的說法便站不住腳了。對于只指出佳句存在的情況的分析,似乎也存在一定問題。首先,《詩品》中的“句”未必便是切切實實的一句話,如“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安道詩雖弱,有清上之句”之中的“句”與其落實為“句”,不如理解為“章”或“篇”。如果按照這樣的理解,那么此種情況則還應該容納被提到了具體詩篇(可以想見這些詩篇在當時大多是名篇)的詩人,如此一來,據筆者統計,上品中所有詩人都是“有篇之人”,故不可謂下品為多?。無論如何,《詩品》并未以句之有無為品之高下這點是沒有問題的了。

其次,以句代章,“摘句”與“尋章”并用。這一點簡單說來就是“不辨章句”,或者說并不強分章與句。有兩點表現,其一是既是“摘句”也是“尋章”,其二是“摘句”和“尋章”同條并列在一起。前者如《上品·古詩》條:“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客從遠方來”、“橘柚垂華實”,亦為驚絕矣!”這屬于首句代指全篇。還有如《中品·應璩》:至“濟濟今日所”,華靡可諷味焉。這屬于摘句以代全篇(《詩品·下品》亦此例)。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詩品》的具體評論都有一定“以句代篇”的味道。后者如《詩品序·五言警策》條,《中品·何晏等》、《中品·郭泰機等》條,都是篇名與具體“摘句”相并列的情況。

其三,解句不離其篇,解篇不離其人。《詩品》摘句的另一個特點是對“摘句”的解釋,并未就某一句進行鑒賞和解釋,而往往是由句及篇,因篇及人,又或是句句相并,篇篇共列,人人相較。由句及篇者,如“平叔‘鴻雁之篇,風規見矣”(《中品·何晏等》),“鴻雁”指的是何晏的名句“鴻鵠比翼游,群飛戲太清”,假如只看這句詩的話,確實生動地描繪了鴻鵠飛翔之美,但鐘嶸卻并未對此進行賞析,而是直接轉向了“風規見矣”,而要理解到這一層,就必須結合全詩進行分析,因此詩的下一句是“常恐夭網羅,憂禍一旦并”,如此方能領略到這句詩的政治內涵。因篇及人者,以對陶潛的評論較為典型,《中品·陶潛》條云:“至若‘歡言酌春酒、‘日暮天無云,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耶?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結合該句前面一句“世嘆其質直”,就會發現鐘嶸之所以摘出這兩句詩乃是為了替陶潛平反,證明其亦有風華清靡之作,并非田家之語,并進而引出對陶潛的整體評價,即“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與其說這段摘句是為了賞詩,而毋寧說是為了論人。至于句句相并,篇篇共列,人人相較者,如《中品·郭泰機等》云:“泰機‘寒女之制,孤怨宜恨。長康能以二韻答四首之美。世基‘橫海,顧邁鴻飛。戴凱人實貧羸,而才章富健。觀此五子,文雖不多,氣調警拔。”這段話一氣之下評論了五位詩人,這五個詩人雖有不同之處,但其精神氣質和文學才能卻十分近似。從這段話來看,鐘嶸實際上并未對自己的摘句進行剖析,而更多地是用摘句之法以佐證自己對于該詩人的認識和評價。這和后世某些以“句篇論人”又或“離篇解句”的行為大不相同,從根本上,鐘嶸具有極強的整體意識,即句、篇、人三者須臾不可離,具體詩句為詩篇服務,詩篇則出自詩人,詩人又自有統系與脈絡。

既然如此,“句”或“秀句”在鐘嶸心目中到底有何位置呢?實際上,在鐘嶸看來,“秀句”是“虬龍片甲,鳳凰一毛”,如果要按照三品而論的話,也只能是居于中品。此外,他對“重句”所造成的可能后果也有清醒的認識,一曰繁蕪,二曰拘束。前者見謝靈運條,鐘嶸認為謝靈運雖然“名章迥句,處處間起”,但卻“逸蕩過之,頗以繁蕪為累”,后者見顏延之條,鐘嶸指出顏延之對待詩歌創作非常認真,有很強的“重句”意識,力求“一字一句,皆致意焉”,但是常常“彌見拘束”,如果才力弱于顏延之,就更加會“陷于困躓”。不得不說,鐘嶸確實點出了“重句”的要害,后世之人,“重句”之才高者如韓愈、蘇軾、陸游,常是“能放不能收”,一口氣連用十幾個對偶句,頗以繁蕪為累,而“重句”之才弱者如賈島、孟郊、陳與義,雖刻意苦吟,終難免氣象不濟,終顯局促。另外,鐘嶸對“句”的觀點與其“自然直尋”的創作觀密切相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作意于聲律營構,不刻意于密附與巧似,不以用事而使才炫博,而是讓詩思自在生發,讓詩筆自由流動,讓詩文自然賦形,“不問句之有無”而“自然得句矣”。

