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作為敘事的一種媒介和文學作品具有相似之處。意象在文學作品中具有“點睛之筆”的作用,在電影中具有引起觀眾產生共鳴、感化人心靈的作用 (高燕,2018)。在《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中,男主Hris? Gardner的“奔跑”作為一種意象,是影片的點睛之筆。它代表著男主對艱難生活的斗爭和對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
關鍵詞:奔跑;幸福生活;意象敘事
作者簡介:李丹丹(1996.1-),女,漢,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2--01
一、為“活著”而奔跑
Hris? Gardner第一次奔跑是為了追回小偷偷走的骨質密度掃描機器,因為這臺機器意味著他接下來一個月的全部生活來源。他顧不得身邊的任何人,眼睛死死地盯著 那臺被偷走的機器,不顧一切地去追趕。然而,小偷上了地鐵。當他即將追上取得時候,地鐵無情地關上了門。此時的他懊惱、大叫和無奈。他的狂奔意味著他的生存和活著;他的狂奔意味著他對生活永不放棄的態度,緊緊抓住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體現他對生活的渴望。
Hris? Gardner抱緊機器,咬緊牙關,緊閉雙眼拼命向前奔跑。此時的他被以為出租車司機緊隨其后,他因為他沒有支付乘車錢。司機的速度始終是趕不上他執著的奔跑。這一次,他為了他兒子的生日禮物奔跑。他用未支付的車費為兒子買了一個籃球。在燈光的照耀下,兒子露出了天真的笑容,他也露出潔白的牙齒。這一次,他為了兒子的幸福奔跑。
因為沒有錢付房費,Hris? Gardner和自己的兒子無處可去只能在廁所里睡覺。兒子在他的懷中睡后,他默默地流下淚 。作為父親,作為生活的追尋者,那是他第一次落淚也是最后一次流淚。列夫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和自己再睡廁所,他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拉著自己的兒子奔向聯合教堂。聯合教堂是一個美國對貧困人口救濟的地方,在那里貧困人員可以獲得免費住宿。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人在那里排隊。為了能夠住上免費的房子,他要不顧一切地向前奔跑,同別人競爭,要不然只能淪落接頭。有一句話叫作:真正的強者不是不會流淚,而是一邊奔跑一邊流淚,只要信念尚存,希望一定在。在奔跑中,Hris? Gardner獲得了生存的希望和對未來更加堅定的希望。
二、為工作而狂奔
歷經千辛萬苦的他終于獲得了股票經紀人面試的機會,但是他卻因罰單被拘押在拘留所,為了不耽誤面試,他在路上拼命地 奔跑。氣喘噓噓 地他跑濕了衣衫,路和車輛都在他的后面。Hris? Gardner此時的奔跑正印證了他對他兒子所說的那句話:“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么,包括我在內。只要有夢想,就要去追求,你想要什么就要努力地追求。”正如湯犸斯杰佛遜在獨立宣言中所說的:人民有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面試時大汗淋漓的他看似狼狽不堪,面試官卻是被他一顆高貴的心和對生活的不懈追求所感化。他,獲得了實習的機會。
三、為幸福而奔跑
Hris? Gardner曾在股市大廈的門口對自己說“我永遠記得那一刻,大家看起來都很幸福快樂,幸福為什么不能來敲我的門?”這一次,幸福之神終于從他身邊走過,給了他當實習生的機會。但是社會依舊是殘酷和現實的,20名實習生只有1名會成為正式的工作人員。他們的考核的方式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讓足夠多的人成為他們的理財顧客。為了聯系更多的人,他們每天的任務就是不停的 打電話。為了獲取更多的時間,他奔跑著去吃飯。他給顧客打電話時他都不掛電話,這樣每天就多出八分鐘,他也盡量不去喝水。
當一位總裁CEO給他機會讓他做股票經濟人但是給他20分鐘到達時,他再一次選擇奔跑。這一次狂奔不是為了“活著”,而是為了生活。這是上帝第一次他追尋幸福的奔跑。正如影片開頭時Hris? Gardner所說的:幸福的拼法是I, 不是Y。雖然沒有及時趕到,但是他爭取到了和CEO識結的機會。從而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礎。凝結汗水和淚水的奔跑和永不放棄的品質,使他在這次競爭中成為股票公司的唯一正式員工。他的成功很好地詮釋了影片中最后所說的:要想獲得自由,就必須攀越高山。人生很難充滿了各種障礙,包括險峻高聳的山峰以及低洼可怕的山谷。
四、結語
“奔跑”是一種追尋,是一種渴望,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證明。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在路上。有些人一直在追尋。當你心存疑惑問自己:“幸福為什么不能來敲我的門”時,請別忘了幸福的拼法是I, 不是Y。
參考文獻:
[1]奔跑在村莊里的意象[J].小康生活,2005(02):69.
[2]郭定芹,宋德發.《兔子,跑吧》的三個意象及其本源論[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7(01):174-179.
[3]高潔.論《阿甘正傳》中的“奔跑”意象[J].電影文學,2010(04):102-103.
[4]高燕.淺析“樹”的意象在電影敘事中的功能[J].傳播力研究,2018,2(20):70.
[5]李寶龍,倪海權.古詩詞中“雪”的修辭意象分析[J].名作欣賞,2018(2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