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媚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0)
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其音色優美,和聲織體飽滿,具有豐富的旋律變化等特色,但對于鋼琴的學習者而言,鋼琴學習相對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其中主要是因為鋼琴這件樂器在演奏當中需要演奏者聽覺、觸覺和視覺進行協同。所以鋼琴演奏教學當中要使教學更加有效,重視并有效地鍛煉聽覺、觸覺、視覺的合理搭配,是比較重要的內容,因此在本文當中就如何做好聽覺、觸覺、視覺的協調來展開論述,希望有參考價值。
聽覺、觸覺、視覺是人感知世界的重要三種感官,在鋼琴演奏當中通常也就是這三種感覺非常突出。
其中聽覺,就是耳朵聽音來判斷自己的演奏是否正確。在鋼琴音樂的歷史上,貝多芬這個人物的傳奇性就在于他的聽覺受損但依然保證高超的鋼琴演奏水平和創造能力。所以鋼琴演奏當中的聽覺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外在的聽覺,這個部分主要就是人的耳朵實際聽到的音樂的響度、和聲、音色、音高等,也就是實際能夠聽到的聲音。而第二個部分是內在聽覺,這個相對來說比較高級,貝多芬就是內在聽覺發揮高超的代表人物,因而內在聽覺實際并不是要聽到實際的聲音而是去預知出現的聲音,它能夠預知鋼琴在演奏時整個演奏能夠發出的聲音的集合[1]。
觸覺方面,樂器要發出聲音,演奏者的手是關鍵,不論是何種樂器都是如此,對于鋼琴來說,因為結構比較復雜,琴鍵多,演奏的技巧相對復雜,從技術的層面來說,觸覺就是要用手去感知鋼琴音樂的音階、和弦、八度、大跳等等演奏技術上的東西。具體來說就是演奏者通過觸鍵的靈活程度、大小幅度、輕重強弱等來處理上述提出的元素。這要求演奏者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腰部的運動要協調,當然其中最突出的是手指觸鍵的感受,這里就涉及到鋼琴演奏當中的指法問題[2]。
視覺方面簡單說就是用眼睛看,看的是樂譜,看的是鋼琴的琴鍵,然后通過看來轉化成記憶。在鋼琴的演奏教學當中就需要有意識地通過樂譜方面的教學,讓學生養成正確讀樂譜的習慣,明確樂譜給出的音高、節奏、旋律、表情術語、記號等元素,然后據此看鋼琴的黑白鍵,加深印象,并逐步做到協同,也就是要讀樂譜和按琴鍵做到一致,并在逐步熟練的過程當中形成記憶視覺。
鋼琴演奏是聽覺、觸覺和視覺協同下的產物,鋼琴演奏好不好就看聽覺、觸覺和視覺協同得好不好。在鋼琴演奏教學當中要做到協同,筆者認為要先實現聽覺的協同,觸覺的協同以及視覺的協同,然后再實現聽覺、觸覺、視覺的綜合協同。為此在本節當中重點進行討論,如何來做好協同。
在實際的鋼琴演奏教學當中要實現聽覺、觸覺、視覺的協同,筆者認為先要明確一個比較核心的關鍵點——樂曲當中的情感。因為情感這個東西是鋼琴演奏當中聽覺、觸覺、視覺協同能否準確地彰顯音樂美的重要基礎,音樂的美并不僅僅由旋律、節奏等音樂要素來彰顯,還通過音樂當中包含的情感來彰顯音樂的美。所以教學當中情感的體驗非常重要,這應當成為聽覺、觸覺、視覺協同的重要基礎。同時還要以情感表達為目的,因為演奏技巧再高,但在鋼琴演奏當中沒有情感的共鳴,實際上這樣的演奏是沒有靈魂的,而有靈魂的演奏哪怕演奏技巧稍顯不足,但是卻也能夠引起情感的共鳴。演奏技巧很重要,但是情感表達更重要,所有的演奏技巧都應當服務于樂曲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演奏當中聽覺、觸覺、視覺的協同要以情感表達為目的[3]。
