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碧鷺
10月26日,絲路視覺發布2019年三季報,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3億元,同比增長20.04%,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僅有1648萬元,同比下降60.35%,可謂是“增收不增利”。而自從2016年11月絲路視覺正式登陸創業板起,2016年、2017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均出現了凈利潤下滑的現象,也就是說,該公司這些年來多次出現營收規模不斷擴大,但實際產生的凈利潤并沒有因此增長的“增收不增利”現象。
此外,絲路視覺的大股東們在股票限售解禁后便迫不及待地紛紛減持公司股票,再結合其表現不佳的業績水平來看,公司發展前景著實令人擔憂。而更人費解的是,絲路視覺披露的采購數據和現金流及經營性負債之間的勾稽關系亦存在異常。
公開資料顯示,絲路視覺的主營業務為提供以CG創意和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視覺綜合服務,上市初年便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現象。
Wind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絲路視覺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7億元、5.13億元、7.23億元和5.3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21%、23.21%、40.89%和20.04%;而凈利潤方面,以上周期內分別為2745萬元、1382萬元、4824萬元、1696萬元,分別同比增長了-15.36%、-49.66%、249.11%、-52.39%。可見除了2018年之外,其余年份及最近一期的凈利潤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可謂是“增收不增利”。
絲路視覺一方面收入增長,利潤下滑,另一方面其應收賬款增速卻不慢。Wind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絲路視覺的應收賬款分別為2.13億元、2.34億元、3.23億元和3.91億元,增速分別達到了46.43%、9.66%、38.48%和28.43%,其應收賬款增速相當快,這說明該公司回款狀況并不優秀,快速增長的應收賬款占用了公司大量的運營資金,影響著其流動性,因此,現金流的創造能力對該公司來說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然而,從現金流量表來看,該公司的現金創造能力卻相當一般。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832.9萬元、3285萬元、1459萬元和-3101萬元,現金流量比率分別為-0.06、0.22、0.05和-0.09,連續多年均小于1,也就意味著絲路視覺近年來,“真金白銀”的流入相當有限。
2018年絲路視覺的凈利潤雖然有相對較好的增長,然而當年非經常性損益的貢獻卻也不小,其當年的非經常性損益金額高達3965.65萬元,占到了當年凈利潤的82.21%。其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就有1282.45萬元,而當期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也有3024.06萬元,如果扣除這部分,其當年的凈利潤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隨著經營狀況越來越差,絲路視覺的大股東們也開始大肆減持公司股票。2017年11月6日,絲路視覺大約有4992.35萬股的股權解禁,占公司總股本的44.92%,次日便有兩家機構及多位高管發布減持計劃,陸續將手中的解禁股拋出。
2018年3月,雄安新區概念被炒得如火如荼,而此時絲路視覺也恰到好處的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深圳市絲路藍創意展示有限公司收到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布展項目委托函,于是從2018年3月8日至12日的三個交易日中,該公司股價累計漲幅29.99%。期間,公司大股東們便紛紛套現,3月9日公司高管何濤減持了5萬股,3月12日,深圳市珠峰基金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減持了49萬股,二者參考市值合計大約為1434.5萬元。
上市之初,多位高管曾做出了股份限售承諾,包括每年轉讓股份不超過本人所持股份總數的25%,以及離職后6個月內不轉讓本人持有股份等。2018年12月,董海平和裴革新等多名高管離任。而到了今年6月,這批離任剛滿半年的高管便迫不及待的要減持公司股票。根據絲路視覺發布的公告,董海平、裴革新和何濤擬減持公司股數分別不超過275.05萬股、339.85萬股和321.94萬股。若前述六個月減持時間屆滿后尚未減持完畢,上述股東將繼續按照此次減持計劃相關內容執行,直至所持公司股份全部減持完畢。
2019年11月5日,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兼法定代表人李萌迪所持有的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正式解禁。解禁尚不足月,12月3日絲路視覺發布公告稱,李萌迪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34萬股。
據Wind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2019年12月11日,公司股東累計減持次數高達107次,參考市值約2.7億元,其中管理層減持次數高達67次。
公司股票限售剛一解禁,其大股東及管理層便迫不及待地紛紛減持,由此來看,大股東們似乎并不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結合公司不佳的利潤表現以及流動性狀況來看,絲路視覺的發展前景似乎不容樂觀。
除此之外,《紅周刊》記者在分析其財務數據后發現,絲路視覺采購數據存在諸多令人費解的地方。
年報顯示,2018年絲路視覺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為5989.68萬元,占當年采購總額的比例為17.29%,由此可以推算出當年的采購總額為3.46億元。
公司在年報中表示,除辦公場所的租賃及物業費用、以計算機設備及服務器為主的基本辦公設備費用外,絲路視覺的項目類采購主要服務于以展覽展示項目為主要內容的CG視覺場景綜合服務。也就是說該公司既有產品采購,又有服務采購,在謹慎原則下,即使按照相對較低的服務類6%的增值稅稅率計算,其含稅采購金額也有3.67億元。
理論上企業的采購需要以現金支付或賒購,也就是說采購應該體現為現金流出或形成負債。
我們先來看一下現金流情況。2018年絲路視覺“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僅有2.97億元。剔除預付賬款所增加的776.16萬元后,當期與采購相關的現金流出金額大約為2.89億元,這比上文估算出的3.67億元含稅采購要少7800多萬元。按照財務勾稽關系,本期經營性債務應當有同等規模的增加,那么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2018年年末,絲路視覺的應付票據、應付賬款合計比2017年年末僅增加了4326.59萬元,比理論應增加金額少了3400多萬元。也就是說當年有3400多萬元的采購既沒有形成負債,又沒有現金流出,不知是如何實現的。
進一步計算2017年采購數據,亦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絲路視覺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為3445.92萬元,占當年采購總額的比例為15.65%,由此可以推算出其當年的采購總額為2.2億元。采用謹慎性原則,按照6%的增值稅計算,可以估算出當年的含稅采購金額大約為2.33億元。
從財務勾稽角度出發,將含稅采購部分扣除形成的負債,應該為其采購支出金額。2017年絲路視覺的應付票據和應付款項合計為5200.91萬元,比2016年年末增加了499.73萬元。與含稅采購總額相較,理論上2017年絲路視覺與采購相關的現金流出大致為2.28億元。
而當期絲路視覺“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僅有1.88億元,剔除預付款項所增加的83.01萬元的影響后,與當年采購相關的現金流出為1.87億元,這一結果比2.28億元的理論支出要少4100萬元。也就是說,當年有4100萬元的采購既沒有形成負債,也沒有以現金流的形式支出。
連續兩年該公司披露的采購數據均缺乏相關財務數據的支持,對此,恐怕需要公司給出合理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