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苗苗
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恒大幼兒園,陜西寶雞 721100
曾經有位科學家說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他在幼兒園學到了:飯前洗手,東西要放整齊,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要堅持睡午覺等。由此,我們感到: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他們的終身。
在農村,由于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幼兒在衛生習慣、行為習慣、文明禮貌等方面存在著較突出的問題,使我們的教育活動收效甚微。要使我們農村的孩子能成為適應未來社會、面對世界競爭、未來挑戰,成為承擔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之人。小時候父輩們對我衛生常識的教育多是一句:“不臟不凈,吃了不生病的”類似的話。如今,我正好是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作為一名鄉村幼兒教師我覺得幼兒的健康至少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在農村幼兒園,幼兒的身心發展基本同步,但也反映了一個比較顯著的問題:那就是幼兒衛生習慣方面。我曾經做過一個小課題專門對研究3-6幼兒的衛生習慣方面。由調查得知:農村幼兒的衛生習慣存在很大問題,這與家長和幼兒園的教育有很大關系,盡管老師在園要求幼兒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但是因為農村的部分家長教育觀念落后、自身的衛生習慣差,而且大多數幼兒都是由爺爺奶奶來帶的,他們基本都覺得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忽視了對幼兒衛生習慣的培養和鞏固,從而無法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以前帶過一名幼兒,他屬于那種活潑好動又特別聰明的孩子,而且在園也很少發現他有不良的衛生習慣,可就在一次幼兒家庭衛生習慣調查中,讓我吃驚地發現他的一些不良的衛生習慣,比如:經常挖鼻孔、上完衛生間不洗手等,從那會我就開始對他進行重點觀察,那段時間,我發現他在園表現得很好,上完衛生間會主動將小手洗凈,將玩過的廢紙扔到垃圾桶中,但是一回家就變了樣子。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了解,我發現是因為在幼兒園有老師的提醒和引導并且當他看到其他小朋友的一些行為習慣時,他就會去模仿著做,而且較其它幼兒做得比較好,后來通過和父母的交流我了解到,這個幼兒回家后特別愛玩玩具和木棍,經常玩一會后,手就成黑的了,而且老愛用小黑手拿起餅干就吃,如果讓他去洗,就會大哭大鬧。而父母看他臟兮兮的樣子生怕影響健康,所以就硬扯著讓他洗,或幫他洗,他們愛玩耍,又不知道愛清潔,認為不洗臉不洗澡,沒有什么大礙。所以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針對以上這些孩子的一些衛生習慣方面的問題,我大膽的設想了幾個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而不良的衛生習慣不僅對幼兒的身體健康有一定影響,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限制并影響幼兒的交往能力及人際關系。“只有身心和諧發展才能真正保證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因比,針對農村家庭幼兒的的衛生習慣,我們通過保教欄、召開家長會、與個別家長交談等方式向家長宣傳這些不良習慣的弊端,提出衛生習慣培養的正確目法,家園配合,讓孩子在一個舒心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目前,幼兒園都開設了幼兒健康教育課程,通過課堂活動讓學生了解健康知識,但幼兒健康教育的成效并不顯著,究其原因,是教師對健康教育課程過分依賴,認為課堂教學活動就是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的唯一途徑。因此,應尋求更多的健康教育方式來引導和糾正幼兒不良的生活行為,培養其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就要求幼兒教師不僅要在課上下功夫,而且要在游戲活動中親身示范。
在幼兒衛生習慣的培養中,我們幼兒教師要開展因材施教,在了解幼兒衛生習慣差異時,需要做足多方面工作,了解幼兒多方面情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如電話咨詢、發短信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從幼兒家長口中獲得更多關于幼兒的信息。當我們對幼兒有了細致深入的了解之后,便采取針對性、有目的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幼兒衛生習慣教育,從而達到培養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目標。
綜上所述,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離不開父母和老師的細心教育。特別是幼兒園教師,更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所以,我們要為此而辛勤付出,相信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更加健康地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