首先是聽覺方面的協同。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演奏的能力,在鋼琴演奏教學當中要重點突出培養學習者對鋼琴音樂響度、音高、音色、和聲等音樂元素的感知判斷能力,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感受樂曲當中的情感,教學當中可以讓學生聽自己的演奏,不斷從中總結問題,剔除一些主觀上的影響,解決問題,并且要注重對內在聽覺的培養,實際上就是要創新驅動,教學中大膽創新,采取必要的措施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方面筆者認為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音樂想象力,激發學生對聲音(各種聲音)的追求,讓聽覺成為鋼琴演奏學習者的老師。這方面可以依托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采取一些比較新穎的方式,比如現在的學生基本上都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對二次元的感興趣程度非常高,那么用ACG上的音樂元素來訓練似乎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其次,觸覺的協同,重點就是要培養學習者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腰部的協調性。當然從觸鍵的感受來說,關鍵還是手指方面的協調性,要掌握好鋼琴的演奏,手指和手腕的靈活性要求很高,這個只能靠相應的方法來進行長久的練習,比如莫扎特五指顫音練習、什密特五指練習。
再次,視覺方面的協同,就是要將看樂譜的視覺、看琴鍵的視覺協同起來形成記憶視覺。具體做法如上文所述,就是在教學當中強調讀譜,讓學習者能夠準確地讀譜,并養成習慣,同時深刻地理解樂譜當中的表情記號、表現力符號等元素,通過讀譜來明確樂曲當中的情感,然后去對應琴鍵,要如何按壓來表現出正確的音高、節奏、旋律、和聲、響度等,讓學生做到讀譜和按鍵一致,進而形成記憶視覺[4]。
最后就是綜合協同了,綜合協同方面要特別注重關鍵樂句、結構、旋律、和聲、力度、速度等方面的教學,因為這些決定了演奏成敗的關鍵,從演奏技術本身拉說,鋼琴演奏的技術相對復雜,手在按鍵,鋼琴發出聲音,這是很簡單的,但要成為好聽的音樂,必須要先看譜子,然后按鍵,并在這個過程當中去聽鋼琴發出的聲音,演奏效果好不好,就看綜合協同的效果好不好。而具體的訓練方法在下一節中進行討論。
針對鋼琴演奏教學當中的聽覺、觸覺、視覺的綜合協同,可以采取如下一些訓練的方法。
比如,四指連彈法,這種方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對于初學者而言具有比較顯著的積極意義,特別是在聽覺、觸覺、視覺的綜合協同訓練當中作用非常的顯著。不過這種方法對學習者有一定的要求,即要能夠準確地看懂樂譜,并且要能夠熟練地彈奏出來。當然四指連彈的優勢在于趣味性、協調性和娛樂性,它能夠保持練習者的興趣。運用這種方法來進行綜合協同方面的訓練,要注意,應當以聽覺來指導觸覺,從而完成音色、速度、情緒、力度等方面的協調,用視覺來指導觸覺完成按鍵訓練,直到能夠熟練彈奏出來,這個過程當中聽覺要給予適當的指導,也就是要從彈奏當中發現音色、節奏、力度等方面的問題,進而通過不斷看樂譜,不斷糾正彈奏的按鍵方式,從而獲得熟練的彈奏技巧。這樣就逐步引導至聽覺、觸覺和視覺的綜合協同訓練上來,在不斷看譜子,看琴鍵,按鍵和聽聲音的過程中來實現彈奏的準確性,從而使彈奏成為一個整體。
再比如旋律分析訓練法,旋律一般稱去掉,在音樂表現當中是主要手段,也通常被稱為音樂的靈魂,在教學當中可以有意識地提煉出有特點的旋律來進行聽覺、觸覺、視覺的協同訓練,因為旋律往往被用實現表情達意。這就突出上文中提到的核心點,情感和情感表達。在具體的操作當中要先提取主旋律,在一首曲子當中,主旋律往往給音樂作品一個基調和風格,在訓練當中可以提煉出來著重進行訓練,這里邊要注意旋律線的走向,因為旋律線并不一定都是單線條形式,可能是雙音和和弦,演奏者讀譜的效果好不好,旋律線很關鍵,也是演奏者表達樂曲情感的關鍵,所以必須要準確地分析并把握旋律線,然后根據旋律線的變化特點來指導按鍵彈奏的力度和深度。
綜上所述,鋼琴演奏教學當中有意識地培育學習者聽覺、觸覺、視覺的協同能力具有非常顯著的意義,因為鋼琴演奏本身就是聽覺、觸覺、視覺共同作用下的產物。協同效果好不好,決定著演奏的效果,因此教學當中要采取適當的方式來培育協同。在本文當中提出了一些方式方法,希望有一定價值。