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標行
在浙江這片各類經濟蓬勃發展的沃土上,一家服務于全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植根于斯,欣欣向榮。作為中國銀保監會批準設立的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浙商銀行依托成熟的市場化體制、戰略性的全國布局和高效的運營管理能力,自2004年改制以來,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基礎扎實、效益優良、成長迅速、風控完善的商業銀行,其取得的優異成績也被業內視為典范。
浙商銀行總部所在地浙江省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且最發達的省份之一,主要經濟指標均處于全國前列。根據浙江省統計局資料,2018年,浙江省地區生產總值為5.62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7.1%,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24%;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557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02元。
浙江省的銀行業在全國銀行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浙江省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16,512億元和105,775億元,占全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的6.38%和7.46%。從2014年12月3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浙江省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10.12%和10.34%。
正是在浙江這片沃土上,浙商銀行通過多年不懈地努力,現已發展為具有領先成長性及高效運營管理能力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浙商銀行資產總額、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及吸收存款總額分別為16,466.95億元、8,652.33億元及9,747.70億元,較2016年12月31日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0.25%、37.22%及15.06%。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銀行資產總額、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及吸收存款總額分別為17,372.69億元、9,327.02億元及10,499.45億元。2018年,浙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89.43億元和114.90億元,較2016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7.82%和6.38%。2019年1-6月,浙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25.46億元和75.28億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7.45%(未經年化)。
優良的生長環境也為浙商銀行布局全國、服務全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強勁的動力。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銀行在全國設立了250家營業分支機構,包括59家分行(其中一級分行25家)、1家分行級專營機構及190家支行。公開信息顯示,該等網點主要集中在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南京、蘇州、合肥、杭州、寧波、溫州、紹興、義烏、舟山等地。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銀行在浙江省內共有13家分行(其中一級分行6家)、79家支行、1家分行級專營機構,覆蓋浙江絕大部分縣(市)。
浙商銀行還將分支機構布局于環渤海地區、珠三角地區以及中西部地區部分經濟發達的城市,如北京、天津、廣州、深圳、重慶、成都、西安、蘭州等地。優質的網點布局給該行帶來了穩定的業務收入及廣闊的客戶基礎。從業內角度來看,浙商銀行在全國的網點擴張和布局章法得當,既具有當期效益又兼顧中長期發展潛力。
在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的過程中,浙商銀行支持實體經濟,服務新經濟和直接融資的能力不斷提升。
浙商銀行圍繞“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戰略目標和“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創新金融服務,強化對新行業、新經濟和企業直接融資的支持,幫助企業降杠桿、降成本。在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浙商銀行順應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趨勢和企業需求,針對智能制造一次性投入大、投入回收慢等行業特點,成立專業團隊加強對智能制造類企業的金融服務研究,系統性推出智能制造金融解決方案,創新形成了“融資、融物、融服務”的智能制造金融服務模式,為智能制造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增信服務、中介服務及衍生品服務。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銀行在智能制造項目上的融資余額為584.56億元。
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浙商銀行堪稱業內的先行者。早在2009年銀監會號召專業化經營小微企業業務之前三年,2006年6月,中國第一家專門服務小微企業客戶的專營支行便由浙商銀行成立,浙商銀行還于2007年4月推出國內首家專為小企業服務的網上銀行。2014年11月,浙商銀行參與組建全國首只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銀行已于北京、天津、沈陽、上海、南京、蘇州、合肥、濟南、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重慶、成都、西安、蘭州、杭州、寧波、溫州、紹興、義烏、舟山等23家一級分行開辦小微企業業務,共設立156家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占全行機構總數的62.40%。
憑借廣泛的網點布局,浙商銀行敏銳地把握小微企業客戶的特殊需求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導向,創新性地開發了30多種小微企業業務特色產品,推出了“一日貸”、“三年貸”貸款產品,為小微企業客戶提供融資。該等產品具有申請流程簡化、擔保方式靈活等創新的特點,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在客戶定位方面,浙商銀行堅持“近、小、好”的目標客戶定位,重點發展授信總額小(人民幣500萬元及以下)、合作銀行數量少、堅持主業的小微企業。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銀行的小微企業(含個人經營者)累計服務客戶數達25.76萬戶,標準的小微企業(含個人經營者)貸款總額為1,753.09億元,戶均貸款余額為189.71萬元。
浙商銀行的小微企業業務在深耕包括生產加工商貿企業在內的傳統客戶的基礎上,持續向新型小微企業客戶拓展,加大了向包括電商、科技類企業以及年輕創業者在內的新興行業客戶的產品投放力度。此外,浙商銀行致力于為小微企業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通過推廣“融查通”、“e申請”等移動作業工具和線上化流程的應用,以及全線上業務“點易貸”,提升客戶體驗,提高服務效率。
受益于審慎穩健的風險管理制度以及風險偏好,浙商銀行資產質量位于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領先水平。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37%,撥備覆蓋率為239.92%,業內表現優異。
據了解,浙商銀行堅持統一、全面、集中和大數據風險管理的思維,把風險管理理念、風險偏好和控制措施融入到各個環節中。通過強化垂直管理模式,浙商銀行實行特色的風險監控官派駐制度。其向總行本級業務復雜程度較高和風險相對較為集中的部門派駐風險監控官,獨立進行業務評判和風險事項報告;總行向分行派駐風險監控官,對派駐行授信項目有評判權,且獨立及時向總行報送風險情況;分行亦根據需要向二級分行及支行派駐風險監控主管,其直接上級為分行風險監控官。
浙商銀行持續完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同時,深入大數據應用,于2018年正式推出了大數據風險管理和預警平臺,該平臺在系統架構、開發模式、解決痛點、客戶體驗等方面具有行業領先優勢。在大數據驅動的風控管理體系下,浙商銀行授信業務風險防控能力大大提升,體現了科技對風險管理的支撐能力,為推動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浙商銀行還積極推進統一授信管理體系建設,修訂了公司客戶統一授信管理辦法及其操作規程,公司客戶單筆授信業務審批操作規程,明確授信額度類型與劃分,完善額度與單筆業務審批流程,有效地強化對該行客戶授信總額的全面管理和統一控制。另外,浙商銀行制定的授信基本政策,對重點風險管控行業實行名單制管理,堅持合法合規開展相關業務。招股書顯示,截至報告期各期末,浙商銀行向“兩高一剩”行業發放的貸款及墊款占其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占比整體呈下降趨勢。
專業化的服務與高標準的經營管理在浙商銀行的發展中結出了累累碩果,近年來,浙商銀行先后獲得多項省級、國家級表彰。2018年,浙商銀行榮獲中國銀行業“最佳民生金融獎”與浙江省支農支小優秀單位等榮譽。
在登陸資本市場之際,浙商銀行表示,將繼續朝著最具競爭力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臺的“兩最”總目標邁進,聚焦客戶需求,不斷創新產品與服務,優化客戶體驗,為社會提供專業化、高效的金融服務,與客戶共創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