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原則包含以下四個準則:量準則、質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本文主要探討現實生活中違反合作原則的具體例子,期望提高言語交際的質量。
關鍵詞:合作原則;違反;言語交際
作者簡介:曾冬華(1993-),女,漢族,江西吉安市人,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2--01
一、Grice的 合作原則理論
Grice創立的會話含義理論在言語交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Grice認為,人們進行日常對話時,總是盡力配合對方,相互合作。他提出合作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準則:量準則,即交流過程中所說的話應含有需要交換的信息;質準則,即交流過程中說話人所說的內容應是真實可信的;關系準則,即在交流過程中要保持一定的關聯性,讓對話能順暢進行;方式準則,即在交流過程中要清晰明了,避免使用晦澀、有歧義的語言。然而,在現實的交流過程中,人們之間的交談并沒有嚴格恪守合作原則,相反,出于各種交際或會話目的,人們會有意或無意違反合作原則。
二、違反合作原則的言語交際現象
Grice的合作原則描述的是理想狀態下的會話模式,但在現實生活中,言語交際是紛繁復雜的,也常見違反合作原則的例子。在某種程度上,違反合作原則可以達到某種語言效果,如幽默,諷刺和夸張等,使語言更富有藝術氣息。
(一)量準則的違反:量準則要求人們所說的話的量要包含達到交際目的的信息量。但在實際情況中,說話者故意不提供完整的信息,以使聽話人推導出言外之意;或說話人提供了超出聽話人需要的信息量。但在一些情況下,這樣會使談話更合情理。如(1)A: Where does C live?/B: Somewhere in the south of France.
在(1)對話中,B的回答違反了量準則,因為B沒有提供A所需要的詳細程度的信息,可能因為某些原因,B并不想把C的詳細地址告訴A,B這種回答是想讓A領會他真正的含義。
(2)Mary: Oh my God! Is he your father?/Tom: Yes, he is my father.And my mother is a piece of chalk.
在例(2)中,Tom只需要回答“Yes, he is my father”就夠了,但是他后面還加了一句多余的話。通過這句多余的話,Mary可以推導出言外之意:這個男人并不是Tom的父親。
(二)質準則的違反:違反質準則是指說自知是虛假或沒有足夠根據的話。在日常交際中,人們有時會出于禮貌維護自己和他人的面子,說一些善意的謊言。有時隱喻、夸張、說反話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也可以看作是違反質準則。如(3)A:It is rather cold today, isnt it?/B: But the weatherman said it would be warm. He must take his reading in a bathroom.
在上述對話中,A和B在談論天氣情況,他們兩個人都知道當時的天氣很冷,但B卻正話反說,傳達出這樣的會話含義:氣象員的天氣播報不準。
(三)關系準則的違反:在交際過程中,說話者所說的話應該要有關聯,即要遵守關系準則,否則會對雙方的談話造成阻礙,使談話無法順利進行。但在日常交際中,為了避免傷害對方,人們通常會違反關系準則,說一些不切合主題的、無關緊要的話,讓聽話者自己去揣測真正的含義。如(4)A: Mrs.X is an old bag./B: The food is very delicious, isnt it?
在例(4)對話中,B的回答與A的問題沒有一點關聯,B這樣回答的目的是想讓A知道她的話在聚會太不文明,不應該在背后說別人,應該另換話題。
(四)方式準則的違反
以上三個準則涉及的都是信息的內容,而方式準則是指傳遞信息的方式,要求話語簡潔,避免歧義。但有時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說話人會故意違反方式準則。如(5)Husband:Shall we get something for the kids?/Wife: Yes,but I veto I-C-E-C-R-E-A-M.
很顯然,丈夫想給孩子們弄點東西吃,妻子同意,但她故意使用晦澀的話語,使丈夫可以推出妻子的會話含義:給孩子們弄吃的可以,但是不允許孩子們吃冰淇淋。
三、結語
Grice的合作原則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礎,適度地違反合作原則能促進交流,使語言生動形象。因此,在交際中,談話者應根據具體的情況,合理使用合作原則。這樣才能傳遞出更多的會話含義,使人們的交際更高效順利。
參考文獻:
[1]索振羽.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64.
[2]戴丹妮.違反合作原則的言語交際[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
[3]劉潤清.新編語言學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