三、《詩品》摘句批評的影響

《詩品》摘句批評對后世有著較為重大的影響,但比較遺憾的是,這種影響是建立在對其“誤讀”的基礎上的。接受者們都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鐘嶸對“重句”的警惕,只是在形式和方式上祖述《詩品》,不但并未對其根本精神進行繼承,反而更多地走向了見句不見篇的“有句無篇”。

就《詩品》摘句批評的影響而言,主要可分為兩個大的層面。其一是在形式層面,其二是在觀念層面。于形式層面而言,鐘嶸《詩品》作為“百代詩話之祖”,其“摘句批評”的形式被繼承并發揚,“摘句”大量地出現在各類詩話著作中。就其具體形態而言,又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摘句為圖”,即秀句、句圖類著作,這一類的著作主要是摘取出“秀句”進行結集,多以一聯為單位,一般并不評點,其代表性著作是元兢《古今詩人秀句》、張為《詩人主客圖》;其二是“摘句為法”,即“摘句”以確定詩歌創作法式,一般多見于詩格與詩式類著作,這兩類著作的出現與唐代科舉文化應有一定關聯,大致相當于明代的“時文選粹”或今天的“高考作文模板”。其三是“摘句為評”,這一路向的“摘句”主要是為了品評詩歌優劣,大致相當于今天的詩歌評論,一般來說,幾乎每本詩話類著作都會出現“摘句”。另外,許多非詩話著作也常出現“摘句”,例如詩集、詩人傳記等。我們會看到,這些形式層面的“摘句”實際上都是“句本位”,或者說“以句為尊”的,就句圖類著作而言,“問句不問人”的現象并不鮮見,而就詩格類著作來說,強調的也是“句”本身的“法式”意味,至于詩話類著作,其重心也常常是“詩句”而非“詩人”。

就觀念而言,由“摘句批評”所產生的“重句”觀念對文學本身也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秀句情結”,亦即杜甫所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其一,就文學創作而言,創造佳句成了極其重要的追求,更是出現了苦吟一派,只為“吟安一個字”,便不惜“捻斷數根須”。假如自己才力不濟,創作不出佳句,便化用乃至盜用前人成句,成功的如李白之“解道澄江凈如練”,失敗的亦復不少。實際上,如果能夠創作出佳句,也確實能夠名聲大漲,如唐代的趙嘏因“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而被稱為“趙倚樓”,宋代的柳永被稱為“露花倒影柳屯田”,秦觀被稱為“山抹微云秦學士”,宋祁被稱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賀鑄被稱為“賀梅子”,此外還有張先又稱“張三影”、李清照又稱“李三瘦”,這些名號的得來都與其佳句有關。其二,就文學批評而言,有名句者在各種選本、各種詩話著作中總是要占便宜,無論是選家和評論者都很樂意為之留出一席之地。同樣,“重句”也導致文學批評上的“截句為評”現象,即選出某篇中某一句話進行評論和解釋,而不顧及其全詩與詩人。如張惠言評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中“照花前后鏡”等有《離騷》初服之意,饒宗頤評馮延巳“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為“三顧老臣之心”,此都未免以偏概全,有過譽之嫌。“重句”的延伸后果即是,評論者們常常也只關注詩人的名篇名作,而忽略其大量的非名篇名作,這在上世紀魯迅和朱光潛關于陶潛詩的討論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其三,就文學傳播而言,“佳句”的傳播效果比“常言”要好很多,王兆鵬先生曾統計過唐詩排行榜和宋詞排行榜,結果發現,排行榜上靠前的詩詞都是有著“佳句”的。如唐詩排行榜的第一名是崔顥《黃鶴樓》,其“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四句膾炙人口,而排行第二的《送元二使安西》的“勸君更盡一杯篇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是千古名句。此外,就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而言,我們學習詩歌往往都是從“名句”入手,我們能記住的詩歌也多有“名句”。更極端一點的例子是,民間流傳著大量對“名句”的戲仿和歪解,這在網絡文化中隨處可見。由此可見,“佳句”對經典的篩選與傳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唯句”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亦不可忽視,對“句”的重視常常是以犧牲“篇”和“人”為代價的,不可不慎。

結論:

以上對《詩品》“摘句批評”的分析表明,鐘嶸雖然看重“句”,但并無南北朝時的“唯句”傾向,而更強調“句不離篇”、“篇不離人”,更加看重對“句”、“篇”、“人”的整體關照。但遺憾的是,《詩品》“摘句”雖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卻是建立在“誤讀”的基礎上的,后世的“重句”傾向有意無意忽略了鐘嶸的思想,甚至是走向了其反面。因此,對鐘嶸《詩品》之“摘句”的分析就有著一定“撥亂反正”的作用,啟示著我們應對文學史上長期存在的“離句解篇”、“離人釋詩”現象保持警惕,否則很容易就會陷入“重句”情結中而“不得其平”、“不得其正”。

注釋:

①有意思的是,《詩品》中的形象批評、歷史批評、比較批評、溯源批評都有相關文章專門探討,而本事批評和摘句批評卻暫未有專文。究其原因,大概是本事過少,而摘句傷碎。就目前來看,對《詩品》摘句批評的關注有三個維度,其一是將其納入《詩品》批評方法整體進行觀照,其二是將其納入秀句文化中進行考察,其三則是將其納入摘句批評發展史中進行審視。這三個維度都肯定了《詩品》“摘句批評”的重要價值,同時也遮蔽了其歷史性和獨特性,故本文以專文形式探討之。

②張伯偉、曹文彪等人都認同這個觀點,但筆者以為,先秦的某些引《詩》是包含了美感體驗在內的。至少如《論語》中被劉勰稱為“ 子夏監絢素之章,子貢悟琢磨之句”的兩例,應當是有一定的審美體驗在其中的。

③《南齊書·丘靈鞠傳》:“宋孝武殷貴妃亡,靈鞠獻挽歌詩三首,云:‘云橫廣階閣,霜深高殿寒。帝摘句嗟賞。”此外,《宋書·謝靈運傳》云:“至于先士茂制,諷高歷賞,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荊‘零雨之章,正長‘朔風之句,并直舉胸情,非傍正史。”

④《上品·古詩》條。

⑤《中品·魏文帝》、《中品·何晏等》、《中品·應璩》、《中品·郭璞》、《中品·郭泰機等》、《中品·陶潛》、《中品·謝惠連》條。

⑥《下品·班固等》條。

⑦昔《南風》之詞,《卿云》之頌,厥義夐矣。夏歌曰:“郁陶乎予心。”謠曰:“名予曰正則。”雖詩體未全,然是五言之濫觴也。

⑧一共10處,如:惟“西北有浮云”十馀首,殊美贍可玩,始見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彥,對揚厥弟者邪?(《中品·魏文帝》),其中謝靈運“池塘生春草”一條既是摘句批評又是本事批評。

⑨而師鮑照終不及“日中市朝滿”,學謝朓劣得“黃鳥度青枝”(《詩品序》),此處的兩句詩是否是“秀句”存疑,嚴格來說不是,但按鐘嶸的意思,這兩句應該至少屬于中等水平以上,但不是最佳。

⑩如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孫楚“零雨被秋草”、王贊“朔風動秋草”,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亦有稱贊。從《詩品》看,鐘嶸并不同意沈約的詩學觀點,可見這幾句確實是當時公認的“秀句”。

?這大致相當于今天的聊天和寫作,聊天大可語不驚人死不休,寫作則必須考慮整體,在整體的基礎上再尋求佳句。對于“句”與“篇”的關系,可參看《文心雕龍·章句》和《文心雕龍·隱秀》,筆者以為,鐘嶸在這方面的意見大致與劉勰相同。

?本無意細辨此事,然學界多沿襲張先生之觀點,故有此疑,未有不敬之意,諸君諒之。

參考文獻:

[1]葉瑛.文史通義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曹旭.詩品箋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4]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5]詹锳.文心雕龍義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陳應鸞.歲寒堂詩話箋注[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

[7]嚴羽.滄浪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2014.

[8]王兆鵬.唐詩排行榜[M].北京:中華書局,2011.

[9]張伯偉.鐘嶸《詩品》的批評方法論[J].中國社會科學,1986(3):159-170.

[10]秦丙坤.論《詩品》的借言批評[J].社會科學研究,2004(4):141-1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最新地址|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视频|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久久特级毛片|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一级毛片免费的| 亚洲美女久久| 国产欧美高清|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91原创视频在线|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女人18毛片久久|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亚洲va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乱伦视频|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色香蕉影院|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99re在线观看视频|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欧美色图久久|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午夜小视频|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色婷婷啪啪|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激情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国产99精品视频|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伊人色在线视频|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伊人色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在线欧美国产|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日本午夜影院| 色老头综合网| 久久精品视频一|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